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10时08分,长白山站至沈阳北站的G8166次动车组准时发车——沈佳高铁沈白段正式开通运营。几乎同一时刻,G331吉林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宣布通车。一纵一横两条交通动脉的同步贯通,不仅将北京至长白山的时空距离压缩至4小时33分,更在东北东部勾勒出“快进通达、慢游赋能”的发展新格局,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实质动能。
动脉重构:从“单点突破”到“网络协同”
沈白高铁与G331吉林段的通车,本质是东北东部交通体系的系统性重构。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沈白高铁430公里线路串联辽吉5地市州,以350公里时速填补抚顺、通化、白山等地的高铁空白,使辽宁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目标。每日64列动车组形成的“流动纽带”,让通化至北京的物流时效从3天压缩至1天,白山至沈阳迈入“两小时通勤圈”。
与之呼应的G331吉林段,1240公里路程如游龙沿边境线延展,串联9县市、216个边境村及45个3A级以上景区。这条投资93.6亿元的“醉美风景路”通过暖棚法施工、高频共振碎石化等创新技术,在严寒边境实现“路景合一”——2.7公里旧路改造节约百万成本,环氧锌基护栏十年免维护且与林海相映成趣。更关键的是,两大通道与长白山机场、鹤大高速等形成立体网络,使东北东部从“交通末梢”跃升为连接京津冀与东北亚的枢纽节点。
价值裂变:从“通道优势”到“发展胜势”
“上午天池观云,午后延边听琴,夜晚沈阳赏戏”的跨域旅游体验成为现实。沈白高铁串联沈阳故宫、赫图阿拉城、长白山等核心景区,G331则以92处停车区、特色驿站构建“沿途即景区”的场景。飞猪数据显示,吉林中秋国庆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63%,长白山周边民宿预订量翻番,不少游客选择“高铁+自驾”组合:乘高铁至通化后租车沿G331漫游,在集安服务区体验朝鲜族打糕,到临江观景台俯瞰鸭绿江风光。这种“快进慢游”模式破解了东北旅游“旅长游短”的痼疾,推动单一景区观光向全域旅游转型。
交通突破正在重塑区域产业格局。有通化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往与北京研发团队半月一聚,如今3小时高铁直达,设备运输时间缩短50%。在长白县金华乡,G331通车让棚膜蔬菜当天就能运抵沈阳集散中心,吸引3家深加工企业落户。更具深意的是“双向赋能”效应:沈阳的医疗教育资源通过高铁辐射延边,吉林的蓝莓、林下参经冷链+高铁销往全国,形成“生产基地—交通枢纽—消费市场”的闭环。集安市大榆树村的古榆树打卡点,已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月收入超3000元,印证了“交通线”向“致富线”的转化。
在临江市大栗子村,新铺的沥青路终结了“汛期绕山路”的历史,快递直送家门,孩子上学路程缩短40分钟。长白县边境检查站的巡逻车沿G331可快速抵达各执勤点,以往徒步半日的路程如今只需20分钟。这些变化背后,是交通对边境治理的深度赋能——216个边境村通过路网升级融入区域发展,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使“边更兴、民更富、国更安”的愿景落地生根。
振兴启示:交通先行的“东北样本”
两大通道的建设实践,为东北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在规划层面,吉林省同步编制《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旅游发展规划》,使交通建设与文旅开发、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在实施层面,沈白高铁的浑河特大桥建设与G331的地质灾害治理,均体现“生态优先”理念——前者采用环保型桥墩减少对浑河生态影响,后者86%路段保留原生植被;在机制层面,“铁路+公路+景区”的联动运营模式,如长白山驿站的“停车即观景”设计,实现交通服务与旅游体验的无缝衔接。
傍晚时分,G331公路的观景台上,游客用镜头记录落日熔金的鸭绿江;沈白高铁的餐车上,乘务员向旅客推介G331沿线的山珍特产。这动人的场景昭示:交通动脉的价值不仅在于距离的缩短,更在于人心的凝聚与资源的激活。随着沈佳高铁全线贯通及G331“交旅+产业”模式的深化,东北东部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加速前行。
来源: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