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是个欢乐的日子,也是个甜蜜的日子。国庆假期,亲友聚会,离不开鲜果佳肴,也离不开甜蜜的糖果。国庆中秋两节相连,假期充裕,天气适宜,良辰美景,寓意圆满,也是举办婚礼较为集中的日子,更离不开表达幸福的甜蜜的糖果。在我收藏的数千枚糖纸中,国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这些洋溢着喜庆色彩的糖纸,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集中体现了国家大事、民族情感和历史底蕴。每一枚国庆题材的糖纸,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叙述着新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历程。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全国各行各业纷纷拿出“拳头”产品。上海“大白兔”奶糖凭借优良的品质和口碑,成为国庆献礼产品,开始闻名全国。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流传着一句广告语“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这是对“大白兔”奶糖的赞誉,它也成为人们渴望得到的营养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其先遣团成员喜欢上了中国的“大白兔”奶糖,于是中方赠送给美国代表团的礼品中就有了“大白兔”奶糖。在我们成长的年代,即使是在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大白兔”奶糖也不是轻易能够买到的。“大白兔”奶糖至今仍能在市场上见到,可谓中国销售时间最长的知名糖果品牌。如今,“大白兔”的味道丰富多样,有芥末味、红豆味、椰奶味、酸奶味、芒果味、榴莲味等十余种。为了搜集糖纸,近年我曾买过不同口味的“大白兔”品尝,但最钟爱的还是那种原汁原味的“大白兔”。
196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天津倾力推出“大庆”牌奶糖,在全国迅速叫响。“大庆”牌奶糖的糖纸有多种版式、不同颜色,主要图案为宫灯,灯上印着“大庆”二字(上图)。收藏爱好者普遍喜欢的一种“大庆”糖纸,以红色为主色,主图为三面鲜艳的红旗,上面悬挂着一只大红灯笼,灯笼上的数字“20”字样清晰醒目;两侧副图为排列整齐的红旗随风飘扬,加上腾空而起的气球,烘托出一种节日气氛,充满了喜庆感;黄色的辅助底纹,将汉语拼音“DAQING”“NAITANG”及相关汉字衬托得很明显。糖纸边上印有“69”编号,代表生产年份。这种“大庆”糖纸设计精巧,匠心独运,既突出了商标品牌,又彰显了节日盛况。天津“大庆”糖纸是中国糖纸史上主题最鲜明的国庆糖纸,我藏有十余种。
从我收藏的糖纸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天津不仅继续发挥糖果业的优势,着力开发糖果新品种,还积极引进外地特色风味产品,国庆市场上的糖果更加丰富多彩,为广大市民所喜爱。198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天津市糖业糕点公司所属各批发部于国庆节前夕在市场投放各类糖果,达340多个品种。包括起士林食品厂的“可可”奶糖、“乳白”奶糖、“罗赛尔”糖、香酥巧克力豆,友谊食品厂的“红梅”奶糖、“嘉宾”奶糖、“巧思”奶糖、“哈密瓜”奶糖等,都是当年生产的新品种。其中白兰地“巧思”糖是用青岛产的特种金奖白兰地配制,吃在嘴里有一股酒香味儿。以橘子、可可为原料配制的双色双味“福寿”糖,甜度较低。此外,从全国各地组织调进的30多种、100余吨糖果,皆具有地方风味特点,如广州的“凤凰四彩”硬糖、上海的“大白兔”奶糖、青岛的“高粱饴”、乳山的“花生牛轧”、哈尔滨的酒心巧克力等,都是市场上的紧俏品种。市糖业糕点公司所属的各区零售单位都特设糖果展销专柜出售,增添了国庆佳节的喜庆气氛。“高粱饴”“花生牛轧”及酒心巧克力等糖纸由此也逐渐进入收藏爱好者的视野,成为糖纸收藏新品种。这几类糖纸,我集存有几十种。
1989年,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为契机,糖果市场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当时龙门大厦天津站食品商场举办了一场京、津、沪等地糖果联合展销,从中可以发现,糖果销售出现了包装新、果味浓、名牌俏等新变化。这次展出的天津、北京、上海、江苏、辽宁、海南等地的五十多种糖果,均以其独特的包装吸引了消费者。传统的蜡纸包装,已逐渐被图案精美的玻璃纸“枕”式包装所取代。广东生产的七色果冰系列“枕”式硬糖更是别具一格,透过白色玻璃纸,呈现出形状各异的红、黄、绿等七种不同颜色,有的糖果当中还夹有果脯,给人一种清新、透亮之感。此外,各生产厂家还推出多种新型果味硬糖,如水蜜桃、杨梅、哈密瓜、荔枝、椰子、橙汁等高档水果风味糖果,十分走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注重糖果产地和名牌产品,如上海的“白脱司考奇”“咖啡司考奇”、扬州的“酸三色”、北京的“花生枣泥”、天津的起士林巧克力等,价格虽高,但销势很好。国产及进口的各种形状、香型的口香糖、泡泡糖,市场销量激增。糖果品种增多,糖纸作为包装的花样也不断创新。当年在国庆市场畅销的这些新品种糖果的糖纸,我亦多有集存。
至20世纪末,随着人们不断追求更为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糖果的市场需求量明显减少了。但是作为节日和婚庆的食品或礼品,糖果仍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这些被珍藏着的老糖纸,以其生动的图案、鲜艳的颜色,印证着那些沸腾的生活、甜蜜的日子。(罗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