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桦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2日 第 20 版)
对于小县城的上班族来说,午饭都很简单。下了班,往机关伙食团赶,到家常餐馆点菜,在路边小吃店烫米粉煮饵块,怎么方便怎么来。我呢,中午赶回家,陪母亲吃饭。
老人家80多岁了吧,还做饭呀?经常有同事这样问我,话语中满是羡慕。
是的。母亲年逾八旬,满头银发,身板硬朗,每年体检表上的指标都很正常。每天吃过早点,老人就提着袋子,迈着小碎步,匆匆往菜市场赶。兜兜转转,挑挑拣拣买好菜,就赶紧回家烧菜。一天的生活,就在母亲的小碎步中变得有滋有味。
母亲做的全是家常菜。猪肉鸡肉,腊肉香肠,豆腐鸡蛋,土豆莲藕,小瓜茄子……换着花样上桌。鱼虾海鲜一类的菜肴,母亲不会做,也吃不惯。对于自己的厨艺,母亲总认为潦潦草草,拿不上台面。但不管弄得好不好,回家有碗热乎乎的饭菜,总比在街上吃盒饭强。
我不喜欢到外面吃饭,这跟吃惯了母亲做的饭菜有关。油坛肉是母亲自己做的,咸菜豆瓣泡菜豆腐乳是她腌制的,汤圆和包子的馅,是她用花生芝麻紫苏加红糖用猪油炒的。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比酒店大厨做得好吃多了。
母亲一天天老下去,我心中的忧虑一天天滋长。当年,父亲在老家突发疾病离世,成了我人生中的一大遗憾。可当我准备把母亲接进城,她总是一拖再拖。在城里吃根葱都得花钱,节俭了一辈子的母亲,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再说,进了城无事可做,在家一刻也不肯闲着的母亲,怎么住得惯呢?最后打动母亲的,还是这个漂亮的借口:妈,我们没工夫做饭,你忍心让我们天天下面条吃食堂吗?!
母亲进了城,厨房里就热闹起来了。有母亲操持,餐桌上总有三五个菜,碟碟碗碗,分量十足。和母亲吃饭有讲究,不能随便说什么东西好吃。母亲老是抱怨耳朵背,记性不好,但只要我们说什么菜好吃,哪怕只是随口说说,她就记住了,下一顿就把这道佳肴端出来。甚至,一连几天,桌上都有这道菜。
有时,我会带着亲戚或朋友回家蹭饭。听说有客人来,母亲忙着买肉买菜,忙前忙后弄一桌,炒的、炖的、煮的,几顿都吃不完。很多时候,我怕母亲累着,干脆不打招呼直接就把客人带回家里。她还是忙着掏块油坛肉炒了应急,再不济也要炒几个鸡蛋端上来。
母亲没有来之前,得空我也下厨烧几个家常菜。有母亲操劳,我就把手艺藏起来了。这天家里要来客,我提出学着炒个肉,请大家尝尝。母亲很高兴。她早早煮了饭,做好其他菜,把肉和配料备齐,就等我来露一手。
我下班一进家,生火烧锅,灶火熊熊,油烟氤氲。肉刚下锅,身后就传来了母亲的声音:“你慌什么,油没烧开炒啥肉嘛!”
我回过头,发现母亲就在旁边注视着我。母亲叹着气,急得只差接过锅铲亲自示范。老人的眼神,让我心里微微一震:在母亲的心目中,我们就是永远没长大的孩子呀!
肉端上桌,我对母亲说:“妈,你尝尝,怎么样?”母亲尝了尝,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点点头说:“还是可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