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作者:李昕羽,。
近期,洲际酒店集团宣布与北京六郎庄项目达成合作,计划打造两家六善酒店及一家金普顿酒店,预计2026年建成。这也是自2015年青城山六善酒店开业以来,该品牌在华市场的再度落子。作为一向偏好僻远秘境的“隐逸派”代表,六善此次不仅选址于北京中关村论坛会址配套区,更罕见地一口气布局两家。这一转向,是否意味着城市高端论坛周边,正成为隐奢品牌争夺的新兴战场?
双店落子 六善酒店走进中关村
时隔十年,六善酒店(Six Senses)在华终于迎来新动向。
近期,洲际酒店集团宣布与北京六郎庄酒店项目达成合作,计划打造两座六善酒店与一座金普顿酒店,核心服务于中关村论坛的配套需求。项目预计2026年完成建设、2027年陆续启幕。目前,三个酒店组团已经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对于六善而言,此次布局可谓意义非凡。这不仅是其继青城山六善酒店之后,在华市场的全新落子,更肩负着服务国家级重要论坛的配套功能。这一切的核心,都与北京六郎庄酒店项目的特殊定位密不可分。
北京六郎庄酒店项目并非普通的酒店工程,而是由北京市和海淀区联合推进的重点项目,选址于海淀区海淀镇六郎庄片区,紧邻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主会场西南侧,可快速衔接论坛的核心活动区。从规模来看,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5.14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约9.54万平方米,核心是三个高标准酒店组团,共计提供402间客房和317个车位,能稳稳支撑起大规模国际活动的住宿和交通需求。
而项目所主要服务的中关村论坛,分量同样不一般。
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关村论坛始终围绕“创新与发展”这一永久主题,聚焦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和热点问题,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跃升成为全球前沿科技与产业创新的“风向标”,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的政商领袖、科研精英与产业先锋。
2023年8月,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主会场项目竣工。会址落脚于海淀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与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的交汇处,一边是沉淀千年的历史文脉,一边是高楼楼宇的现代科创活力,葱郁的郊野稻田穿插其间,自然的鲜活勾连起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锋芒,三者在这片土地上深度浸润、有机共生。
永久会址主要以大型会议功能为主,是继国家会议中心后,首都的又一重要会议目的地。未来,依托于中关村论坛的品牌影响力,这里将承接起更多的高等级会议活动,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对话的重要窗口。
本次合作中,洲际针对性布局了旗下两大高端品牌,精准匹配论坛需求。其中,金普顿是深耕高端市场的精品时尚品牌,擅长以个性化设计语言结合在地文化,勾勒独特体验;六善则是洲际于2019年收购的奢华度假品牌,始终秉持“隐奢质感、自然疗愈”的隐逸理念,以低密度、高私密的空间设计,打造远离尘嚣的身心栖所。
根据规划,两座六善酒店分别命名为“六郎庄六善酒店”与“六善四合院酒店”,皆围绕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的配套需求进行量身设计。
其中,六郎庄六善酒店是主配套酒店,共设置46间客房,包括36间独院、8间合院及2间总统套,同时配备大堂吧、全日餐厅、特色餐厅以及康体娱乐设施;六善四合院酒店作为长驻配套,规模稍大,设有85间客房,涵盖7间独院与78间四合院,配备大堂吧与SPA中心。
待这组酒店群落成,不仅能为中关村论坛提供高规格、高品质、高标准的国事服务配套,填补主论坛之外的功能空白,在非会议期间,也能承接起日常的商务交往与休闲度假需求。
十年磨一剑 六善的入华路
若你曾见过六善酒店的品牌标识,想必印象深刻——
区别于大多数品牌的精巧图案,仅六个大小匀净的白色圆点,呈正三角形,不挤不疏地排列,并不繁复,却极具辨识。这组看似朴素的符号,灵感源自泰国僧人在吉祥场合祈福时用手点出的指印,自下而上依次寓指六种感官,第一层分别代表视觉、听觉、触觉,第二层象征味觉、嗅觉,而顶端最后一个点,则指向超越物理感知的“直觉”,即人们常说的“第六感”。
这组蕴藏感官密语的标识,恰是六善品牌故事的起点。
1995年,Sonu Shivdasani 与 Eva Malmstrom 夫妇在泰国阁遥岛创立首间六善度假村,为品牌种下第一颗“自然栖居”的种子。诞生之初,六善便以“慢生活”(SLOW LIFE)为核心理念,强调避世、简约与回归自然。此后24年,六善始终保持克制生长的步调,每一步落子都十分谨慎。2019年,品牌被洲际酒店集团收购时,仅在全球布局16间酒店。
此次收购堪称一场双向奔赴的“美事”:于洲际而言,六善的加入补齐了其品牌版图中长期空缺的顶级奢华度假板块,让高端产品线从商务酒店延伸至深度度假领域,形成完整闭环;对六善来说,则能在保留核心基因的前提下,借助洲际成熟的全球运营体系与资源网络支持,获得更广阔的扩张空间。
截至目前,六善酒店及度假村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着27家酒店及度假村,另有38家项目正在筹备中,足迹从东南亚热带雨林延伸至欧美的山间原野。
正如洲际官方账号中,为六善明确的定位标语:以稀缺选址,引领全球野奢旅行。这一原则同样贯穿了六善的在华布局。
2015年,品牌首次进入中国市场,选址于浸润千年道家文化的四川青城山。酒店扼守曲径通幽的青城山脉入口,避开核心景区的喧嚷,与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和自然文化遗址”的都江堰比邻而居。云蒸霞蔚里,青城山的黛色山脊连绵延展。这片兼具自然灵秀与人文厚重的土地,俨然一处世外桃源,自然散发隐逸出尘的气息,契合六善所追求的“避世感”。
随着洲际收购后的扩张提速,六善在华的布局也逐渐丰富。其中,服务于中关村论坛两座北京六郎庄六善酒店正处在建设阶段,未来将承接高端论坛的服务配套需求。此外,品牌还规划了广西阳朔六善酒店、台湾知本温泉六善酒店等项目。阳朔项目选址遇龙河畔,依托当地独特的喀斯特峰林景观,目前已显露复工迹象;台湾项目则绑定世界四大温泉之一的知本温泉资源,建筑主体虽已完工多时,但具体开业时间尚未对外公布,仍处于筹备待启状态。
不过,梳理六善在华发展历程,可发现其拓展并非一帆风顺。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即被洲际收购的同年),品牌曾计划在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打造“六善青山酒店”,彼时项目定位为融合江南田园风光的综合体,试图将六善的“自然栖居”理念与本地农耕文化结合。同年九月,项目举办开工仪式,但后续推进却陷入停滞。
2023年,该项目运营主体发生变更,都喜酒店集团将其纳入扩张计划,预告将以“中国第二家都喜泰丽”的身份亮相(该酒店于今年8月开业,9月都喜酒店集团宣布与其管理合作已终止),六善也随之退出了该项目的后续开发,这场江南田园的尝试最终未能落地。
会展经济 秘境酒店新未来?
像六善这样,强调隐秘奢华,以自然景观为依托的酒店,在高端度假市场中其实并不罕有。
国际品牌中有安缦、悦榕庄、丽世、安纳塔拉等深耕多年,国内也有诸如松赞之类的后起之秀,虽然发展时间相对短暂,但也精准抓住了“避世秘境”的定位,串联起梅里雪山、雨崩村落等小众秘境,以原生景观与在地化体验俘获高净值客群。这些品牌的早期成功,无一不仰赖于“自然景观的不可复制性”,但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如今似乎成为了限制其扩张的枷锁。
秘境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本质在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性,但现实是,这类资源正在变得愈发稀缺。截至2025年,中国5A级景区总量达358家,看似基数庞大,可细究便会发现,其中能同时满足远离都市、生态原生、景观具排他性,这三项秘境酒店选址标准的区域,实则寥寥无几。
更关键的是,顶级自然资源的开发往往伴随严苛的约束。种种因素叠加,都让秘境酒店的建设扩张之路举步维艰。
当自然秘境的路越走越窄,隐奢品牌们开始在“都市度假”上费心思。
2005年进入中国的悦榕庄,起初因选址挑剔,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到六年后开始“自然+都市”双管齐下,才相继开出澳门悦榕庄、上海外滩悦榕庄、天津海河悦榕庄、南京园博园悦榕庄等驻守都市的门店。如今国内已拥有17家悦榕庄酒店,今年还有2家待开业、8家在筹备。
即便以孵化缓慢著称的安缦,也早早把握住了都市与自然间的平衡。十余年间,安缦在中国已开出4家酒店,分别位于北京、杭州、丽江和上海。
反观六善,目前仅有一家2015年开业的青城山六善酒店,不难看出其在大中华市场探索之艰难。另一方面,作为品牌入华首秀项目,青城山六善本握有一手好牌,有机会凭借道教圣地的文化底蕴与原始山林的稀缺景观资源站稳脚跟,但从多年实际运营来看,酒店暴露了大量问题,口碑始终未能达到预期高度,对比安缦凭借北京、杭州等项目建立起的近乎传奇的品牌形象,六善不仅声量微弱,群众认知度也明显不足......
此次六善计划在北京六郎庄一次性落地两家酒店,显然意在借助政策与会展经济的东风实现破局。
事实上,国内高规格论坛的持续兴起,的确为秘境酒店提供了“都市突围”的新路径。这类论坛通常由政府部门牵头打造,定位为国际高端交流平台,聚焦全球前沿议题、汇聚高净值客群,相应的,对周边住宿配套也有着高品质、高私密性的需求,恰与这类隐奢品牌的追求不谋而合。
从当前国内的高端论坛矩阵来看,不同维度的标杆平台已形成了成熟布局。在国家级综合交流领域,除中关村论坛外,还有每年3月在京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海南的博鳌亚洲论坛等;在区域战略层面,有粤港澳大湾区科学论坛、上海进博会配套论坛等;在行业垂直领域中,有浙江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北京的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等。
这些高端论坛精准覆盖科技、文化等细分领域的高净值客群,为隐奢酒店提供了适配的细分场景合作机遇。
但会展经济,真能帮助秘境酒店轻松扎根都市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首先,论坛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周期性与间歇性特征。像中关村论坛、进博会这些高规格活动,都有固定举办时间。热闹就那么一两个月,可酒店需要全年运营,淡季客流空缺是大问题。因此在非会期间,如何吸引本地度假客群,是酒店需要重点琢磨的问题。
其次,会展经济的客人大多重效率,奔着“高效办事”而来。若砍掉在地文化体验等亮点服务,酒店就沦为普通高端会议酒店;可要坚持做特色,又难以满足客人的效率需求。由此可见,秘境酒店的落址选择,还需考量周边论坛的性质是否匹配。比如优先选择文化、政务交流类论坛周边布局,既能保留品牌特色,也更好贴合客群需求。
最后,会展的公共属性会冲淡秘境的“私密感”。秘境酒店的魅力本在专属静谧体验,可办会就得开放公共区域,参会人流穿梭往来,很容易打破这份宁静。就像被调侃“班味最重度假酒店”的东莞松山湖悦榕庄,“避世”的招牌便打了折扣。
不过,六郎庄六善的两个项目或将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一个作为论坛主配套,承接会展需求,另一个作为规模稍大的长驻配套,侧重日常私密度假。这种功能分区加动线隔离,有望减少客群干扰,守住“秘境”该有的私密。
综上,由隔绝车马喧的乡野秘境,走向承载高端交流需求的都市空间,似乎是所有怀揣扩张野心的隐奢品牌,为突破资源瓶颈、拓宽版图的最终归属。依托会展经济切入都市,让“大隐于市”附着于现实落点,无疑是一条清晰可见的路径。但这不应是终点。未来的秘境酒店,或许更需要在都市起伏的生长脉络中,切中更现实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