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鲛在这个时节可以放心购买。 刘东华 摄
本港带鱼
老渔民康玉山说,进口白带鱼的头部短一些,味道也没有本港带鱼香。(康玉山 摄)
开渔后,奔赴厦门附近海域渔场的渔船在这两天陆续回来了,带回了丰富的新鲜渔获。现在正是吃海鲜的好时候,对于老厦门人来说,最爱的就是本港海鲜。挑选本港海鲜,老厦门人可是很在行,但不少年轻人犯迷糊,如何从琳琅满目的渔获中挑到“最好料”?今日,本报记者邀请本土海洋文化专家朱家麟教大家逛市场挑海鲜。
现在哪些鱼正当季?
闽南人喜爱的鱼类 价格也比较亲民
朱家麟介绍,开渔后,闽南和东海渔场捕获的海鲜品种主要是魬仔、巴浪、带鱼、鱿鱼、马鲛、金线鱼等,这些都是闽南人喜爱的鱼类,价格也比较亲民。
俗称“魬仔”的二长棘鲷和四长棘鲷,个体重量可达二两、四两、半斤,厦门人把它们分为魬仔、中魬和大魬,重量越重,价格越高。
开渔后,另一类大宗渔获是巴浪,个体重量多数为数十克,也有四五条就能达到一斤的。
带鱼也不少,大小并存。近海带鱼还在发育,一般体长一尺左右,体重很轻,一条只有一二两。而外海带鱼的体长可达两尺。挑选带鱼时,尤其要注意识别进口白带鱼。进口白带鱼和本港带鱼很相似,都是黑眼珠,但是进口白带鱼的头部较短、额头比较高。另外,也有不良商家可能用黄眼睛、绿眼睛的南海带鱼冒充本港带鱼。
朱家麟说,这个时节最可以放心买的是马鲛和金线鱼。马鲛主要是蓝点马鲛,一条通常两斤到四斤重,也有六斤、八斤的。而金线鱼一般二三两重。
鱿鱼有很多种,这个季节东海渔场捕获的主要是剑尖枪乌贼,体长半尺到一尺多。鱿鱼生长速度极快,闽南渔场秋季开捕时正值其繁殖后快速生长阶段,味道还不错。
开渔后,蟹类大量上市。 刘东华 摄
剑尖枪乌贼体长半尺到一尺多。刘东华 摄
如何挑选新鲜的鱼?
看眼睛鱼体鱼鳃
还可以用手指按一按
朱家麟指出,不论哪种鱼鲜,挑选的要点基本一致。最简单的是看眼睛,新鲜鱼的眼球饱满突出,黑亮有神。离水时间长了,开始出现从轻微到重度的“白内障”,眼睛渐渐凹陷。
其次看鱼体。刚出水的鱼类,体表有一层透明黏液,鱼鳞紧贴鱼身不脱落,鱼体硬挺,肛门周围呈圆坑形。时间长了,如保温不当,鱼腹胀气,肛门甚至有液体流出。
老厦门人还看鱼鳃的颜色,精准辨识鲜度。新鲜鱼类的鱼鳃盖贴紧身体,揭开鱼鳃,刚出水的鳃部鲜红,鳃丝分明,无黏液和污物,久了就变深褐色。
如果不放心,还可以用手指按。新鲜鱼的肉质紧实,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后,凹陷处会立即恢复。常温下,鱼类过了四五个小时开始发软。还可以闻闻是否有异常气味,新鲜鱼有正常的鱼腥味,或带有淡淡的海水味,无化学异味或腐臭味。
相关新闻
“潮汐执法” 让市民安心吃海鲜
随着休渔期结束,各类鲜活海产品大量上市。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将不定期采用“潮汐执法”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让市民安心吃海鲜。
日前,翔安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到琼头、刘五店、下后滨、陈新等靠海社区开展宣讲,曝光“掺海沙橡胶绳”“金属粉绑带”等作弊手法,讲解为螃蟹“松绑”的诚信经营理念,并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同时演示合规捆扎方式,推广便于操作且轻便的塑料扎带,替代“绑大草”的方法。
“以前大家都这么绑,现在明白‘绑大草’是欺诈行为,我们不跟风了,薄利多销,生意才会长久。”参加活动的渔民说。
翔安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还深入琼头码头沿线海鲜销售店,逐家上门宣传相关法规,强化商家的计量检定意识,并联合市衡检站开展上门检定服务,为商家上门检定台秤15台。
整治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张网。翔安区市场监管局表示,将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采用“潮汐执法”的方式,对可能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监督检查。
(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 高金环 通讯员 陈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