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八月初七日,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岭头节,也称“耍歌堂”。岭头节源于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岭头节起源于祭祀,人们祭祖后开始唱歌、跳舞、玩乐。另一种说法岭头节起源于求雨,为了求雨,人们在农历八月初七日举行了一场大型的祭祀活动,穿着彩色衣服,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祈求天神降雨,祭祀过程中,人们互相泼水,以示祝福。随着时间推移,农历八月初七日这一天逐渐演变成盛大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穿上盛装,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一、吃三样
1、吃酿豆腐
酿豆腐代表着把福气包裹在一起,豆腐是我们常见的豆制品,它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家所耳详能熟的就是西施豆腐这个典故,还有麻婆豆腐,臭豆腐这些美食,让我们吃了又吃,吃了一次就忘不了,现在用豆腐做成的美食更是遍布各个美食街,每次路过都要来一份才满足,今天就做一道酿豆腐,制作方法简单,一起来看看。
食材:豆腐、西红柿、盐、食用油、肉末、淀粉、香葱、生抽、蚝油
做法:1、老豆腐用清水轻轻地洗一下,用刀切成大块。准备一个西红柿,把西红柿的皮剥掉,用刀切成大块再切碎。2、准备一块瘦肉,把瘦肉用清水清洗干净,用刀切成肉末,切好之后装到碗里,先加入适量的食用盐,再加入一勺淀粉,少许的食用油,用筷子将它们搅拌均匀。3、把切好的豆腐块拿出来,用筷子轻轻地在豆腐中间戳一个大洞,不要把豆腐戳穿,接着用筷子夹起肉末,一点点地塞进豆腐里,动作一定要轻一些,不要把豆腐弄坏了,把每一个豆腐都塞好肉末之后,装到盘子里备用。4、不粘的平底锅里倒入底油,等油被烧热,再把豆腐一个一个的夹进去,让有肉的那面豆腐朝下放,开中小火将都将豆腐煎至定型之后,再用筷子给豆腐翻个面,直到两面的豆腐都被煎至金黄,豆腐煎得差不多,盛出装盘。5、把西红柿倒进去,用锅铲轻轻地翻炒,直到西红柿被炒出大量汁水,撒入适量的食盐,一勺生抽,少许的蚝油,再加入适量清水,等水烧干,就可以把豆腐倒进去了,小火慢慢地炖,中途可以搅拌一下,给豆腐翻翻面,使豆腐都能吸满汁水。6、调一碗淀粉水,倒下去勾芡,使汤汁更浓稠,豆腐比较软嫩,搅拌时不要用太大的力气。7、两分钟后,把豆腐舀出来装盘,把汤汁淋上去,最后撒入一些葱花点缀,这样一道好吃的客家酿豆腐就做好了。
2、吃福羹
福羹象征着安稳长久,福气满满,这个时候记得做给家人吃。人生百味抵不过一碗人间风味,因“糊”与“福”谐音,糊羹又称为“福羹”。民间流传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十八年,早期的一次交战中,朱元璋战败,一路风餐露宿,饿倒在一户农家门口。农夫把他扶进家中,把剩菜混在一起,撒上红薯粉,熬了一碗羹给朱元璋吃。多年以后,朱元璋坐上了金銮殿,虽然吃遍了山珍海味,但是仍对当年逃难时吃的那一碗羹念念不忘。
食材:白豆腐干、红薯粉、肉泥、胡萝卜、香菇、干贝、咸鸭蛋、鸭蛋、盐
做法:1、准备好咸鸭蛋、鸭蛋各一个,肉泥、红薯粉、泡发的干贝,胡萝卜、白豆腐干、水发香菇。2、将胡箩卜、水发香菇、干贝、白豆腐干切成丁。3、锅内放入少许猪油,烧热,下胡箩卜、水发香菇丁翻炒,下肉泥翻炒,将肉泥翻炒成白色并成颗粒状,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入食盐调味。4、将咸鸭蛋、鸭蛋各一个打散,下入锅内滑熟。5、红薯粉先用冷开水调开,将调好的冷开水倒入锅内,搅拌均匀即可。
3、吃馄饨
馄饨是中国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馅儿,通常为煮熟后带汤食用,馄饨也代表着把福气包裹在一起。最简单而又朴素的材料,成就了一碗鲜美可口的小馄饨。
食材:猪肉、葱、姜、馄饨皮、香菇、料酒、紫菜、虾皮、猪油、榨菜、
做法:1、猪肉,香菇,生姜末,葱,放进绞肉机,绞成肉馅,肉馅里面加入适量盐,料酒,搅拌均匀后放置10分钟。2、鸡蛋打散,在锅内煎成蛋皮,切丝备用。3、馄饨皮上放入适量的肉馅,包成自己喜欢的形状。4、锅内热水烧开,碗内放入适量的调味料(盐,猪油,榨菜末,虾皮,葱花,紫菜、鸡精)用热水冲开。5、水开后下入包好的馄饨,煮开后加些冷水,第二次水开,即可把馄饨控水捞出,放入已经调好的汤碗内,开吃。
二、做一事:游神
游神是岭头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农历八月初七这一天,人们会抬着神像或圣物游行,以示尊敬和崇敬。游行的路线一般是从村头到村尾,来回数次。游行过程中,人们还会唱瑶歌、跳瑶舞、放鞭炮等,以示庆贺和祈福。
三、忌一事:忌搬家
农历八月初七日是一个收敛的日子,要注意不能搬家,最主要的是避免出现动荡,要稳固基业,要知道搬家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象征着气场的转移和家庭的变动。在气场活跃的庚子日搬家,传统上认为可能会将不稳定的因素带入新家,导致日后生活多波折,难以安定。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
下一篇:广西的榴莲到底有多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