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赤水河上游,红高粱遍野如浪,绵延数十里的赤色海洋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壮丽的丰收画卷。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酱酒香气,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片土地与美酒的不解之缘。
9月19日,第五届“金沙红了”红高粱节暨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价值论坛在贵州金沙县隆重举行。这场盛会不仅是对五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与规划。五年磨一剑,“金沙红了”已从一个单纯的祭粮庆典,演进为融合产区价值研讨、丰收庆典、酒旅融合、封藏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IP,成为金沙酒业传递“醇柔酱香”品质、文化与价值的重要载体。
01
以粮为魂,科学溯源,夯实品质根基
红缨子糯高粱,这个看似普通的农作物,却是酿造优质酱酒不可或缺的灵魂原料。其颗粒小、皮厚、耐蒸煮的特质,支链淀粉含量超90%,单宁含量适中的特点,使其成为酿造金沙“醇柔酱香”风格不可替代的原料选择。这种高粱能够经受酱酒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工艺考验,确保最终酒体的醇厚与绵柔。
自2021年起,金沙酒业就以“金沙红了”为契机,举办庄重的祭粮仪式,以此致敬粮谷、封藏佳酿,传递对自然的敬畏与酿酒的初心。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五年,成为金沙酒业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祭粮仪式不断丰富内涵,从最初的简单祭拜,发展到如今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综合性活动。
本届祭粮仪式在《庆丰收祭粮舞》中庄重启幕。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以优美的舞姿展现农耕文化的魅力,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感恩。金沙酒业管理层将取自赤水河上游的河水缓缓注入启动装置,随着河水的倾注,象征丰收的高粱穗冉冉升起,宣告“红粱硕果正式归仓”。这一仪式巧妙融合“水为酒之血,粮为酒之魂”的文化内涵,完成了对自然馈赠与人类劳作的双重礼赞。
更具突破性的是,金沙酒业将对原料的敬畏转化为科学标准。在同期举行的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价值论坛上,《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考察报告》指出了三大科学发现:一是金沙县产区的土壤、微生物、水系与气候构成了天然的酿酒基因库,为高品质酱香酒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科学依据;二是赤水河上游的生态纯净性直接决定了酒体的醇柔度与稳定性,保障了“源头好水、源头好酒”;三是金沙县产区在守护生态与发展产业之间实现了良性循环,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示范。
同时,“金沙酒业——吴天祥工作室”正式揭牌,标志着产区在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育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吴天祥教授长期深耕贵州酱酒研究,是推动产区品质提升与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工作室的成立将为金沙酒业注入科研新动力,推动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从“酒企+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机制,到20余万亩高粱种植基地的建设,金沙酒业将“第一车间”扎根田间地头。自2006年起,金沙县就成为酒企的有机高粱基地,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订单农业机制。发展至今,金沙县高粱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千亩扩展到20余万亩,带动数万农户增收致富。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原料的质量和稳定供应,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金沙酒业还建立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并牵头制定《醇柔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让“上游品质”从抽象概念变为“可量化、可可追溯、可验证”的科学事实。这套体系确保每一瓶金沙酒都能追溯到具体的高粱种植地块,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控。
正如华润啤酒副总裁、金沙酒业董事长范世凯所言:“品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基石,我们从‘第一车间’开始,就把品质坚守刻进骨子里。”
02
以文为脉,封藏共鸣,重塑品牌内涵
封藏大典作为中国白酒文化的庄重符号,是本届活动的高潮环节,也是金沙酒业链接消费者情感的重要纽带。金沙酒业副总经理魏燕龙系统解读了全新升级的封坛价值体系:以赤水河上游生态优势、传统工艺、大师勾调奠定卓越品质;以沉浸式体验承载独特情感记忆;并以专业的“藏金阁”窖藏服务,重新定义了现代封藏酒的标准与高度。
仪式现场,在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等嘉宾的见证下,金沙酒业酿酒大师卢君主持“敬天请酒”古礼。这个充满仪式感的环节,以三杯酒敬谢天地、匠心与此刻之约,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随后,九位封坛嘉宾依次完成“一锁沉香”“二覆华盖”“三贴封条”的封坛程序,将承载着美好祝福的佳酿封存。这一过程让封坛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储存,而是转化为“可追溯、可期待、有温度”的生命故事,精准契合新时代消费者对精神与情感消费的需求,极大提升了金沙品牌的价值内涵与高端体验。
五年来,“金沙红了”活动不断丰富文化内核。从最初的祭粮感恩,到如今融合科学论坛、封藏文化的多元形态,其演进历程正是金沙酒业品牌文化IP成熟的缩影。每年活动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既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注入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使“金沙红了”成为行业内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对此给予高度评价:“‘金沙红了’围绕品质表达与文化深耕,成为具有金沙特色的品质符号,每一处创新都让‘上游品质’可感知、可共鸣,为行业‘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金沙酒业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做了大量创新工作。通过建立酱酒文化博物馆、金沙酒业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不仅展示了酱酒酿造的历史文化,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深入了解酱酒文化的平台。这些文化设施成为传播酱酒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亲身感受酱酒文化的魅力。
03
以旅为桥,回厂体验,激活产区生态
“回上游·见金沙”是本届红高粱节的核心主题,也是金沙酒业推动酒旅融合、赋能产区发展的战略落点。活动中,金沙酒业发布了《回上游·见金沙》主题视频,正式启动回厂游系列活动,将“回厂游”从简单的参观体验升级为融合文化沉浸、工艺观摩、品鉴体验、封藏定制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IP。
据金沙酒业副总经理、营销中心总经理王维龙详细介绍,回厂游以“八杯酒”探索品质密码为线索,让参与者在高粱种植基地、生产车间、酱酒博物馆、酒库等场景中,感受不同轮次基酒与不同年份好酒的风味差异,亲见“一粒高粱到一滴美酒”的全过程。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了“旅游观光”与“酒业发展”的壁垒,既增强了消费者对“醇柔酱香”的认同感,又为产区引流,推动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从“地理标识”向“价值标杆”转变。
这种创新的酒旅融合模式具有多重价值:一方面,通过旅游体验让消费者深度理解酱酒品质形成的逻辑,增强对“醇柔酱香”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另一方面,借助旅游带来的流量与关注度,进一步提升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产区从“地理标识”向“价值标杆”转变。同时,这种模式还能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自华润酒业入主以来,金沙酒业持续推进厂区“焕新”工程,投入大量资源打造酱酒文化博物馆、金沙酒业展览馆等文化设施,规划建设酿造研学基地、低碳酿造体验区等特色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企业形象,更成为金沙县产区酒旅融合的重要载体,以及价值体验的重要窗口。如今的金沙酒业厂区,已经成为一个集生产、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更重要的是,通过“白酒+农业+文化+旅游”的多元化产业生态,金沙酒业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助力地方经济增长。据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金沙县规上包材企业达到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9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0.41亿元,从事白酒包装包材产业务工人员近2000人。而截至目前,金沙县已引进玉山九鼎、贵州南铂等30多家酒类包材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形成瓶、箱、盒、盖酒类包材全产业链条。
这种共创共享的发展模式,体现了金沙酒业最宝贵的“粱”心,即不仅要酿好一瓶酒,更要带动一方人。从产业发展到农民增收,从文化建设到旅游开发,金沙酒业正在走出一条“以酒兴产、以产促旅、以旅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04
价值深耕,“粱”心引领产区未来
五年耕耘,从一粒红高粱到一场产业盛会,从单一祭粮仪式到酒旅融合的综合性IP,金沙酒业以"粱"心守初心,不仅打造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行业IP,更以实际行动为酱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金沙酒业而言,品质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基石,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稳固保障。”范世凯表示,红缨子糯高粱不仅是金沙酒业的品质根基,也是金沙县产区作为“酱酒三大核心产区”的先天优势;红高粱节肩负着联结酒旅融合、乡村振兴、地方发展的特殊使命,不止是金沙酒业的“家事”,更是扛起产区建设责任的“分内事”。
金沙酒业总经理李濮表示,面向未来,金沙酒业将继续坚守“守护源头、酿造本真”,为此将做好以下四件事:一是加大生态和水源保护力度,确保源头的纯净与可持续;二是把研究结果转化为生产管理标准,在高粱种植、制曲发酵、储存陈化等环节实现精准化、标准化;三是围绕上游产区的优势,进一步打造“醇柔酱香”的差异化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消费者认可度;四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链接各界资源,让赤水河上游的生态优势、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被更多人看见、被市场认同。
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对金沙酒业的举措给予高度肯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表示,期盼金沙酒业在白酒发展的转折时代,找对定位,勇于创新,在赤水河上游这块宝地,开拓光明的未来!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教授吴天祥则直言,相信在华润酒业的带领下,一定能把金沙回沙的品味做足,为贵州酱酒的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的增长极。
专家学者对金沙酒业的信心源于其对酿造生态的敬畏、对品质标准的严苛,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深耕,更在于其以开放姿态构建起消费者可参与、可感知的信任体系。这一体系在实质上将产区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了消费资源,不仅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更拓展了酱酒行业的发展边界,为行业提供了“跳出白酒做白酒”的创新思路。
赤水河奔流不息,红高粱年复一年染红两岸。随着“金沙红了”IP的持续深化,赤水河上游产区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将进一步释放,为酱酒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从传统工艺到现代科技,从产品营销到文化传播,金沙酒业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价值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动力,也为整个产区乃至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在白酒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沙酒业的探索和实践,无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随着“金沙红了”品牌的持续深化和拓展,赤水河上游产区的价值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为中国酱酒产业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