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一首《大风歌》,唱出了刘邦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这位开创大汉基业的帝王,在徐州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如今,让我们追随高祖的脚步,走进这座彭祖故国、刘邦故里的历史名城,感受两汉文化的雄浑气韵。
谒沛县汉城,聆听《大风歌》的千古回响
Tips:汉城公园→汉高祖原庙→汉街→歌风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两千年前,汉高祖刘邦在故乡沛县击筑而歌,一曲《大风歌》穿越时空,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回响。今日的沛县汉城,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以其完整的汉代城市格局,向世人展示着那个伟大时代的盛世气象。
入汉城公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展现出严谨的汉代建筑规制。园内水系环绕,曲桥回廊相连,再现了汉代园林的营造智慧。园中坐落着汉魂宫、仙人承露台、沛宫殿等标志性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四季流转,园景各异,漫步其间,宛如穿越千年时光。
公园北门对面的汉高祖原庙,历经千年沧桑依然气势恢宏。这座现代重建的庙宇斗拱层叠,飞檐如翼,以黄墙黛瓦的宫阙式建筑展现汉代风韵,大殿中央,汉高祖刘邦的镏金巨像巍然屹立,冕旒垂面,不怒自威。东西配殿内,汉代礼器、兵器等珍贵文物陈列有序,保存完好的青铜编钟,轻轻叩击仍能发出清越悠扬的声响。每逢祭祀大典,钟磬和鸣,鼓乐齐奏,庄严肃穆的仪式令人顿生思古幽情。
东临原庙的汉街,青石板路蜿蜒向前,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旌旗招展,既有传承古法的汉服工坊,展示深衣、曲裾等传统服饰制作工艺,也有创新文创店铺,将汉画像石图案巧妙融入现代生活用品。街头茶肆飘着古法炮制的药茶香气,酒坊中仍沿用汉代酿酒技艺,让人得以品味千年风味。
沿着汉街继续向东,巍峨的歌风台赫然映入眼帘。这座采用汉代高台建筑形制的宏伟建筑,以青石筑基,石栏环护。台上立有《大风歌》碑刻,碑文字体浑厚雄健,虽历经千年风雨,笔锋依旧清晰可辨。登临台上,极目远眺,整个汉城景致尽收眼底,令人不禁遥想当年刘邦酒酣击筑、慷慨高歌的豪迈场景。
如今的歌风台内,汉文化展示体验馆以其独特魅力延续着历史文脉。馆内不仅复原了汉礼塾、拓片馆等汉代生活场景,更通过现代演艺设施,以沉浸式演出再现汉代歌舞盛宴,让游客在古今交融中感受大汉盛世的独特魅力。
寻迹汉文化,领略大汉雄风的千年余韵
Tips: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长廊
汉文化景区坐落于徐州东部的汉文化景区,作为国内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以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遗存,向世人展示着大汉王朝的雄浑气度,堪称一部“立体的汉代史诗”。在这里,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让汉代历史以一种更新、更立体的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
狮子山楚王陵静卧于汉文化景区腹地,墓道长达百米,依山开凿,规模宏大。步入地宫,仿佛穿越时空,踏入了一个奢华的汉代地下世界。前堂、后室、耳房、庖厨间等功能空间一应俱全,完整再现了汉代诸侯王“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墓室中精美的建筑构造和细腻的装饰工艺,无不展现着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文物遗存,静静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繁华与精致,让人在探寻中感受汉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与楚王陵相邻的汉兵马俑博物馆内,4000余件陶俑组成了一支完整的地下军团。与西安秦兵马俑的肃杀威严不同,这里的汉俑更具生活气息:拱手而立的仪卫俑、婀娜多姿的侍女俑、衣袂飘飘歌舞俑……这些平均高度仅约50厘米的陶俑,个个形神兼备,连发髻纹路、服饰褶皱都刻画得一丝不苟,生动再现了汉代王室出行的壮观场面。馆内还设有古代武备体验厅,游客可以在此了解古代兵甲知识,体验投壶、射箭等传统项目,甚至换上汉代铠甲,亲身感受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氛围。
依山势而建的汉画像石长廊绵延300余米,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融合。长廊采用汉代多坡面屋顶形式,沿湖岸蜿蜒伸展,营造出曲径通幽的意境。这里设有三个特色展厅和四个开放展区,借助现代展示技术,这些古老的石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宴饮的觥筹交错、乐舞的轻盈曼妙、车马出行的浩荡声势、狩猎征战的激烈场景,都在石面上栩栩如生地铺陈开来。每一方画像石都是一扇通向汉代文明的窗口,静静诉说着两千年前的社会风貌与人文精神,构成了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立体史书。
览云龙胜境,品味山水相依的诗意画卷
Tips:兴化禅寺→张仙人故居→山顶观景台→云龙湖
“城南二里云龙山,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明嘉靖《徐州志》中的记载,道出了云龙山得名的由来。这座位于徐州城南的胜迹,海拔142米,绵延三公里,九节山峰起伏如龙,每逢云雾缭绕之时,更显其名不虚传。
始建于北魏的兴化禅寺坐落于云龙山麓,寺内古柏参天,梵音袅袅。这座千年古刹以“三砖殿覆三丈佛”的奇观闻名遐迩。寺中依天然石壁雕凿的石佛高达11.52米,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明代建殿时,匠人巧妙利用山势,仅用三砖筑成后墙,成就了“小庙能容大菩萨”的建筑奇迹。
沿石阶蜿蜒而上,便来到张山人故居遗址。放鹤亭翼然立于山腰,这座六角攒尖式建筑精巧别致,亭内碑刻详尽记载了张山人当年在此驯鹤修行的逸事。亭侧的饮鹤泉至今清冽如初,泉水自青石雕琢的“鹤喙”中涓涓流淌。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亭台,立于亭中远眺,城郭连绵,山水相映,仿佛重现了当年苏轼笔下“放鹤亭前送落晖”的诗意景象。
循山径继续攀登,可达云龙山制高点——观景台。台上建有听雨亭,亭内饰有东坡放鹤、松下问童、龙山烟雨等精美图案,古色古香,玲珑别致。立于亭中,视野豁然开朗,不仅可将徐州主城区尽收眼底,天气晴好时更能远眺黄河故道。这里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钟爱的取景地,他们常常在此守候,捕捉晨曦暮霭中彭城最美的瞬间。
自观景台一侧乘观光索道而下,为领略云龙湖胜景提供了独特视角。缆车缓缓穿行于林海之上,约一刻钟的行程里,沿途景致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起初是脚下蓊郁的山林绵延起伏,继而云龙湖的粼粼波光跃入眼帘。远望处,现代城市轮廓与自然山水交相辉映,完美诠释了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独特城市风貌。
图片来源:徐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尚雪红 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