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陕西有个号称“小重庆”的县:安康紫阳。
第一次来紫阳,我就被它8D魔幻的城市布局给“累”到了。老城坐落在汉江与任河交汇的狭长坡地上,街道不是爬坡就是下坎,想City Walk一下,真给累个够呛。
我就说要不来紫阳旅游的人,都是绕着老城逛呢!
来紫阳玩,大部分游人会去周边的焕古古镇、半亩茶园和北五省会馆,然后坐趟网红1元小缆车,再去趟老城对面的文笔山公园看个紫阳全景。
——我们也是这个经典行程,不过第二天吃完午饭,距离返程回西安的动车发车还有两个多小时,就想着在老城里随意溜达溜达,就这样:遇见了一座城门楼子。
这是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的紫阳东城门楼,距今将近500年历史。
这个城门楼子距离老城中心的紫阳广场也就步行十来分钟,吃完饭想消消食的朋友可以走过来看看,直接导航“东城门”即可,亲测可行。
别看它第一眼并不起眼,等我们钻进这城门洞子回头一看,还真的吃了一惊!
紫阳东城门为砖木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是一个石拱券洞贯通老街,上面为两层阁楼,阁楼上有6间带窗的房间,旧时是可以沿着侧边的木梯盘旋登临,俯瞰汉江与任河交汇的。
不过眼下这里已经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能登上城楼了,只能从楼下仰望。
我们来的时候,第一眼先被城门下借着阴影打麻将的老乡给吸引了。正在感慨小城多悠闲,一回头,才发现城门楼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正中写着“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建设新紫阳”。两边字很多,“蒋贼匪党,罪恶昭彰。祸国殃民,丧尽天良……本军宗旨,解放人民。爱护国家,保卫和平。”
再一看落款: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 李先念、政治委员 邓小平。
这些可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啊!
没想到陕南小城的城门楼子上,竟然还有这么一段历史。我们立刻打开度娘查询,想搞清楚这些文字究竟写的是什么。
查询得知,这是1948年10月10日颁布《中原军区布告》,布告四字一句,共376句,题文合计1575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反映了当时解放城镇后人民解放军最基本的工作思路和组织纪律。
紫阳为什么会把这则布告写在城门楼两侧的墙壁上呢?这其实也见证了紫阳一段独特的历史。
紫阳地处大巴深山、川陕两省交界,因为地理环境复杂,历史上匪患频繁。紫阳解放后,为了安定社会秩序,当时的县政府决定,把《中原军区布告》张贴并书写在县城东城门楼墙壁上,宣传政策、安定人心。
1950年9月,紫阳县政府从全县选出了“悬笔高手”邱子洁执笔,完成了这幅全文幅宽3.7米、高3.37米,纵排直行的布告,高悬于紫阳县的东城门楼上。
当时的紫阳,是汉江水路咽喉,商贸货物的重要集散地。上下的船只经由此地,从河街上走过城门洞,就算进了紫阳县城。所以,把布告写在这东城门楼的墙壁上,宣传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如果有机会来紫阳,不妨到来这座镌刻紫阳历史的东城门楼逛逛吧!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上一篇:在秋日石林,邂逅舌尖上的彝家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