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仍在经受高温“炙烤”,不少亲子家庭还想抓住暑期的“尾巴”,到乡村游玩一番。他们正是宝山罗店远景村的目标客群。
在阳光的映照下,蓝天白云和稻田向日葵共同构成一幅高饱和度的乡村画卷,让人想起《菊次郎的夏天》。除了电影般的场景,村里还有不少可玩、可赏、可品尝的“宝藏小店”。
为了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远景村,美兰西湖街区书记周阳还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拍摄了短视频进行推广。看着村里人气越来越旺,这位“95后”区派街区书记十分自豪:“我们这里不仅有‘北上海最美的地方’美兰湖,还有千亩花田里的‘最美乡村’远景村,欢迎大家来打卡探秘。”
远景村稻田。吴越摄
有乡土风味,又不失精致感
进村后,大多数人直奔“田见茶食”而去。这是一家开在花田与稻田中央的古朴茶室,背靠河道,视野开阔。今年春天才开张,目前在点评网站位列“宝山区饮品热门榜第一名”。
本以为大家都是来喝茶的,没想到卖得最好的,是馄饨和烧饼。负责人胡玉丽有自己的理论,她说:“打个比方,客人上午从市区出发,到了之后拍拍照、喝杯茶,一晃就中午了。大热天的,还要回到美兰湖附近吃午饭,多麻烦,在店里解决正好。”这也对应了小店店名,有“茶”有“食”。
还是站在顾客需求和实操角度出发,田见茶食主推两种美食——馄饨和乒乓饼。先说馄饨。看似是随处可见的快餐主食,小店却在馄饨馅料上下足功夫,精选当季食材、反复试验比例,相继推出皮蛋肉馅、荠菜猪油渣笋丁肉馅、刀鱼肉馅等不同口味。用胡玉丽的话说,就是既要有乡土风味,又不失精致感。
全家福馄饨。吴越摄
一碗馄饨的鲜美,离不开高汤的辅佐。有人问汤底的“秘密”,小店也毫不避讳,“是外援的功劳”。过去6年,胡玉丽在宝山寺旁边的商业街经营奶茶店,认识了不少餐饮同行,决定在新店卖馄饨后,她想起之前常吃的一家牛肉汤店。高汤是对方的“拿手好戏”,经过了市场检验,她就与之达成合作,每天从那里进一大锅牛肉汤。各自发挥所长,有钱一起赚,便是小店的经营理念。
乒乓饼亦是如此。上海乡间许多老一辈人传下来的美食,一般是自家做、自家吃,对城里人来说很新鲜。筹备开店时,胡玉丽偶然间发现村里一位奶奶有这个手艺,便也拉她入伙,每天给小店直供。如今,5元一个的甜口乒乓饼成了店里的“明星产品”,有客人被这酥脆的口感“征服”,一买就是几十个。由于奶奶每日手作产量有限,有时去晚了,当天的饼就卖光了。
每日现做的乒乓饼。 受访者提供
“原本已做好了亏本的打算”
做生意讲市口,村里不比商业街,人流量不稳定,风险更大。尤其是,在田见茶食之前,远景村几乎没有外来商业业态。但胡玉丽和合伙人还是决定搏一下。“我们最开始是被这里的环境吸引了,想着做个茶室,有朋友过来可以一起坐下来聊天。”
谁成想,做着做着,顾客就被吸引而来。周末节假日,不仅室内座位坐满,室外区域也挤满了人,有的客人看没地方坐了,就点杯饮品,边喝边走,欣赏田园风光。
“胆大”的不只田见茶食,还有Cosee咖啡。此前记者曾报道过不少咖啡爱好者“打飞的”去那里品鉴手冲咖啡的故事。巧合的是,Cosee咖啡和胡玉丽的奶茶店之前是同一条商业街上的邻居,眼下,他们又在村里成了邻居。
cosee新店开在村里。 吴越摄
虽说上海乡村咖啡馆盛行,但相较于售卖乡土美食的茶室,只卖咖啡的Cosee在更远的村里开分店,会不会流失原来的客人,如何获得新客人?记者有些担心。直到老板陈爱言给出了经营数据。
新店开业以来,人气最旺的时候,只有2位咖啡师能达到普通连锁店8个人的绩效,放空杯子的垃圾桶,一天能倒个四五次,外摆的桌椅都不够坐。“原本我们已经做好了亏本的打算,但一统计上个季度的销售额,发现有20万元。现在看来,两年就能回本,3年就可实现盈利。”陈爱言说。
Cosee咖啡很早就开始做私域运营,500人的微信群从早到晚都有人聊天。陈爱言更喜欢一边做手冲,一边和他们聊咖啡,从产地讲到处理法,从烘焙说到冲煮。所以只要他在店里,就会有“铁杆老粉”过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周边的村民和镇上的居民也在小店咖啡文化的熏陶下,渐渐爱上了手冲。
客人喜欢坐在吧台,听老板边做手冲边讲知识。 吴越摄
节日带来大客流,商户相互引流
聚集成市,才能更好地获客。田见茶食和Cosee咖啡并不“孤单”。作为远景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重头戏”,今年“五一”前,首批8家商户集中亮相,覆盖餐饮、萌宠、露营等当前乡村旅游的热门业态。
眼下,这8家商户都在美兰西湖街区党支部的引导下,加入了“西湖有约”议事会,共同商议街区治理的大小事,让“金点子”变成治理“金钥匙”。商户之间的往来多了,也成了彼此的“宣推大使”。在田见茶食吃饭的人,会被推荐去Cosee喝咖啡。在“打工喵”俱乐部撸猫的亲子家庭,会被推荐去萌溪草堂看羊驼、长毛小兔和小羊。
在胡玉丽看来,村里的商户之间从不存在竞争关系。“我们都盼望着对方能有好生意,可以相互引流,让远景村的业态越做越好。”记者还了解到,田见茶食的另一位合伙人罗星是自媒体博主,在网络上宣传自家店铺的同时,还不忘为其他商户做宣传。
田见茶食,客人喜欢坐在窗边位看稻田花田。 吴越摄
村里也在为这些招引而来的商户“操心”。胡玉丽回忆,小店从装修到开业只花了不到两个月,村干部主动帮忙办理各类证件,为她省去了大量时间,让小店得以提前试营业,这才没错过今年罗店“花神节”的大客流。举办活动的那个周末,小店营业额一天就有1.5万元。
丰富的活动,也是商户们落地远景村的关键因素。每年油菜花开时,千亩花田就会迎来大批游客。田间运营的观光小火车不仅会带游客游览美景,还会把他们带向各家商户,为商户经营助力。
“花神节”期间的小火车。
今年7月以来,村里还在每个周末晚上举办夜间市集,邀请村内商户和经过筛选的镇内其他商户一同摆摊营业。周阳介绍,有了此前爆火的罗南夜市作为参考,村里的夜市在管理服务方面也更加成熟,“大家都喜欢到这里来体验丰富的乡村夜生活,有各类美食、非遗手作、驻唱表演,还可以看烟花。孩子们还可以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寻找夜间出没的昆虫,亲近大自然。”
上周末镇里举办葡萄采摘节,商户们也提前获知信息,开发各类葡萄饮品在集市上售卖。
罗店镇葡萄采摘节在远景村举行。
如何获得更多、更持久的关注
记者曾在宝山多个乡村采访,发现这几年引入的新业态其实差别不大。对远景村而言,要想获得更多、更持久的关注,除了把握好节日流量,还要在整村运营上再下功夫。
比如讲好文化故事。Cosee咖啡旁边是始建于清代的历史保护建筑王宅,那里也是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画传承点。按照定位,王宅被打造成集民俗画展示、传播、传承于一体的场所,还开设了多种公益性质的艺术培训班。但目前为止,该点位还未形成对周边商户的引流作用。如何让罗店民俗画进一步焕发生机,做强文创,与周边商户联动,还有待探索。
王宅。 吴越摄
在体育产业方面,远景村利用村内经营性建设用地打造“律动岛”,建设教学培训、赛事组织、配套拓展等多位一体的网球主题中心,预计2026年底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北上海最大的网球培训中心。“乡村+体育”也是近年来的热门方向,但规模大与人气足无法简单地画等号,未来的发展还是取决于是否能找准定位,打响品牌。
对商户来说,经营路上也难免出现风雨。打工喵俱乐部是“95后”Wendy的首个创业项目。她热爱小动物,经常救助流浪猫,但直到开了店才意识到,之前想象的美好并不一定都能落地。“之前的梅雨天和现在的高温都会影响进店人数,纯做C端的撸猫生意没有稳定的现金流,焦虑如影随形。”
于是,她绞尽脑汁想出路。借助之前在文旅公司积累的经验,她想到可以和本地高校学生自发形成的“流浪猫救助协会”社团合作,开发饮品和文创产品在店里售卖。
上大联名饮品。 受访者提供
复旦联名饮品。 受访者提供
上外联名饮品。 受访者提供
一杯售价38元的“高校代言猫联名饮品”就此出炉——草莓牛乳,代表上海大学的白猫“阿红”;棉花糖可可,代表复旦大学的狸花猫“可可”;抹茶牛乳,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花猫“呆呆”。Wendy介绍,客人点这三款饮品,就会赠送对应的书签和杯垫,每卖出一杯还会捐赠3元给到“猫协”。“现在每个月都会有高校学生专门来打卡联名饮品,还有的校友客人来了之后才发现,也毫不犹豫地表示了支持。”
“见招拆招”,彩虹就在眼前。对商户来说如此,对乡村来说亦如此。
原标题:《北上海的千亩花田里,能否长出“网红村”》
栏目主编:周楠 题图来源:吴越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