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己做的月饼在烤箱里裂开,馅料悄悄流出来,是不是觉得又心疼又不甘心?别急,这个问题我也有过!
还记得去年中秋节前,我信心满满地准备自己做月饼。结果呢?第一盘月饼刚进烤箱没多久,就看见豆沙馅从裂缝中偷偷溜出来,在烤盘上形成了一朵朵"黑色小花"。我站在烤箱前,看着这番"惨状",真是哭笑不得。
妈妈看到后笑着说:"你这月饼也太实在了,馅料多得都要溢出来了!"原来,问题不仅出在馅料太多,更关键的是收口方法不对。
为什么你的月饼总爱"开口笑"?
月饼露馅这个问题,我相信不少烘焙爱好者都遇到过。明明包的时候看起来好好的,一进烤箱就原形毕露。其实啊,这主要是因为:
收口不扎实,就像没系紧的袋子,一受热当然会开口。月饼在烘烤过程中,内馅受热会膨胀,产生压力。如果收口不牢固,自然就会从最薄弱的地方裂开。
还有就是面皮太干或太油,延展性不够,包制时容易产生细小裂缝,这些裂缝在烘烤时就会扩大成"伤口"。
终极收口法:像包小笼包一样包月饼
经过多次失败和请教老师傅,我终于掌握了一套百试百灵的收口方法。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方法竟然是从包小笼包中得来的灵感!
关键在于:一边转动一边收口,就像在给月饼穿上一件合身的外衣。具体来说:
将饼皮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片
放入适量馅料(别太贪心!)
用虎口慢慢向上推,同时另一只手轻轻转动月饼
最后收口时,像拧瓶盖一样轻轻旋紧
记得我第一次用这个方法时,心里还嘀咕:"这么麻烦有用吗?"结果烤出来的月饼个个圆润饱满,没有一个露馅的!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用站在烤箱前提心吊胆了。
准备工作:材料和比例也很重要
好的收口方法需要配合合适的材料比例。经过我多次试验,发现这个比例最不容易失手:
饼皮和馅料的黄金比例是4:6。也就是说,如果用50克的月饼模具,饼皮20克,馅料30克。别贪多,馅料太多就像给月饼穿了小码衣服,非撑破不可!
饼皮也要揉到位。我曾经为了省事少揉了几分钟,结果饼皮延展性不够,包的时候就容易裂。现在我都老老实实揉到表面光滑,能拉出薄膜的状态。
详细步骤:手把手教你包出完美月饼
选一个周末的下午,我特别喜欢边听音乐边做月饼,那种感觉特别治愈。来吧,跟着我一步步来:
首先把醒好的饼皮分成小剂子,用手掌压成圆片。记得中间厚边缘薄,这样收口处不会太厚,烤完后也不会出现一个大面疙瘩。
放馅料时,用勺子轻轻压实,减少空气残留。空气受热膨胀也是露馅的元凶之一哦!
现在到了关键的包制环节:将饼皮放在虎口处,放入馅料,用大拇指轻轻按压馅料,另一只手的虎口慢慢向上收拢饼皮。这个动作要轻柔而有耐心,就像对待一个小生命一样。
收口时,我看到有少许馅料露出,就会取一点点饼皮补上,再轻轻捏紧。最后将收口处朝下,轻轻搓圆,一个完美的月饼胚就做好了!
烘烤也有小窍门
烤月饼前,我有个小习惯:先在月饼表面喷一层薄薄的水雾。这样可以防止表面过早结皮,让内部热气有释放的通道。
烤制过程中,我会守在烤箱旁观察月饼的变化。当看到月饼表面微微隆起,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时,就知道成功了!
烤完的月饼要完全冷却后再移动,否则热乎乎的月饼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受伤"。
我的失败经历:你的痛我都懂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现在能熟练包月饼,都是用无数失败换来的。最惨的一次是前年中秋节,我想创新一下,做了流心奶黄月饼。结果因为收口不严,烤的时候奶黄馅流得到处都是,整个烤箱都要清理。
还有一次,我贪心多放了馅料,结果月饼在烤制过程中"爆炸"了,馅料溅得到处都是。老公开玩笑说:"咱们家烤箱都会自己做爆浆月饼了!"
这些失败经历现在成了我们家的笑谈,但也让我明白:做好月饼需要的是耐心和技巧,而不是蛮力和创新。
小贴士:记住这些,露馅说再见
饼皮要醒够时间,至少1小时
包制时手上可以抹少许油防粘
发现小裂缝及时用饼皮修补
收口一定要捏紧,不要留空隙
烤前喷水,烤后耐心等待冷却
现在每到中秋节,我都会自己做月饼送给亲朋好友。看着他们收到月饼时惊喜的表情,听着他们夸赞"比买的还好吃",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美食制作的乐趣,不仅在于品尝时的满足,更在于分享时带来的快乐。每个完美月饼的背后,都是无数次尝试和积累的成果。
又到一年月圆时,你准备好为家人制作一份充满爱意的月饼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月饼制作心得或遇到的问题,我们一起交流进步吧!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