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苍洱之间,“旅居” 早已不是新鲜词。从古城青石板路的烟火气,到洱海生态廊道的微风,这片土地总能用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魅力,让远方客停留,让归人寻得心安。
觅康养:大理国际乐养社区筑牢旅居 “幸福底色”
太保家园大理国际乐养社区,坐落在莫残溪北边,四周环境清幽宁静。其建筑巧妙融合了白族民居 “青瓦白墙” 的典型特色,与 “花、木、石、染” 的乐养公寓布局相得益彰,宛如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深受各地旅居客群的喜爱。
步入社区的非遗体验馆,客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甲马拓印,现场氛围热烈。
社区经理燕艳介绍,该社区充分依托大理深厚的在地文化与多彩的民族文化,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文化养老的核心竞争力,全力为旅居者打造富有深度与精神价值的乐养旅居生活。
燕 艳
太保家园大理国际乐养社区总经理
社区专门设有快乐活动部与健康管理部门,快乐活动部精心为客户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休闲文娱生活,让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一堂;健康管理部门则认真为客人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测,依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与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饮食、养生及运动方案,确保客人在旅居大理的过程中,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调整。
太保家园大理国际乐养社区由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大理州国资委旗下企业共同打造,是集健康生活目的地、高品质旅居地、候鸟式养老养生栖息地于一体的旅居养老综合体。
社区占地约178亩,拥有311间客房,并配备旅居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餐饮服务中心、健康疗愈中心、水疗SPA中心、会议会务中心等六大中心,以及感通禅茶园、七彩花海两大特色景观,还设有非遗体验区与社区医疗服务站。
社区围绕云南非遗特色、主题节庆等精心打造了每日、每周、每月超30个主题场景活动,包括晨间八段锦、午后排毒操、晚间自助音乐会,白族篝火晚会、感通寺徒步、三道茶品鉴,甲马祈福拓印、下关沱茶、鲜花饼制作等活动。
社区还配备非遗手作体验工坊、棋牌室、禅舍、瑜伽室、共享厨房、书画室、健身房、舞蹈教室、练歌房、乒乓球室、台球室、观海茶吧、图书室、乐养俱乐部等,满足客人不同的兴趣爱好。
从晨光中的八段锦习练,到非遗工坊里的扎染创作,从定制化的健康理疗,到融入滇味的养生膳食,在这里,旅居不再是简单的 “暂住”,而是身心皆能得到康养的“诗意栖居”。正是这份对“康养”的深度诠释,让太保家园成为大理旅居产业的亮眼名片,也为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筑牢了温暖厚实的 “幸福底色”。
引活水:中和邑激活乡村旅居 “新动能”
如果说太保家园是“品质康养”的代表,那喜洲镇寺里村中和邑,就是政策“引活水”激活乡村旅居的样板。这个形如四方印玺的村落,占地1.5平方千米,藏着89处院落,其中12处老院落韵味十足。村落离喜洲古镇、洱海生态廊道仅一两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但过去,闲置院落多、资金缺,让中和邑的潜力难释放。如今,当地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为重点,通过收归租赁、集体资产盘活,让闲置的院落“活”起来。
据介绍,整个中和邑旅居示范样板村打造分三期推进,目前一期14个院落的规划已启动,6个院落已收归并将实行差异化规划,未来将开设咖啡工厂、扎染体验店、田野餐厅。
这种变化背后,是喜洲镇“村级合作社+强村公司” 模式的支撑 ——13个村级合作社携手镇国资公司组建公司,通过金融助力破解资金难题,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既能通过租赁获得收益,未来还能参与务工增收,真正实现 “共谋共治共富”。
杨权权
喜洲中和邑旅居项目工作专班成员
我们抓住大理市打造4个旅居样板示范村的契机,构建公司管理运营加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的模式。利用建设银行大理州分行的农村集体经济信用贷产品,为喜洲镇1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授信2600万元支持旅居项目,激活了寺里村中和邑的旅居资源。目前,已累计接收贷款1250万元,第一期用于支付租金230万元。接下来,喜洲镇将加快项目推进,合理使用资金,全力打造中和邑旅居示范样板村。
稻田翻浪,古院新生。无论是太保家园里的康养日常,还是中和邑的乡村新变,都在证明,大理的旅居从不止“风花雪月”。如今,“觅康养”让旅居有了温度,“引活水”让产业有了动能,未来会有更多人来这里,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续写旅居大理的精彩篇章。
记者:杨雨 赵志伟
编辑:陈琳玲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
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小知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
第五章 生态保护缓冲区保护管理
第四十七条生态保护缓冲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围堰、网箱、围网养殖;
(二)建设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
(三)新建除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以外的入河排污口;
(四)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五)捕捞大理裂腹鱼等珍贵濒危鱼类,猎捕、销售野生水禽、蛙类等两栖动物;
(六)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七)从事餐饮具和被服消毒、洗涤等经营性活动;
(八)绿色发展区内禁止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