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探险乱象调查:“交钱就能带上山”,谁为生命安全负责?
创始人
2025-10-20 22:09:05
0

10月5日,多名徒步爱好者私自进入青海祁连山区冷龙岭未开发区域,导致1人因失温及高原反应不幸遇难,其余251名被困者经72小时紧张搜救后获救。这起事件再次以生命为代价,敲响了违规探险的警钟。

有业内人士指出,涉事人员无视海北州应急管理局关于未开发区域存在迷路、山洪、野生动物侵袭等风险警示,违背旅游法及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关于严禁违规进入未开发区域的规定,将自身安全置于巨大风险之中。

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违规探险并非个案。随着“户外热”持续升温,一些社交平台上涌现出大量标榜“小众”“出片”的徒步打卡点,吸引不少“驴友”和“小白”前往。《法治日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这些所谓景点多数未经商业开发,属于游客自行发掘的“野景点”。壮美风光背后,潜藏着无正规组织、违规探险等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险象环生的“野路”

所谓的“观景台”,其实只是山顶一片视野较好的空地,未经任何修整。脚下坑洼不平,四周悬崖深不见底,身边挤着六七十人,却不见任何安保人员或防护栏——这是资深徒步爱好者陈树(化名)至今仍心有余悸的一次经历。

陈树去年在川西一处不收门票但圈内小有名气的徒步点遭遇惊险。尽管相关攻略和路线看似成熟,但登顶后的场景让他感到后怕:“大家挤在崖边拍照,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崖。”在他向记者展示的视频中,下山途中因路线复杂、体力不支,他不慎摔跤,“幸好只是坐倒,但亲眼见到有人滑出四五米,幸亏被雪堆挡住。”

来自重庆的刘冰(化名)也有类似遭遇。她被社交平台上的“笋人天梯”吸引前往——这条路线原是笋农为采竹笋搭建的木梯,因绝壁栈道与险峻风光走红。她坦言,路线远非帖子所称的“小白友好”,而是对体力要求极高。“途中一名男生因体力不支掉队,同伴却无人留下陪同,万一出事,救援都来不及。”最令她后怕的是下山时的湿滑碎石路,“一行8人中,4人都摔了跤”。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笋人天梯”时,平台虽弹出安全提示,但下方仍有多条推荐帖,以“悬崖天梯”“90度天梯”等刺激描述及配图吸引眼球,评论区亦不乏打卡晒图。

重庆某大学登山组织的资深向导林彦(化名)指出,这类“野景点”通常人迹罕至、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不建议新手单独前往。但他也坦言,不少路线虽被官方禁止,却在相关软件上被标注为“成熟路线”,“有时官方砌墙封路,没过几天墙上就被人凿出个洞来”。

中国登山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指出,低海拔登山、徒步、穿越的事故数量高居各类活动前三,近两年三项事故之和占总事故比例均在80%以上。

10月7日,青海省相关部门在完成老虎沟搜救后表示,将加强网络巡查,重点监控社交平台上的违规探险招募信息。目前,小红书平台已在部分徒步“找搭子”笔记中标注“含有危险行为,请勿模仿”等提示。

不靠谱的“组织者”

除“野景点”自身风险外,部分看似“合规”的旅游团或俱乐部也暗藏隐患。

北京某大学研究生刘佳(化名)首次徒步便遭遇不靠谱旅行团。“我报的路线实际属小中级,并不适合新手,但报名时机构未审核信息,只要求填表,未提示难度。”她回忆,当天40人中,有五六个新手,因天气恶劣,连有经验的队友也未能完成徒步。

某社交平台上一名户外博主陈菲(化名)也曾经历不愉快:“标称20人的团实际来了40人,领队还差点带错路,我走过一段60度的滑坡,险些滚下山。”

为探查此类机构的风险评估专业度,记者以“只有很少徒步经验,想尝试登山”为由,联系了3家宣称可“带爬人生第一座雪山”的机构。3家均保证“路线对新手友好”,甚至有机构称“零经验也可以”“交钱就能带上山”。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入门级雪山”实则危险不小,不少亲历者反馈“难爬”“绝非有腿就行”,并称可能会出现严重高反。

登过其中一座雪山的成都爱好者刘君表示,这绝非“入门级”:“爬升坡度大,高反难适应,后半段全是乱石堆,极其耗力危险,近半数无经验者未能登顶。”

更令人担忧的是合同与保险问题。一家机构直接表示“不签署合同”;另一家虽列明合同条款,却在记者表明不符合“海拔3000米以上徒步经验”条件时回复“不用管,新手可去”;第三家则仅强调“户外登山不是旅行团”,对于记者提出的合同问题迟迟不回复。

待重视的“风险源”

“户外事故频发,与不专业密切相关。”多名驴友和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户外组织如井喷般涌现,但不少机构未经注册,领队缺乏系统培训,为参与者埋下安全隐患。同时,越来越多驴友只是为追求刺激、打卡网红点,而缺乏户外知识和对自然的敬畏,这加剧了自身风险。

行业门槛低是“不专业”的主因。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家对这类组织缺乏明确监管,导致户外活动领域野蛮生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工程师齐晓波指出,户外组织的专业度与社会户外热不匹配,必然放大风险。这些“草台班子”不仅未发挥专业作用,反而借热度拓展不正规业务,无异于放任风险。

领队素质参差不齐亦是关键。有15年户外经验的体育教练刘臣(化名)表示:“目前我国未对户外领队资质作出明确强制性规定,爱好者也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齐晓波建议,爱好者应选择正规注册的户外公司组织的活动,将App平台上的路线提示作为参考,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项目。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驴友线路”具有一定先行性和开拓性,在合法范围内值得鼓励,但户外运动属“特种旅游”,天气、路况多变,爱好者务必量力而行,认清潜在风险。

重庆大学登山组织“重大去野”负责人葛海(化名)结合自身经验建议:提前阅读资料、了解路线、学习基础知识,这些需发挥主动性,不能完全交由机构;应多方对比,选择有路线经验的向导;尤其要关注保险,确认覆盖海拔符合路线要求。

“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判断,了解自身情况,切勿盲目跟风打卡而忽视人身安全。”葛海说。(法治日报)

来源:法治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外籍游客扎堆寿衣店试穿购买,店... 近日,一则关于外国游客在江苏镇江某服饰店,误将寿衣当作传统服饰购买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 10月20日...
2025“AI广西”游记大赛大... 10月20日-10月26日 2025“AI广西”游记大赛大众评选正式启动 AI如何描绘广西山水风光?...
2025年“安徽有礼”旅游商品... 10月17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揭晓2025年“安徽有礼”旅游商品大赛获奖名单,安徽省富光...
北京日坛公园菊花盛开引游人 10月20日,民众在日坛公园赏花拍照。秋日时节,北京日坛公园的菊花盛放,民众在此拍照打卡,感受秋日浪...
探寻桃源美景:必游景点与特色体... 这里山清水秀,人文景观丰富,是旅游爱好者向往的胜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桃源旅游景点,带您领略这片神秘...
咳嗽有痰别乱试!化痰平和能手是... 提到咳嗽化痰,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用陈皮、煮梨水,却不知道还有一味更适合日常调理的中药——桔梗。它不像陈...
原创 全... 论起国民度最高的食材,土豆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炒丝炖块、烤薯薯条,上至宴席下至家常,它总能无缝衔接...
立秋食谱真贴心,妈妈们快收藏,...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这个时节,饮食养生至关重要,妈妈们不妨试试下面这...
“秋吃碱、火气减”建议这八种碱... 秋意渐浓,气候干燥,人们体内容易积攒火气。在这个时节,遵循“秋吃碱、火气减”的原则,多摄入碱性食物,...
深秋进补多吃8样补阳食物,补足... 深秋时节,天气渐凉,正是进补养阳的好时机。合理食用补阳食物,能帮助我们提升阳气,抵御冬日的寒冷,为身...
8道超级下饭的家常菜,拌米饭好... 在忙碌的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回到家,吃上一顿热气腾腾、超级下饭的家常菜。今天就给大家分享8道这...
年过50岁要“养骨”,少吃土豆... 人一旦过了50岁,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慢慢衰退,骨骼也不例外。骨质疏松等问题可能会接踵而至,影响我们的...
喜茶和麦当劳们卷不动低价,集体... 图源:pexels 继二次元IP与流量明星之后,“厨子”们成了连锁餐饮品牌们的带货新选择。 10月2...
上海雅居乐万豪侯爵酒店都会尚膳... 中国上海,2025年10月 —— 爵妙蟹飨,暖炉酌鲜。当时令飨食美学与温润锅物哲学相遇,上海雅居乐万...
如何搭建一个蛋糕店预定小程序商... 蛋糕店预定小程序商城搭建指南:带同城配送功能,这样选不踩坑! 开蛋糕店的老板都懂,现在顾客订蛋糕,最...
湖北首届药膳联谊赛与楚大厨药膳... #俊俊导食#搜狐号是华中地区最有影响力,粉丝量最大的美食旅游自媒体平台 郑赢杯湖北首届药膳联谊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