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国内饮料市场那激烈的竞争里,有个品牌的表现简直太亮眼了,去年它营收高达1651亿,把大名鼎鼎的农夫山泉远远甩在身后,农夫山泉当年营收才428.96亿 ,连它的零头都不够。
这个品牌就是三得利,可能很多朋友平时都喝过它家饮料,还以为它是我们的国货之光呢,结果一查,居然是个日本品牌。
那三得利到底是怎么让大家都以为它是国货的?又是凭什么在中国饮料市场混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的呢?
下足功夫伪装国货
三得利进入中国市场都四十多年了,能被错认成国货,可不是误打误撞,完全是品牌方精心策划的结果。
从一开始,三得利就把乌龙茶定位成来自中国的正宗乌龙茶,一直强调茶叶是从中国福建来的。
等进了中国市场,三得利在广告宣传这块更是火力全开,安排专业摄像师专门来中国,以福建茶文化为背景拍广告,找的演员也都是中国面孔。
广告里各种中国经典文化元素,相声、戏曲、《西游记》什么的轮番上阵,之前有个广告特别有意思,让孙悟空、唐僧、沙和尚拿着iPod和三得利乌龙茶跳霹雳舞,就这种新奇又独特的方式,让大家对三得利和中国的联系印象特别深刻。
这四十年来,三得利一直靠着这些经典文化宣传,不断加深大家对它中国属性的认知,
包装设计上,三得利也是动足了脑筋,一点点减少日文字样,介绍产品都用繁体字。
还把小笼包、古画这些中国元素加到包装里,现在再看三得利的茶饮产品,日系元素几乎看不到了,满眼都是醒目的汉字,消费者一看,可不就觉得是本土品牌。
为了进一步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三得利还请了一堆中国明星代言,这些明星的影响力和亲和力,让三得利的本土化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
精准抓住市场机会
三得利早在1984年就成立了中国合资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刚进来的时候,在上海开展啤酒和饮料业务,凭借自身的一些优势,短短四年就拿下当地啤酒市场第一的份额,这开局相当漂亮。
但早期三得利的无糖茶饮在中国可没那么顺利,那时候国内消费者大多喜欢喝甜口的饮料,无糖茶饮这种健康但是没甜味的饮料,市场需求还没被开发出来,所以三得利的无糖茶饮就一直不温不火,只有福建、江浙这些地方有少量市场。
到了四年前,情况有了转机,那会儿大家越来越看重健康,消费市场的风向也变了,无糖茶饮一下子火了起来,三得利反应特别快,立马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它家的无糖乌龙茶在国内的销售额一下就涨了八成,直接成了国内无糖茶饮里的主力产品,每年都能给三得利带来超百亿的销售额。
三得利能有现在这成绩,跟它在我们中国市场扎了这么久的根分不开,这些年它一直盯着市场的动静,消费者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它都摸得透透的。
所以,一旦市场风向变了,它总能快一步抓住机会,知道大家这会儿最想要什么,业务才能涨得这么快,不少企业真该学学它这本事,对市场的变化能这么敏感,还能稳稳抓住机会。
产品创新,满足多样口味
在产品方面,三得利一直坚持创新,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各种各样的口味需求,它家核心产品乌龙茶,茶叶选的是中国福建水仙特级茶叶,福建那地方土壤肥沃、气候好,茶叶的品质有保障。
从茶叶采摘、加工到最后的包装,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就为了保留茶叶的原汁原味,让消费者喝到的茶口感醇厚、回味悠长。
除了经典乌龙茶,三得利还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推出了好多新品,不仅保留了乌龙茶本身的特色,还添加新的风味元素,给大家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
今年三得利又跟着中式养生的热潮,新出了个叫三得利焕方的养生饮品牌,这牌子讲究低糖、没香精、没脂肪的干净配方。
三得利这种持续创新的能力,让它在市场上一直都很有竞争力,不断吸引新老消费者购买。
营销多样,紧跟潮流
三得利的营销策略也是它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刚进入市场的时候,三得利没想着一下子铺满全国,而是稳扎稳打,先把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品牌形象这些基础打牢。
它瞄准高品质定位和白领女性群体,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慢慢打开中国市场,那时候,很多白领女性在便利店、商超看到三得利精致的包装和宣传,就被吸引住了。
后来互联网火起来了,三得利也赶紧跟上趟,用起了网络营销、短视频营销这些当下时兴的法子,就这样,三得利的名气打出去了,口碑也传开了。
电商平台兴起,三得利也没落下,和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像是双十一、618这些购物节,三得利都会搞大力度的促销,吸引好多人买。
不光这样,它还弄了逢三得利这类活动,搭配着周三的优惠,慢慢就有了自己的特色IP,大家买的兴致也高了,不少消费者就是奔着周三的优惠,经常买三得利的东西。
三得利还精准把握当下健康消费趋势,强调产品0糖、0卡、0脂的健康饮品定位,和消费者建立紧密互动,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结语
三得利成功在中国饮料市场取得巨大成功,这对国货品牌来说,是个警示,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国货品牌得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加强产品创新、优化营销策略、敏锐洞察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真心希望国货品牌能加把劲,将来在市场上能有更亮眼的表现。
上一篇:老北京炸酱面:舌尖上的京城韵味
下一篇:一段关于时间与匠心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