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敬亭山
创始人
2025-09-28 03:50:36
0

敬亭山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是一座兼具自然风光与深厚人文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山。敬亭山古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晋文帝司马昭),改称“敬亭山”是宣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名片和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着众多热爱自然风光和追寻诗意的游客前来探访。敬亭山属于黄山支脉,主峰名“一峰”或“翠云峰”,海拔虽不高(约317米),但山势秀美,林木葱郁。敬亭山拥有“双塔”(广教寺双塔)等古建筑和诸多历史遗迹。

敬亭山最广为人知的标签是“诗山”或“江南诗山”。历代以来,除了李白,谢朓、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苏轼、汤显祖、文徵明、石涛、梅尧臣、施闰章等众多文人墨客都曾慕名登临这里,吟诗作赋、绘画写生,留下大量诗文画作。因此,敬亭山被誉为“江南诗山”。

我一直很想有时间去登登敬亭山,但也都是计划而已。每次乘商合杭高铁经过宣城穿敬亭山而过的时候,我都想到了李白。想到“敬亭山”,脑海中浮现的不仅是青翠的山峦,更是那份穿越时空的“相看两不厌”的隽永诗意这是敬亭山最闪亮的“名片”。敬亭山不朽的声名主要源于李白的千古绝唱《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独坐山中的景象:飞鸟远去,孤云飘散,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诗人和眼前这座静穆的山峰。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寄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也赋予了敬亭山一种独特的孤独、清幽、永恒的精神气质。同时也描绘了诗人独坐山前的孤寂心境,并将敬亭山拟人化为一位可以默默相对、心灵相通的挚友,赋予了这座山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永恒的文学魅力。

李白的一生是天才的诗意与现实的碰撞他胸怀“济苍生安社稷”之志,却因桀骜不驯的政治性格屡遭挫败;他将盛唐的蓬勃气象与个人自由精神熔铸为不朽诗篇,最终以诗酒狂歌超越时代局限,成为中华文化中永恒的精神符号。其诗其人,正如余光中所赞:“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我的这个愿望终于得到了兑现。今年临近“十一”期间,我从金华一带添乘回来在杭州东站折转乘高铁到达宣城站,此时已渐进黄昏时分。我骑车6公里就到了敬亭山脚下敬亭湖边的敬亭湖宾馆,住在这里是因为明早我可以起早方便快捷去爬山。

待入住手续办完后,我望眼仰望不远处的敬亭山,此时的敬亭山在夕阳为其镀上一层金边,群峰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愈发显得悠远而神秘。我能领略到敬亭山的魂,不仅有青山绿水的秀美,更有诗词浸润的风雅。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写了七年的自传体小说《高铁之上—就像青春一样怒放》,经过漫长的修改完善以及补充,准备北京交大出版社10月份出版,我也想沾沾李白这个大仙人的仙气。

因李白的诗,“敬亭山”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表达孤独、清高、与自然对话、寻求精神寄托的一个重要意象和象征符号。李白一生曾七次游历宣城,多次登临敬亭山,足见他对这座山的喜爱。实际早在李白之前,南朝著名诗人谢朓(谢宣城)就曾在此任太守并留下诗篇。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苏轼、汤显祖等历代文人络绎不绝,登临揽胜,吟诗作赋。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画数以千计。

晨雾尚未散尽时,我从宾馆出来,先遇敬亭湖,此时湖面没醒透,雾霭浮在水面,像给湖水盖了层薄纱。早起的水鸟掠过,翅膀划开雾痕,转瞬又被雾气弥合。湖边的柳树垂着新绿,枝条上挂着细碎的露珠,风一吹,便有几颗落在颈间,凉得人一激灵,倒把残存的困意全驱走。

沿着湖岸走半里地,广教寺双塔的飞檐忽然从雾里探出来,青灰色的砖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塔角的铜铃没醒,只垂着的铜穗沾着露水,轻轻晃着。李白游历敬亭山时(约753年),广教寺尚未搭建,但双塔所在的广教寺遗址区域,正是李白笔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禅意空间延续。后世文人登塔远眺,常以李白诗境抒怀,形成文化叠印。

北宋双塔是凝固的历史,沉默诉说着禅与诗的千年交融我站在塔下仰头望,晨雾在塔间流转,倒像是古寺千年的时光,都凝在这一片朦胧里了。我又深入宋代砖雕细节,触摸苏轼碑刻,感受“古塔穿林影,青苔蚀梵文”的沧桑。发现双塔最佳观赏视角:塔前平台西望,可见双塔与敬亭主峰叠翠相映,恰似李白诗中“青山横北郭”的画卷。

我到了敬亭山脚下。站在青灰色的山门隐在薄雾中,门楣上“敬亭山 三字笔力遒劲,似早将千年前的诗魂凝在此处。我注意到敬亭山景区的介绍。敬亭山核心景区包括敬亭山广场、弘愿寺、太白独坐楼、古昭亭坊、先贤祠、绿雪茶社、翠云庵、广教寺双塔、谢朓塑像、李白塑像等众多景点。我又想起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绝句,忽觉此行不是游览,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景区内林木葱郁,茶园飘香(著名的敬亭绿雪茶即产于此),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进山路两旁的松树长得密,枝叶交错着遮了天。山鸟的叫声从林深处传来,时而清脆,时而悠长,倒让这山林更显静谧。行至半山亭,我索性坐下来歇脚。亭外的雾正慢慢散,远处的山尖渐渐露出轮廓,像水墨画里刚晕开的淡青。风穿亭而过,带着松针的清香,拂在脸上,连呼吸都变得清甜。

沿石阶缓步上行,露水沾湿了鞋尖。道旁的古松枝干虬曲,树皮上的纹路像老人手背的青筋,却仍有新绿从枝桠间探出头来。偶有山雀扑棱着翅膀掠过,鸣声清脆,将山林的静谧衬得愈发幽深。行至半途,忽见一方石亭,亭内石桌石凳泛着温润的光泽,想来是历代游人歇脚之所。坐于亭中歇气,风从山谷间吹来,带着草木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湿润,深吸一口,竟似能洗去肺腑间的尘俗。

等赶到翠云峰时,东边的天际已染了霞。起初是淡粉,慢慢洇成橘红,再后来,一道金光突然刺破云层,像天神挥了把金剑,瞬间把云海染得透亮。云海就在脚下翻涌,白茫茫的一片,偶尔有几处山尖露出来,像大海里的小岛。风裹着云气扑在身上,带着山顶特有的凉,我却舍不得躲—这是只有早起的人才能撞见的景致,是敬亭山把最柔的晨雾、最烈的霞光,都捧到了眼前。

再往上走,石阶渐陡,视野却愈发开阔。雾气慢慢散开,远处的宣城城郭隐约可见,白墙黛瓦在晨光中晕出柔和的轮廓。转过一道弯,“太白独坐楼” 赫然映入眼帘。这座两层小楼依山而建,木质栏杆泛着暗红色的光泽,楼前立着李白的石像—他身着长袍,手持酒杯,眉头微蹙,似正对着青山沉思。

走到太白独坐楼,我能看见檐角的“众鸟”木雕。楼内的木雕上,“孤云” 正飘在山尖,和窗外真实的云叠在一起,恍惚间,倒分不清是诗入了景,还是景成了诗。

登楼远眺,敬亭山的景致尽收眼底:群峰连绵,如黛色的波浪起伏;山间的竹林随风摇曳,翻起层层绿浪;山脚下的宛溪如一条碧玉带,蜿蜒着流向远方。此刻才懂李白为何愿与青山“相看两不厌”,这般辽阔又静谧的景致足以让人忘却世间烦忧,只愿与山、与风、与云长相厮守。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被后世誉为“诗仙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幼年迁居蜀中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时博览群书,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就发生在江油。他还习剑任侠,向往道教神仙之术,曾隐居岷山修道。25岁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遍及长江、黄河流域,结交名士,创作大量诗篇(如《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42岁时因道教名士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为翰林待诏。以《蜀道难》《清平调》等诗震动朝野,贺知章惊赞其为“谪仙人”。因狂放不羁、得罪权贵(如高力士),仅两年便遭“赐金放还”,结束仕途生涯。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同游梁宋(今河南),结下深厚友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继续游历齐鲁、吴越等地,创作进入巅峰期,名作迭出(《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求仙访道,正式入道教符箓,自称“臣是酒中仙”。安史之乱爆发后,受邀加入永王李璘幕府,写下《永王东巡歌》表报国之志。永王兵败,李白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途中遇赦得归。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穷困潦倒,762年病逝于当涂(一说醉后捞月溺亡)。

他是浪漫主义巅峰诗风雄奇飘逸,想象瑰丽(“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语言清新自然,善用夸张、比喻。而且题材广泛山水、饮酒、游仙、战争、怀古、友情皆入诗,展现盛唐气象与个人豪情。他还不断追求体裁革新尤擅古风与乐府,打破格律束缚,如《蜀道难》《行路难》纵横恣肆;绝句亦精妙(《早发白帝城》《静夜思》)。融合道家超逸、游侠精神与儒家济世理想,矛盾中见张力—既“仰天大笑出门去”,又“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愁肠。

说到愁肠,我就多说两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出自李白的经典诗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两句诗不仅是李白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更蕴含着他人生困境中的深刻哲思。政治理想的幻灭此诗创作于天宝十二载(753 年)秋,此时李白已离开长安十年,政治抱负屡遭挫折。他曾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入京,却因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十年漫游中,他目睹朝政腐败、民生疾苦,内心的愤懑与无奈日益加深。

谢朓楼的文化基因谢朓楼为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对谢朓推崇备至,称其诗“中间小谢又清发”。楼名本身便承载着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而宣城的山水(如敬亭山、宛溪水)更成为李白寄托情感的载体。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生命哲学的诗意浓缩:他既有着“欲上青天揽明月” 的浪漫豪情,又不得不面对 “抽刀断水水更流” 的现实困境。这种矛盾与挣扎,恰恰成就了其诗歌的永恒魅力—它不仅是盛唐气象的挽歌,更是人类精神在理想与现实间永恒徘徊的写照。而李白的这两句诗,仍将在时光流转中持续叩击着每个时代的心灵。

不到山巅非好汉,很快去就登上了山顶。登顶可俯瞰宣城市区全景和蜿蜒的水阳江。听说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绿荫如盖,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静谧清幽。我感到很畅快。畅快的感觉让我不知为何想到了李白与宣酒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围绕诗仙李白与宣酒前身“老春酒”的酿造者纪叟的交往展开,这段渊源不仅被载入史册,更因李白的诗作得以千古流传唐天宝年间,宣城酿酒业兴盛,大小作坊达百余家,其中以纪叟所酿美酒最负盛名。纪叟名春,字东轩,祖上曾为朝中高官,因遭奸佞陷害隐居民间以酿酒为业,后辗转至宣城敬亭山脚下,利用当地优质山泉开设作坊,酿出的酒以自己名字命名为“老春酒”。

公元753年,李白应堂弟李昭之邀来到宣城,初次品尝纪叟的老春酒后便惊羡称绝。此后,李白在唐天宝至上元年间(753-762)先后七次游历宣城敬亭山,每次必到纪叟的酒坊酣饮。纪叟为人豪爽,能礼贤士,了无吝色”,二人性格相投,很快结为至交。李白还为纪叟的酒赠名“纪叟老春”,让这款酒的名气更广为人知。

公元761年,纪叟病逝,李白悲痛万分,写下《哭宣城善酿纪叟》一诗悼念挚友,全诗为“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首诗是李白一生中唯一一首为酿酒劳动者所作的诗,字里行间满是对纪叟的思念与惋惜,既想象纪叟在黄泉之下仍在酿造老春酒,又感慨从此无人与自己共饮此酒,情感真挚动人,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纪叟的酿酒工艺被后代传承,成为中国传统手工酿造的典型代表。宋太祖赵匡胤偶然读到李白悼念纪叟的诗作,对诗中提及的老春酒产生兴趣,派人取来品尝后赞不绝口,遂钦点其为皇家御用宴酒。因朝中官员认为纪叟以自己名字命名酒过于狂妄,赵匡胤便赐名“宣酒”,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这段诗酒情缘成为宣城文化的重要符号。如今,宣酒文化园内的“诗仙湖”便是为纪念李白与纪叟的友谊而命名,湖上的“中华第一酒坛”与纪叟铜像遥相呼应,成为宣酒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宣酒的酿造技艺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 年还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延续着唐代以来的酿酒传奇。

八点多钟我开始下山,不走回头路,我先是路过“敬亭绿雪”茶园。晨雾还没完全散,茶叶尖上挂着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着碎钻似的光。这晨露里采的茶,泡出来的汤最清,喝着能尝出山里的晨光。此时游客渐渐多了,山林里有了说笑的声音。我摸着裤脚沾着的草叶露水,心里满是妥帖的暖。

走在下山的路上,风里似乎还飘着李白的诗句,与山间的鸟鸣、茶香交织在一起,成了此行最难忘的回响。原来晨登敬亭,登的不只是一座山,是雾里的湖光、霞中的云海,是茶尖的露珠、诗里的意趣,更是一份藏在晨光里的、慢悠悠的欢喜。走至山门时回头望,朝阳已把山尖染成金红。

离老远我就看到了玉真公主的白玉雕像。玉真公主是因自幼笃信道教,主动“出家”为道士(唐代皇室女性入道并非完全脱离世俗,反而可借助道教身份获得更多自由与社会影响力)。她在长安、终南山一带修建道观(如玉真观),成为唐代道教文化的核心人物之一,同时也是文人、隐士、道士的重要社交枢纽—许多追求仕途或文化交流的士人,都会通过她的圈子获得机会(如王维早年可能曾通过玉真公主的引荐入仕)。

李白与玉真公主(唐玄宗李隆基之妹)的关联,是唐代文学与皇室社交圈互动的典型缩影二者因道教信仰、文人雅集产生交集,李白的诗作中曾明确致敬玉真公主,而玉真公主的特殊身份(皇室成员、道教领袖)也可能对李白的仕途产生过间接影响。

李白早年创作的《玉真公主词》)。这首诗是李白对玉真公主的直接致敬,也是研究二人关系的核心史料: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诗中以“仙人”定位玉真公主,描绘她在华山、少室山(道教名山)修行、驾龙弄电的超凡形象,既贴合她 “道教徒” 的身份,也暗含对其皇室尊贵地位的间接推崇。从创作背景推测,这首诗可能是李白在漫游至长安附近时,通过友人转交或在雅集中献给玉真公主的 ——目的是表达敬仰,同时希望进入她的社交圈,为后续的仕途铺路。

李白一生崇尚道教(曾正式受道箓,成为道教徒),且始终渴望通过“举荐” 而非科举进入仕途(唐代科举并非唯一入仕途径,皇室成员、权贵的引荐是重要渠道)。他早年漫游各地,广交文人、道士,尤其重视与皇室相关的文化圈而玉真公主正是这个圈层中,同时兼具“皇室权威”与“道教信仰”的关键人物,与李白的诉求高度契合。

李白在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左右第一次入长安,虽未直接获得官职,但曾与贺知章、张旭等文人交往(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而天宝元年(742 年),李白第二次入长安,被唐玄宗召为“供奉翰林”(为皇帝撰写诗文娱乐,虽非实权官职,但接近皇权核心)。关于此次 “供奉翰林”的引荐者,史料并无明确记载,但后世学者多推测与玉真公主有关,主要依据有两点:

李白的道教友人吴筠(唐代著名道士)曾被唐玄宗征召入宫,而吴筠与玉真公主关系密切吴筠可能在唐玄宗面前推荐李白,同时玉真公主也可能从旁助力她对唐玄宗的决策有一定影响力。

玉真公主在天宝年间仍受唐玄宗信任,而李白入仕的时间(742 年),正是她社交影响力较强的时期;且李白入宫后,其诗作风格(豪放、浪漫)也符合唐玄宗、杨贵妃对“宫廷娱乐诗文”的需求,这与玉真公主对文人的审美判断可能存在关联。

不过正史(如《旧唐书》《新唐书》)并未明确记载玉真公主直接引荐李白,上述推测是基于 “圈层互动”和 时间线” 的合理推断,而非确凿史实。后世部分文人笔记或小说(如清代《隋唐演义》),曾虚构李白与玉真公主存在“暧昧情感”,但这一说法无任何史料依据,属于文学创作的演绎

从身份上看,玉真公主比李白年长比李白大10 岁以上,且始终以“道教领袖”“皇室长者”的身份活动,与李白的交往更可能是 “文化前辈与后辈”“信仰同道” 的关系。

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对玉真公主的称呼始终是“仙人”“公主”,语气恭敬,无任何私人情感的暗示;而李白其他涉及女性的诗作(如写给友人之妻、歌女的诗),风格明显不同,可作为对比。

想到这里,我又进一步总结到:李白与玉真公主的关系应该是唐代“道教文化圈”与“皇室社交圈”交织的产物对李白而言,玉真公主是“信仰同道”+“仕途引荐可能者”,他通过诗作表达敬仰,希望借助其影响力实现理想;对玉真公主而言,李白是 “有才华的道教文人”,接纳他进入自己的圈子,既符合她推动道教文化的需求,也体现了皇室成员对文人的扶持传统;二者的交往始终围绕 “文化” 与 “信仰” 展开,无确凿的私人亲密关系记载,核心是唐代士人阶层与皇室权贵互动的典型案例。

这次登敬亭山,不虚此行,我收获很大。敬亭山不仅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诗魂、凝聚着深厚人文精神的“诗山”。敬亭山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文化之山、诗歌之山。它的名气主要源于李白那首家喻户晓的诗作,以及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的吟咏唱和。游览敬亭山,更多的是体验那份穿越千年的诗意情怀,感受那份“相看两不厌”的宁静与永恒。

如果你对古诗词、历史文化或清幽的自然风光感兴趣,敬亭山绝对值得一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让文明旅游成为“最美风景” “十一”假期渐近,无论是奔赴远方览胜,还是留在家乡寻味,文明都该是每一位萍乡市民行囊里的“必备品”。...
青岛到开封旅游攻略:沉浸北宋文... 一、汴梁初遇:晨曦中的千年中轴线 (First Encounter: The Millennia-O...
广西的榴莲到底有多便宜? 榴莲和香菜一样,一直都是我的最爱,只不过香菜吃个一年四季都没压力,但是榴莲,我已经两年没碰了。 为什...
原创 今... 今天是农历八月初七日,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岭头节,也称“耍歌堂”。岭头节源于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岭头节...
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我省交通... 2025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10月1日(周三)到10月8日(周三)放假调休,共8天。预计全省跨区域人...
原创 橙... 【元气田园启新篇】"种地星球"璀璨开园记 (橙柿互动专稿 图文/徐萌 陈中秋 张一昀) "那束光...
唯有敬亭山 敬亭山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是一座兼具自然风光与深厚人文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山。敬亭山古名“昭亭山”...
媒体看黔南 | 新华网关注荔波... 9月26日,新华网刊发《贵州荔波:景区女子警队打造山水间的温柔守护》一文,聚焦贵州首支旅游警察女子警...
Ⅱ级应急响应!三亚旅游景区、文... 9月27日晚 三亚市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委员会 发布关于将防汛防风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 防汛防风Ⅱ级...
山水间的共生:乡村振兴与文旅赋... 张家界,这片被奇峰峻岭与深厚文化浸润的土地,此刻正迎来一场关于乡村振兴与文旅赋能的思想盛宴。 在2...
新疆琼库什台旅游攻略精华:探秘... 一、序章:绿浪深处的神谕 Prologue: The Divine Whisper in the E...
杭州最有腔调的地方是哪里?有人... " 杭州最有腔调的地方是哪里?有人给出答案——老街巷! 那些老街巷,在岁月长河中静静蛰伏,却始终散发...
人均40+抢着买!“猪油渣”小... 文 | 职业餐饮网 三水 昔日边角料——猪油渣,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排长队的小吃专卖店? 最近,职餐记...
在家做香辣炒螺蛳,记住8个关键... 要说大排档的“快乐密码”,香辣炒螺蛳必须有姓名!刚炒好的螺蛳冒着热气,红亮亮的汤汁裹着螺壳,凑近闻就...
你还天天逛面包房?学会了今天的... 发现最近爱上面食了 不仅可做各种甜品 各种糕点,还可做各种面包 1.手指披萨 披萨饼很多人都爱吃...
原创 王... 【月满情浓时:王祖蓝夫妇的月饼传奇】 当秋风卷起第一片落叶,商场的黄金展位早已被各色月饼礼盒占据。...
今日最新早上好问候语精选大全,... 好的人生,不刻意强求,心宽,则天地宽!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愿幸运与你不期而遇,好运与你撞个满怀!山河添...
旅游“新”潮涌动:家门口邂逅“... 新华社上海9月27日电(记者陈爱平)随着中外游客加速进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原创 1... 桂花香刚漫过墙头,月光就把院坝铺成了银箔,厨房里飘出的肉香混着藕的清甜, 这才是中秋该有的样子。 老...
换季娃总感冒?8 道 “免疫力... 换季时节,孩子的免疫力仿佛也跟着 “换季”,稍不注意就感冒生病,这可让家长们揪心不已。别担心,今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