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香菜却像道‘分水岭’—— 爱的人拌凉菜、煮汤必加,恨的人闻着味就皱眉。” 餐桌上,香菜的 “两极口碑” 从未停歇。施宣赫老师却说:“从传统食养视角看香菜,从不是‘喜欢与否’的偏好,而是‘性味合不合体质’的适配。它像位性子鲜明的‘食养帮手’,懂它的人能借它养护身体,不懂的人反倒可能受它‘扰’。”
一、传统食养视角:香菜不是 “普通调料”,是 “辛温食材”
《本草纲目》记载香菜 “辛温,归肺、脾经”:
辛能发散:像春日里的微风,能帮助疏解身体的 “郁滞感”,比如感冒初期鼻塞、受风寒后身体发紧,适量吃点香菜,可辅助 “通窍散寒”;
温能和中:脾胃怕凉、吃了生冷食物易腹胀的人,加勺香菜末,能像给脾胃敷了层薄暖毯,帮助化解寒凉感、增进食欲;
还能醒脾:夏天没胃口、舌苔偏淡白,或吃多了油腻食物犯恶心,香菜的清香能 “唤醒” 脾胃机能,让消化状态慢慢提上来。
但也正因 “辛温” 特性,它像把 “小火”—— 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吃多了,可能加重口干、长痘情况;身体偏虚、总爱出汗的人过量食用,还可能让身体更觉乏力。
二、食养妙用:3 类人吃香菜 “有助养护”,2 类人要 “注意避开”
1. 适合吃的 “适配人群”
风寒感冒初期:受凉后鼻塞、流清涕、怕冷,煮碗生姜香菜汤(生姜片 + 香菜段煮水),趁热喝,可帮助身体疏解风寒,像给身体 “开窗通风”;
脾胃怕凉者:吃了凉菜、冰饮后腹胀、腹泻,拌凉菜时多放香菜,或用香菜炒鸡蛋,可辅助温养脾胃、化解寒凉,帮脾胃 “回暖”;
食欲不振、恶心时:晕车晕船后恶心,或夏天暑湿重没胃口,含一小段香菜,其清香能辅助醒脾止呕,温和又贴合日常需求。
2. 要少吃的 “注意人群”
热性体质者:平时易上火、口干舌燥、脸上长痘,或有咽喉不适、扁桃体发紧等情况,香菜的 “辛温” 特性可能像 “添柴”,加重身体的燥热感;
身体偏虚、易过敏者:总觉得乏力、爱出汗,或吃香菜后出现皮肤痒、起红疹等反应,香菜可能会加重身体虚耗或引发不适,需注意避开。
三、食养小思:食物如 “缘”,合则相益
“爱吃与不爱吃,本是体质与食物的‘缘分’。” 施宣赫老师笑言,不必因别人的喜好勉强自己 —— 爱香菜的人,借它的辛温特性辅助养护脾胃、疏解风寒,是 “顺缘”;不爱香菜的人,或许本就与它的性味不合,避开反是 “护己”。
就像择居选环境,有人喜山巅风清,有人爱林间幽静,没有 “最好”,只有 “最合”。对待香菜如此,对待所有食物亦如此:懂自己的体质,顺食物的性味,便是最简单的 “食养之道”。
在家乡你们怎么称呼香菜?都有些什么吃法呢?大家可以一起评论区探讨一下。
【声明】本文为传统食养科普内容,仅作日常饮食参考,不构成医疗诊断、治疗建议。食用后若有不适,需及时停止并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