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雁城衡阳草木仍盛,湘江澄澈。近年来,建行衡阳市分行紧扣“文旅融合”发展主线,深耕乡村旅游这片沃土,从湘江之畔的田园农庄,到耒阳水之滨的五里牌镇,再到南岳山下的云端民宿,分行以金融之墨晕染山水,让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
润泽“诗画田园”
雨过天晴,位于祁东县洪桥镇“山中生态休闲农庄”,荷塘泛着粼粼波光,朵朵荷花竞相绽放,白墙灰瓦的民宿掩映在绿树丛中。农庄负责人江三忠正指挥工人布置露营区。
这个集采摘、民宿、研学于一体的农庄,曾因资金短缺差点停滞在起步阶段。前年年初,江三忠流转了9500亩荒地,想打造“四季有景、月月有果”的田园综合体,但建民宿、修设施耗尽了积蓄,后续的荷塘改造和农产品加工车间成了“心头难”。“当时连买荷花种苗的钱都紧张,看着荒地急得睡不着。”江三忠回忆道。
分行客户经理在“千企千村”走访中了解到情况,结合农庄“农旅+研学”的定位,推荐了“种植贷”。通过线上“裕农通”App,江三忠很快拿到了30万元信用贷款。资金到位后,荷塘栈道、亲子厨房陆续建成,暑假期间接待研学团队6批次,带动周边28户农户在农庄就业,村民李大姐的土鸡蛋再也不用愁销路:“农庄帮我们代销,每月能多挣500多块!”
如今的山中生态休闲农庄,春摘草莓、夏赏荷花、秋采柑橘、冬挖竹笋,成了城里人周末“打卡地”。江三忠盘算着再建个农耕博物馆,“有建行的支持,心里踏实,步子也敢迈大些。”
激活“古村新韵”
晨光穿透薄雾,耒阳市五里牌镇的青石板路上,“云水亭茶艺馆”的老板娘李小玲正擦拭着门前的红灯笼。这座有着12年历史的古镇,因水运兴起,曾商贾云集,如今靠着修复的古码头、明清建筑,成了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李小玲是土生土长的衡阳人,2019年辞去城里工作,想把祖上传下的老宅院改成茶馆,却卡在了修缮资金上。“老房子修起来费钱,光换梁木就花了七八万元,后续装修实在没辙了。”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分行。
客户经理实地考察后,发现五里牌镇正处于旅游开发初期,像这样想创业的村民不少。分行随即大力推广“创业贷”,针对古建筑修缮、特色经营提供专项支持。李小玲通过“惠懂你”App申请的50万元贷款到账后,不仅修好了茶馆,还请了村里的老手艺人做木工装饰,茶馆开业后成了五里牌镇“网红点”。
更让李小玲惊喜的是,分行还帮五里牌镇对接了“建行生活”平台,上线“古村研学游”套餐,半年内带动商户流水增长23.8%。“以前守着老房子发愁,现在游客来了,连隔壁婶子的手工酱菜都不够卖!” 李小玲笑着说,五里牌镇里已有60余户村民像她这样创业,千年古村焕发新时代活力。
点亮“云端风景”
南岳衡山脚下的“悦庭楠舍”民宿里,负责人谭娟正对着电脑查看订单,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让她笑意盈盈。“这周末房间全订满了。多亏去年那笔贷款,才能把老房子改成星空房。”
去年秋,谭娟看中衡山后山的观景优势,想把自家老宅改造成带星空天窗的民宿,但改造费远超预算。“材料要靠骡子运上山,人工成本也高,算下来还差60多万元。”她跑了好几家银行,都因抵押物不足被拒。
分行客户经理在走访南岳景区时得知情况,带着“民宿贷”方案找上门。不同于传统贷款,这款产品以民宿经营流水、线上评价为授信依据,民宿贷只需在“裕农通”App上传经营数据,80万元信用贷款当天就到账。“钱一到,立马买了钢化玻璃和星空灯,去年冬天试营业,雪景房天天满房!”
如今,“悦庭楠舍”不仅自己红火,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悦庭楠舍牵头成立的民宿联盟已有13家成员,分行帮他们接入智慧管理系统,实现统一预订、客源共享。住在山脚下的王大爷,把自家种的衡山云雾茶摆在民宿大堂,“以前挑到镇上卖,现在游客直接买,一年多挣3万多块!”
作者:彭归
编辑:何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