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壮 壮
编辑 | 骆 言
10月16日,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社交媒体上不乏槽点、笑点、痛点与泪点。然而在这场行业困难时期举办的盛会上,上游企业、下游经销商、媒体与咨询公司汇聚一堂,更应关注的,或许是整个行业正在迎来的“拐点”。
这里所说的“拐点”,并非狭义地指向“向好”或“向上”,而是对当前正在发生,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作出一次客观描述。长江酒道将从“产品”与“认知”两个维度,带来我们的观察与思考。
1
产品拐点
三大趋势,重构酒业竞争逻辑
当前市场的几大趋势——消费降级下的性价比追求、年轻口味的个性化满足、酒饮从“悦人”到“悦己”的转变,在南京秋糖会上,正清晰地体现在以下三大品类的产品中。
光瓶酒:小酒厂价格冲击、清香闻风而动。今年,洋河、泸州老窖、茅台保健酒等企业在光瓶酒领域推出战略级新品,在行业掀起光瓶酒大潮流。虽然这些产品没有登陆南京秋糖,但另一个关于光瓶酒的现象正在显现。
在华山饭店、希尔顿及玄武饭店等酒类集中展示区,光瓶酒广告随处可见,且多以极低价格吸引经销商,对名酒市场形成直接冲击。
若将上述现象视为市场中的“杂音”,那么清香型酒企在50元以下光瓶酒市场的重兵布局,则值得重点关注。以山西汾杏、青花魂为代表的品牌,凭借“易动销、周转快”的特性吸引渠道关注,有望成为光瓶酒领域一个新的细分赛道。
低度酒:争议中前行,布局中升温。“低度白酒是趋势,但不是风口”“切忌将其与‘年轻化’强绑定”“低度酒需突破传统白酒调性”——这些在南京秋糖期间涌现的观点表明,行业对于低度化趋势的共识难觅,观点已然分野。
尽管行业对低度酒的未来仍存分歧,企业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却展现出强烈的积极性。例如,今世缘在南京秋糖期间曝光了22度低度产品,成为名酒企业中推出的第五款低度产品,也是目前度数最低的一款,堪称苏酒低度化探索的先行者。
一边是行业观点的尚未统一,一边是企业布局的不断加快。这反映出企业对市场新趋势始终保持敏锐与实践,不愿错过任何潜在的增长机会。由此可以预见,低度酒市场未来必将成为品牌竞逐的关键战场。
精酿啤酒:格局初定,头部引领整合。本届展会上,精酿啤酒板块表现尤为亮眼。仅设有独立展位的精酿品牌便超过20家,“蝴蝶结精酿”“库姆巴特”“比德堡”等新老品牌齐聚一堂。对不少酒商而言,精酿啤酒已不仅是重要的利润补充,更逐渐成为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行业动向同样印证这一趋势。今年以来,辛巴赫发布停货通知、珍酒跨界推出“牛市啤酒”等事件,反映出精酿啤酒领域正逐步告别初期的混战阶段,迈入品牌化、规范化发展的新周期。在这一进程中,具备供应链、渠道与品牌优势的成熟企业开始发力,有望引领行业走向整合与升级。
2
认知拐点
回暖尚早,做好长期战斗准备
“不会再差了,但好起来的拐点还没来。”
在秋糖会多个论坛现场,这一复杂心态已成为行业共识。有经销商直言,目前部分品牌的产品去库存尚未完成,在库存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他们不会进行大规模采购。
这种谨慎态度背后,是白酒市场持续的深度调整。海通证券在秋糖期间发布的研报指出,白酒核心消费人群总数及占比均已见顶回落,白酒整体总量预计难以实现增长。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已处于高位,难以再依靠“大吃小”的整合方式重现过去的快速增长。
另有观点指出,当前行业已处于底部区间,进一步恶化的空间有限,禁酒令与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的影响已基本见底,未来将逐步修复,但修复力度偏弱。渠道进货需求仍将低迷较长时间,业绩回暖可能仍需数个季度。
总而言之,从认知、心理到经营决策,整个行业都需为一场“长期战斗”做好准备。
此外,行业也需在商业模式与渠道认知上积极拥抱变化。
秋糖会期间,海通证券訾猛提出的“未来线上渠道占比将超过30%”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他指出,传统电商平台的酒类渗透率正快速提升,叠加即时零售模式的持续扩张,线上渠道已成为酒水行业增长最快的赛道。
这一趋势在展会现场已得到印证。例如,某果酒品牌通过线上直播试饮,短短三天内便成功签约200余家华东地区经销商,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三倍。同时,美团闪购等平台也设立专门展区对接酒类品牌,其“闪电仓”模式为区域经销商提供了短周期、高效率的周转通路。
3
如何站上行业拐点?
面对行业的结构性变革,等待与观望已非明智选择。在本届秋糖会上,一批积极求变的企业已用实际行动,展示了突破困局的可行路径。
小批量定制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尝试。多家酒企推出了低门槛乃至“零门槛”的定制服务,打破了以往“百箱千箱起订”的固有模式。部分企业甚至打出“1瓶也可定制”的口号,精准对接小型活动、个人专属需求及初创企业的试水型订单。
一位酒企负责人坦言:“过去是我们生产什么,经销商卖什么;如今是消费者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在招商普遍困难的背景下,对缺乏品牌优势的中小企业而言,定制业务不仅是机会,更近乎成为生存与突围的必经之路。这充分反映了酒企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灵活性与应变能力。可以说,小批量定制已是行业调整期中最具韧性的业务模式之一。
除了小批量定制,更多创新路径也在秋糖会上清晰浮现——渠道、产品、营销与供应链等方面的创新,均成为热议焦点。
创为咨询创始人邵伶俐在展会现场录制视频时指出,在名酒普遍缺席酒店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若想赢得关注与信任,唯有凭借“创新”展现自身实力。
从产品到认知,再到企业实践,上述种种转变,或许正是行业穿越周期、迎接拐点的关键所在。在这个深度调整的秋天,那些主动站上拐点、拥抱变化的企业,已比旁人更早一步,窥见了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