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记者 郑洁怡 实习记者 王祺姝)正值中秋佳节,月饼是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近日,央广网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罗了几款较新颖的月饼口味,螺蛳粉酸笋月饼、火锅牛油流心月饼、杨枝甘露月饼……在这些月饼口味中,你最pick哪一款?这些口味新颖的月饼营养价值如何?又有什么食用建议?对此,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钱雅冬做客央广网《中华名医号》栏目,并给出了解答。
螺蛳粉酸笋月饼
螺蛳粉酸笋月饼是中秋市场中极具“重口味”创新的品类。该款月饼主要由酥皮、酸笋主导的馅料、风味调味剂三部分构成,“酥皮”的添加糖含量远低于传统的甜口月饼;酸笋馅料中的酸笋是核心的“天然营养素载体”,但在腌制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达80%以上;钠则是调味剂的关键,含量较高。
食用建议:
(1)成人单次食用≤1个(50g),每周≤1次;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单次食用≤1/4个。
(2)可搭配高钾食物,如香蕉、菠菜、冬瓜等一起食用,以此降低钠对血压的影响;食用当天不吃咸菜、酱肉、火锅、方便面等,避免“高钠+高钠”叠加对身体造成负担。
(3)优选上午10点或下午3至4点食用,此时身体有一定的能量需求,且距离正餐有间隔,可减少对肠胃的压力;避免餐后或睡前食用。
火锅牛油流心月饼
火锅牛油流心月饼主要由酥皮(含牛油)、牛油流心馅、火锅风味调味剂三部分构成,但其总脂肪含量极高,饱和脂肪占比超70%,总体营养素密度趋近于零。
食用建议:
(1)极致减量,最多食用1/4个。
(2)搭配高纤维、高钾、低脂肪食物,如焯水青菜、蒸南瓜、无糖酸奶等;同时饮用清淡解腻饮品,如温开水、淡绿茶,严禁搭配可乐、啤酒、奶茶等饮品。
(3)在上午10点食用,食用后1小时内避免久坐,可散步15至20分钟,促进胃肠蠕动;避免在餐后、睡前3小时内食用。
柠檬爆浆月饼
柠檬爆浆月饼的构成主要来自饼皮、奶黄基底馅、柠檬爆浆三部分,奶黄基底馅中的蛋黄和奶酪提供主要的优质蛋白(含必需氨基酸),但其含量较低,无法成为人体蛋白质摄入的主要来源;而柠檬爆浆中柠檬所富含的维生素C也会因加工中的熬煮与烘烤导致损失率达50%以上。
食用建议:
(1)成人单次食用不超过1个,每周不超过2个;儿童、老人或慢性病患者减半。
(2)可搭配高纤维食物,如绿茶、普洱茶、无糖酸奶、新鲜蔬菜等一同食用。
(3)避开“高负荷时段”,优先选择上午10点或下午3至4点作为加餐,避免餐后或睡前食用。
杨枝甘露月饼
杨枝甘露月饼主要由酥皮、杨枝甘露馅料(芒果泥、西柚颗粒、西米)、椰浆流心三部分构成,杨枝甘露馅料中总糖占比约35%至45%,西柚所提供的维生素C在烘烤过程中损失率达60%以上,芒果的β-胡萝卜素在烘烤中稳定性较好,损失率约20%;椰浆流心主要赋予月饼醇厚的口感,并不具备可观的营养价值。
食用建议:
(1)成人单次食用≤1个(50g),每周≤1次;糖尿病、高血脂患者≤1/4个/次。
(2)搭配高纤维、低GI食物:如焯水西蓝花、凉拌黄瓜、无糖酸奶等,避免搭配含糖饮料,防止“糖+糖”叠加。
咖啡榛子流心月饼
咖啡榛子流心月饼主要由酥皮、咖啡流心馅、榛子颗粒三部分构成,咖啡流心馅中含咖啡、少量奶油奶酪、鸡蛋黄,咖啡因可提神醒脑、改善注意力,奶油奶酪与蛋黄则补充优质动物蛋白,提升营养均衡性;榛子颗粒中的榛子提供7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是主要蛋白质来源,同时榛子富含维生素E、膳食纤维,镁元素等,可起到辅助维持神经功能的作用。
咖啡榛子流心月饼虽是高能量、中微量营养素密度,但精制碳水占比较高,长期过量仍有龋齿、肥胖风险;同时要注意咖啡因依赖与刺激风险,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心悸、失眠;对咖啡因敏感人群(如孕妇、儿童)易引发不适。
食用建议:
咖啡因敏感者、慢性病患者食用应≤1/2个,可切成4至6瓣与家人共享,既减少个体摄入量,又避免因“风味浓郁”导致无意识过量。
钱雅冬总结,月饼作为“点缀食品”,本质上是“节日仪式感的风味载体”,而非日常健康食品。无论是什么口味的月饼,都需要控制食量,同时要注意月饼的食用时间,避免在正餐前后或睡前时段食用,从而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睡眠质量等,可千万不要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