穿山公园实力焕新!这波改造让市民游客点赞
创始人
2025-10-22 21:05:17
0

在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里,穿山公园游人如织,不少游客到此登山、观日落、逛岩洞以及品咖啡,享受着惬意的假日时光。穿山公园从山水旖旎的休闲场所蜕变为兼具生态魅力与消费活力的旅游打卡地,这样的转变离不开一场以生态修复为起点的“焕新工程”。

通过一系列升级改造举措,穿山公园不仅重新开放了尘封多年的穿山岩,还积极引入咖啡、旅拍等新业态,为景区注入新活力,这一转变,是入选《2025年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的“桂林小东江穿山段生态修复提升工程项目”的生动实践。作为漓江流域系统治理的重要子项目,该项目成功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与“塔山清影”“穿山挂月”等桂林名景更好地呈现在市民游客面前。

穿山公园游人如织。 李腾钊 摄

生态修复先行 重塑公园绿色脉搏

“桂林小东江穿山段生态修复提升工程项目”位于穿山公园内,地处漓江重要汊河小东江穿山段,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敏感带。过去,因河道淤积、植被退化、水体污染等问题,导致生态系统脆弱,公园景观也逐渐失色。2023年起,公园以“系统治理、生态优先”为原则,启动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紧密对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要求,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核心目标。

桂林市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周日斌介绍,生态修复工程围绕“还绿于城、还景于民”理念,实施了多项关键举措:针对岸线塌陷与河道淤积,摒弃硬质化工程,采用“水下驳岸+岸上叠石”形式,以钢丝网片外包干砌石为基础、加筋格宾网笼防护岸坡,既增强抗冲刷能力,又保障水体与地下水自然交换;针对植被退化,按“四季有花、四季见绿”标准,选用水杉乌桕花叶芦竹等乡土物种,在驳岸顶坡面种植污染物吸收型水生植物,在河岸缓冲带构建乔灌草多层次群落;同时新建污水管与雨水管,彻底解决雨污错位导致的水体污染,修复河道岸线1.54千米,恢复植被6.15公顷,种植乔木789株、灌木402株,让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

如今走进穿山公园,青山映碧水、塔影入东江的美景再度呈现。“我在这住了快10年,以前公园步道坑坑洼洼,夏天遮阳避暑的地方很少,如今这里路好走了,随处都能看到花花草草,我傍晚带孙子来散步,孩子能在草坪上跑半天。”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女士笑着说,生态修复不仅提升了公园“颜值”,更让它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天然氧吧”。来自湖南的游客刘先生也感叹:“第一次来桂林就被这里的生态吸引,走在步道上能听到鸟鸣嘤嘤,这种亲近自然的感觉特别好。”

多元业态赋能 消费新场景实力“圈粉”

生态修复带来的环境品质升级,为穿山公园吸引多元新业态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以来,别有咖啡、洞境咖啡、屿穿咖啡三家风格迥异的咖啡店先后入驻公园,迅速成为景区“流量担当”;与此同时,旅拍服务也悄然进驻,与公园原生态景观形成“1+1>2”的文旅融合效应,生动诠释了项目“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设计之初,团队在不同时段对公园进行了全方位调研,发现穿山公园除了山清水秀外,还有‘洞奇景美’的独特优势。”桂林市树源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苏先生介绍,团队决定充分利用天然岩洞打造特色空间。根据不同的景观优势,店铺的定位不一。其中,月岩旁的别有咖啡,游客可透过岩洞直接眺望对面的塔山美景,尤其夕阳西下时,橙红霞光洒满江面与山野,形成绝美的自然画卷,市民游客能一边品味咖啡,一边沉浸式欣赏山间落日。

穿山岩内部。 记者周子琪 摄

“双节”期间,位于穿山半山腰的洞境咖啡刚开业便迎来客流高峰。该店定位为“市民游客的山间歇脚站”,除了提供餐食、饮料外,岩洞本身的奇幻景观也成为热门打卡点。走进咖啡店,天然的岩洞与精心设计的灯光巧妙融合,暖黄光线勾勒出岩石的自然肌理,营造出奇幻又温馨的氛围,游客们围坐于此,手捧咖啡闲聊,在山水间享受惬意时光。更值得一提的是,穿过洞境咖啡往里走,便能抵达后山区域。这片此前未对外开放的区域,在建设中充分兼顾安全与游玩体验,如今已被打造成通往月岩的要道之一。这条新路线与原有路径形成环线,有效分流了去往月岩的客流,让游客的登山之旅更具立体性与探索感,丰富了整体游玩体验。

洞境咖啡店。

除了特色咖啡店,景区内的有漓Yooli·映像旅拍也凭借独特的景观优势“圈粉”无数,吸引大量本地市民与外地游客前来拍摄。“穿山的景致太绝了!夕阳西下时,晚霞刚好悬在塔山后方,像一块天然的绝美幕布,加上山水相映的背景,这里绝对是桂林拍美景的优选之地。”该店负责人魏先生说,希望通过高质量的旅拍作品,吸引大家前来游玩打卡,让更多人发现穿山之美,感受漓江与穿山的双重魅力。

来自江苏的余小姐是被社交媒体上的“种草”吸引,“来桂林旅游前,我在社交媒体上总能刷到大家分享穿山的美景和特色咖啡店,越看越心动,这次专门来穿山打卡,还提前约了景区里超火的旅拍”。亲身体验后,余小姐直言超出预期:“这里的景色比网上看到的还要美,尤其是原本有点阴的天空突然露出了晚霞,不用修图都非常好看,真的太惊喜了!”

如今,随着咖啡店、旅拍等新业态的落地,穿山公园已从传统的“观景地”升级为集休闲、消费、打卡于一体的文旅新空间,为桂林市民与游客带来了更丰富的出行体验。

穿山岩焕新开放 喀斯特秘境引客来

9月29日,穿山岩正式焕新开放,凭借独特的喀斯特溶洞景观与全新升级的游览体验,迅速成为假期热门打卡地,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

作为桂林经典的喀斯特溶洞代表之一,穿山岩洞内钟乳石形态万千,此次重开前,景区特邀专业团队对其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从空间布局到灯光设计均精心打磨。在空间优化上,景区将原有道路大幅拓宽,彻底解决了以往游览空间狭窄的问题,让游客行走更从容;在灯光设计上,设计师根据不同钟乳石的形态、纹理特点,量身定制灯光色彩与照射角度,精准勾勒出钟乳石的自然之美,让每一处景观都更富层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洞内一处水潭的设计,岩洞上方的钟乳石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石在水中生”的奇幻视觉效果。沉心观赏,水中的钟乳石映像与实景交相辉映,深邃又灵动,让人仿佛坠入秘境,沉醉其中。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焕新开放的穿山岩,亲身体验洞内的独特魅力。刚踏入洞口,不冷不热的温度让人顿感舒适,沿着步道前行,在错落有致的灯光映照下,桂林山水的灵动意境以五彩斑斓之姿“搬”进了岩洞。洞内奇石众多,其中世界溶洞里唯一载入吉尼斯纪录的“四体连盾”钟乳石,以其独特造型让人叹服;穿山岩独有的“茸毛状”钟乳石(又称卷曲石、毛毛石),状若菖蒲,这种由非重力水形成的钟乳石,在国内溶洞中十分罕见,成为洞内一大特色景观。

除了观赏性升级外,穿山岩还新增了科普研学功能。景区与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达成合作,将博物馆内珍藏的精美矿石标本引入洞内展示,让前来研学的学生能近距离观察矿石形态,直观感受地球发育过程的奥秘,了解不同矿物的形成原理。普通游客也可在此发挥想象力,透过矿石与溶洞景观,深入探寻喀斯特地貌的独特魅力,获得“游览+科普”双重体验。

据桂林市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杨进发介绍,穿山岩还有一段特别的“身世”,它是在挖防空洞时被意外发现的,也是桂林最“年轻”的溶洞之一。由于形成时间较晚,洞内至今仍能看到钟乳石持续发育的状态,这种“活的溶洞景观”,让游客得以亲眼见证大自然的造物之力,也为穿山岩增添了别样的科学价值与探索乐趣。未来,景区还将持续优化洞内游览服务,让更多人感受喀斯特溶洞的独特魅力。

“造血”能力提升 释放旅游经济活力

生态修复、业态升级、景点焕新,一系列举措让穿山公园实现了从“单一休闲”到“多元消费”的转型,景区“造血”能力显著提升。这正是桂林小东江穿山段生态修复提升工程项目的核心成效——通过“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社区参与”的路径,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释放了旅游经济活力。

据介绍,自今年5月新业态陆续入驻以来,穿山公园月均接待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双节”期间,三家咖啡店假期营业额达数万元,有漓Yooli·映像旅拍订单量爆满,累计服务顾客约400人次;景区长期运营的直播账号,截至目前曝光量已突破760万人次,持续扩大了穿山公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值得关注的是,项目修复的1.54千米河道岸线,不仅筑牢了堤岸抗洪防线,更化身“生态旅游廊道”,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消费增长,形成“一园带一片”的经济辐射效应。

“以前来桂林只知道象鼻山,我这次刷小红书看到穿山公园的推荐,过来后发现确实值得来,既能看‘塔山清影’的生态美景,又能体验特色咖啡,还能参观穿山岩,很适合年轻人。”来自重庆的游客赵女士说,她已经把这里列入“桂林必打卡清单”,准备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项目的成效还体现在社会治理创新上。通过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社区居民深度参与项目维护:志愿者定期巡江打捞垃圾,认养绿地并引导游客,增强了归属感与保护意识;“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与智慧监管系统的运用,实现了全流域实时监控;生态修复知识还融入中小学校研学活动,让公众环保意识显著提升。

对于穿山公园的焕新成果,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穿山公园的改造升级,正是“桂林小东江穿山段生态修复提升工程项目”的落地成效,也是市林园局践行“生态优先、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项目不仅解决了河道淤积、植被退化等突出生态问题,更通过“生态+业态”“保护+利用”,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目标。接下来,市林园局将持续优化景区服务设施,加强业态管理,同时总结项目成功经验,比如近自然驳岸修复、乡土植物配置、多元共治机制等,在全市更多公园景区推广“公园+”的发展模式,给群众带来更好的服务及体验,让桂林的生态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也为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桂林样本”。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周子琪)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无绳蹦极原定明... 近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无绳蹦极测试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10月22日,记者致电该项目一位工作人...
原创 迁... 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田就是最美的风景,这样的风景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见不到,想要感受辛弃疾“稻...
九寨沟景区10月23日、24日...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九寨沟景区10月23日、24日、25日、26日门票预订4.1万张,均已达到最大承...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生... 围绕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总体目标,在市区两级指导下,西岸集团携手法国飓风集团持续深化十年战略...
原创 首... 10月21日,首尔汉江上的鹭得岛重建工程动工仪式举行,不仅标志着这片土地的重新出发,也向市民展示了它...
咸宁秋日顶流合集!解锁N种浪漫... // 大幕西下村 金秋的咸宁 是被桂香浸润的诗与远方 当第一缕秋风拂过幕阜山余脉 这座城便换上了最动...
厉害了!桂林综合排名第六,超过... 日前,参考智库与世研指数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力指数(2025年9月号)”。2025年...
亳州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斐然,全域... 近年来,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紧扣“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 支柱产业”主题,在文旅项目建设、业态创新、品牌...
(图表·漫画)节令之美|霜降养...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10月22日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10月23日迎来秋天最后一个...
一只蟹“钳”住八方客,巴城“品... 阳澄湖美,巴城蟹肥。每到入秋后,许多沪苏浙食客都会前往巴城,只为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的那一口鲜美。 作...
三桥忆峥嵘 三桥忆峥嵘 三桥忆...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与施甸县的交界处,怒江峡谷宛如被巨斧劈开的裂缝。裂缝之...
香港海洋公园2024/2025... 中新网香港10月22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海洋公园22日公布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
读诗词游水韵江苏|与刘邦同游徐...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一首《大风歌》,唱出了刘邦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这位开创大汉基业的...
黑龙江抚远:特产店成热门打卡地...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22日电(戴伟 许光毓)抚远依托冷水鱼资源和特色农业,开发具有抚远特色的农产品...
大同和平国际旅行社性价比领跑太... 近日,太原市旅游协会联合山西省文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4年太原旅行社综合评估报告》正式揭晓,在激烈...
寻找乌鲁木齐旅行社旅行团?看新...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携程、马蜂窝及第三方监测机构于2025年10月发布的最新《202...
阿里自驾之路,作为一条穿越自然... 阿里,自古以来便是西藏的神秘之地,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宗教氛围,成为许多自驾游爱好者的理想目的...
天路谱新篇:阿里普兰机场年旅客... 中国西藏网讯 “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一万人次,不仅是一个运营数据,更是西藏民航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