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以“鱼灯夜游”为城市文旅IP,全力打造全城消费场景。 图片由河源市委宣传部提供
清远千年瑶寨景区举办“金秋瑶寨贺国庆”丰收梯田音乐节。 图片由千年瑶寨提供
国庆假期已过半,广东文旅市场井然有序。南都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10月1日至4日),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1516.8万人次,同比增长4.9%(按可比口径,下同);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沿线重点区域接待游客226.0万人次,同比增长2.8%;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115.7万人次,同比增长3.5%;纳入监测的100个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151.8万人次,同比增长3.6%;纳入监测的80个重点公共文化机构接待市民游客148.9万人,同比增长1.8%。
音乐+非遗+旅游
清远千年瑶寨
打造农文旅融合新样本
国庆假期,广东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乡村旅游焕发新活力。
10月2日至7日,清远千年瑶寨景区举办的“金秋瑶寨贺国庆”丰收梯田音乐节,以梯田为幕、音乐为媒,将非遗文化展演、民俗互动与丰收盛景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瑶族文化狂欢盛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的核心传承地,千年瑶寨推出全天候非遗展演。身着瑶族盛装的莎腰妹(瑶族对年轻姑娘的称呼)以源远流长的敬酒礼迎接八方来客;舞者手持长鼓,踏歌起舞,刚柔并济的舞姿与梯田风光相映成趣;景区每日上演原创演艺剧目,通过歌舞、服饰展示等形式,生动还原瑶族千年农耕文明。
夜幕降临后,瑶族舞曲广场燃起熊熊篝火,映亮山谷,游客与瑶族同胞们手拉手共跳“团圆舞”,歌声、笑声、欢呼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为让游客深度感受丰收的喜悦,景区精心打造“丰收瑶寨”主题景观集群。巨型稻穗、仿真粮仓、传统农具艺术展、五彩斑斓的晒秋场景点缀梯田步道,瑶族长鼓、刺绣等非遗元素融入打卡点设计,既充满秋日氛围感,又彰显民族特色,成为游客拍摄“秋日丰收大片”的热门选择。家庭游客亲手参与割稻、打谷、扎稻草人等农耕劳动,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传承农耕文化。“此次国庆丰收梯田音乐节,把梯田的‘农业之美’、瑶族的‘文化之韵’、音乐的‘艺术之趣’串联起来,是景区探索‘音乐+非遗+旅游’融合模式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千年瑶寨景区负责人表示。
南都记者了解到,千年瑶寨以“以游促农、以旅兴村”为发展理念,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增收。此次活动更是依托“农文旅融合”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的缩影。活动所需的稻米、蔬菜等农产品优先采购自本地农户,既保障了景观布置的“在地性”,又为农户拓宽了增收渠道;周边瑶寨村民通过售卖手工艺品、提供民宿服务、参与非遗展演等方式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让“旅游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景点+民宿+美食
惠州民宿预订火爆
农家乐生意兴旺
广东各地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效果明显。
惠州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串联景点、乡村、民宿与美食打卡点,融合户外运动,有效激活区域文旅活力,假日期间民宿预订火爆,农家乐生意兴旺。
环万绿湖绿色发展区持续擦亮国家5A级景区品牌,举办“金秋献礼·月映万绿”等系列非遗、文艺活动,前三日累计接待游客9.2万人次。
东莞寮步镇举办“镇镇有声——文旅赋能百千万”第三场活动,以“音乐+农文旅”为纽带,设置文旅集市,镇长、村长化身“推荐官”推介地方特色,吸引众多游客线上线下参与。
茂名柏桥服务区推出“齐来趁墟2.0”国庆专场,百姓舞台上高州木偶戏、粤剧等非遗展演轮番上演,非遗集市汇聚中秋美食与农特产品,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平台,据初步统计,假期前2天柏桥服务区入区车流量约1.4万车次,客流量约4.6万人次。
汕尾以长沙湾服务区为牵引,打造“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窗口,假日期间摄影课堂、非遗体验等每日互动精彩不断,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成为高速路上一道新的亮丽风景,9月30日-10月2日共迎来游客23.49万人次。
城市文旅IP
“江湖渔火”打造河源夜间消费新场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10月3日,“江湖渔火 太平夜市”河源第二届鱼灯夜游活动在新丰江畔热闹启幕。赏鱼灯、品美食、看表演……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点燃了河源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文旅消费热潮。
该活动以“水陆空”立体呈现形式,将客家文化融入光影与实景之中。据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活动全网传播量达100万+,相关话题在各大平台引发广泛讨论;根据移动河源市分公司对鱼灯夜游活动现场核心区域、核心时段的流量监测进行测算,活动当晚吸引现场观众、游客人数约12.5万人,其中,河源本地观众占69%,市外观众25.9%,省外观众5.1%,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手信消费同比实现显著增长。
以“鱼灯”为笔 多维体验非遗盛宴
鱼灯夜游活动以水、陆、空为平台,以“鱼灯”为笔,以“客家文化”为魂,打造了一场融合“水、陆、空”多维体验的非遗盛宴。夜幕降临,伴随着主题歌《江湖渔火映河源》的音乐声,近20艘船只在新丰江上缓缓巡游,沿着珠河桥溯流而上,宛如水中游龙。随后,无人机、水上火壶、飞凤等空中表演,与文化广场分会场的烟花表演联动绽放,共同演绎火树银花、水火共舞等场景。在新丰江畔,巡游队伍手持非遗鱼灯一路巡游,并与沿途的非遗表演团队、围观游客热烈互动,跟随着音乐节奏摆动、欢呼,形成壮观的“人河灯海”。
特色美食吸引游客 还能欣赏打铁花
南都记者了解到,该活动由河源市委宣传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指导,源城区人民政府、市文广旅体局主办,以进一步塑造河源“鱼灯夜游”城市文旅IP,全力打造全城消费场景。此次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玩项目,为游客、市民带来了立体式视听盛宴,推动河岸经济发展,打造全城夜间消费新场景,助力“百千万工程”。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轮番在河源上演。沿着沿江路一路巡游,萨克斯演奏、客家山歌、广场舞、非洲鼓等互动表演接连登场,吸引了沿途人群自发加入巡游队伍。行至河源文化广场分会场,美食长廊汇集了全国及本地特色美食与优质土特产,特色小吃摊位前围满了游客,人气十足。现场更有多项非遗展演轮番登场,龙川打马灯、龙川杂技、龙川木偶戏等精彩节目引得不少市民、游客纷纷驻足欣赏。市民及游客在观赏非遗节目表演的同时,还可以品尝非遗经典小吃,享受“吃喝玩乐看”一站式的文旅体验。
据了解,鱼灯夜游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其中水路巡游与河源文化广场“美食长廊”分会场将持续至10月7日。文化广场分会场集美食、演艺于一体,市民游客在品尝当地特色风味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打铁花、火舞秀及千年绝技“火壶”等精彩演出,深度领略河源独特的文旅魅力。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通讯员 粤文旅宣 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