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23日,以“太极 气功 促进全人类健康”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上海太极健康国际研讨会暨2025年中国·上海气功科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大会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太极健康中心和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承办。
太极与气功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鲜活载体”,也是推动全球健康平等的“有效工具”。会议吸引了150余名来自中国以及法国、西班牙、希腊、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养生文化爱好者齐聚申城,通过主题报告、专题讨论、功法展示、场下互动、答疑等多种形式,共话太极健康与中医气功的科学价值,共商传统养生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东方智慧。
早在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就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下成立“太极健康中心”,这是当时中国高校首家研究、宣传、推广“太极健康”理念的专业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钟力炜介绍,中心通过构建“太极健康”的自我疗愈模式,为全球提供集疗愈、康复、自我保健与身心提升于一体的中国处方。截至目前,已成立2家海外分中心和5家海外实践基地。通过与海外高校、公立医院联合开展科研教学项目等举措,已推动“太极健康”理念逐步融入全球社区健康实践。本次研讨会是持续深化“太极健康”理念向国际传播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常态化跨文化健康对话机制的有效实践。
开幕式上,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AP-HP)索邦大学比提耶-萨勒佩提耶医院整合中医中心、希腊雅典太极健康分中心、西班牙巴塞罗那太极健康分中心、日本山口县太极健康基地等负责人分别致辞,从不同地域视角分享了开展合作以来,在太极与气功的培训、学术交流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期待今后能继续深化合作,共创医疗保健方案,推动传统与现代医学融合,造福全人类。
研讨会设有七场主旨报告,来自中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太极与气功的理论创新、科学研究、国际传播、实践应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所长许峰、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太极文化研究分会主任霍用灵介绍了相关理论研究最新成果,阐释了太极学、太极健康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独特价值。澳大利亚太极健康研究院院长Paul Lam(林本壮)以该研究院全球认证过程为例,向大会介绍太极健康全球传播路径的实践探索。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AP-HP)索邦大学比提耶-萨勒佩提耶医院整合中医中心刘炳凯教授,则分享了太极与气功在法国医疗体系中的整合实践。该院整合中医中心已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同时将太极与气功纳入医学院必修课、选修课及继续教育课程,实现了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医疗体系的深度融合。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廖赤阳教授从历史维度展现了东亚养生文化的跨域交流。
上海中医药大学李洁研究员在《全球健康治理视阈下“太极健康”品牌创建与实践探索》报告中,深刻剖析了传统养生智慧对全球健康治理的适配价值。她介绍,通过基层实践基地建设、国际合作项目推进、多语种媒体宣传等多层次推广,“太极健康”正逐步将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融入全球健康治理,为解决全球性健康问题贡献“中国方案”。今年是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研究所副所长竺英祺作《辰光四十——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四十年历程》报告,回顾研究所在气功研究四十年中的坚守与创新。
在功法交流环节中,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代表、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气道书院教师和外籍学员团队、日本无为气功协会团队等七组队伍进行展示,包括太极健康八段锦、道家回春功、一指禅功、经络养生操、陈氏太极拳等深受中外养生爱好者欢迎的中医传统功法。
随着全球对传统医学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太极、气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养生智慧,正逐步从文化符号转化为具有实际健康效益的 “全球公共产品”,参会者普遍认为,本次大会不仅深化了对太极健康与气功科学内涵的认知,更明确了其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定位与价值,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国际合作、实践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