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的一句台词带火了德兴馆
近日,谍战剧《谍报上不封顶》发布新预告片。剧中,肖战饰演的任少白的一句“给我打包一份德兴馆的焖猪蹄”,让上海这家老字号的同款菜品引发热销。然而,这一热潮也加剧了重名带来的混淆,不少年轻粉丝、外地粉丝,甚至媒体将“德兴馆”误认为“上海德兴馆”。
“德兴馆”并不是“上海德兴馆”
事实上,对于“德兴馆”和“上海德兴馆”,许多老上海都分不太清。有些人将德兴馆称为德兴面馆,而将上海德兴馆称为德兴菜馆。
这个非遗项目是“上海德兴馆”而非“德兴馆”
德兴面馆和德兴菜馆完全没有关系。1878年,德兴面馆创始人沈遐兴选址老闸桥南堍(现福建中路529号)开设上海第一家“德兴馆”。“德兴馆”是一家以供应面点为主,兼营本帮菜的餐馆,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该店的焖肉面、焖蹄面风靡沪上。2003年,德兴面馆搬到广东路福建中路口,这就是今天市民非常熟悉的德兴面馆广东路总店。
德兴菜馆,被称为“上海本帮菜的发祥地”。1883年,一位姓万的老板在洋行街闵行路(老南市阳朔路和真如路的旧称)开了一家弄堂菜馆,经营黄豆汤、肉丝豆腐羹、咸肉百叶、炒肉豆腐等清朝时期的家常菜。几经辗转之后,餐厅归钱庄老板吴炳英所有,德兴菜馆由此登堂入室,成为上档次的本帮菜馆:楼下经营大众菜,楼上雅座供应精细菜肴。1958年,德兴馆迁至东门路闹市地段扩大营业。
不仅是“德兴馆”与“上海德兴馆”,我们熟悉的老大房、乔家栅等老字号都存在重名的情况。许多老字号在创立之初,缺乏现代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未及时进行商标注册等相关工作。随着时代发展,当重名问题出现时,它们往往陷入维权困境。而且,老字号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丰富,如何准确界定其知识产权范围,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德兴馆”与“上海德兴馆”都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化的基因。对于企业来说,要通过强化品牌故事传播、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动文化创意融合,在守正创新中书写新的传奇。当百年技艺与现代审美相遇,当文化底蕴与法律保障同行,老字号方能真正成为跨越时空的“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