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窦瀚洋 郑洋洋 肖家鑫
针对旅拍、沉浸式体验、水上运动等存在的问题,一些地方出台举措
规范文旅业态,让暑期游玩更安心
核心阅读
暑期,文旅市场生机蓬勃,多元文旅业态持续点燃游客的游玩热情。然而在热闹背后,低价套路、占道经营、监管盲区、安全隐患等问题不仅影响游客体验,还不利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游玩舒心尽兴,让期待不落空,是游客的心声,更考验着治理的智慧。
本想用旅拍记录旅途美好,最后成了糟心的维权拉锯战;密室逃脱等沉浸式体验活动拉动文旅消费,同时“任性发展”给监管带来难题;海上卡丁船、海上飞人、游船出海……水上运动紧张刺激,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如何规范文旅业态,让暑期游玩更安心?
水上运动
构建“海陆空”立体保障体系
本报记者 肖家鑫
应对旅游旺季,景区安全是头等大事。“做好海上救护,抓好旅游安全,一刻也不敢放松。”山东日照市万平口景区安全负责人说。
作为城市“会客厅”,万平口景区暑期人气持续飙升。依托优质滨海资源,海上卡丁船、海上飞人、游船出海、龙舟体验等多元业态火热出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为保障游客安全,万平口景区与日照市公安、消防和医疗机构建立“统一调度、三位一体、联防联控”的24小时监控和处置机制,联合成立阳光海岸救援站,配备冲锋舟、救生机器人、无人机巡航系统等装备;在景区6个浴场配备救生员20名、瞭望员12名、岸巡员12名;组建日照世帆海上公益救援队,配备30名专业救生员、9艘中小型高速游艇、80艘训练队冲锋舟,全面整合专业消防力量与景区安保资源,构建“海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对重点海域的全天候监控与快速响应。
8月初,景区在客流密集的如意桥附近配套建成一座安全瞭望塔,视野覆盖1.4万平方米的浴场。“瞭望塔上配备高倍望远镜、喊话器和应急报警装置,3名浴场管理人员实行两班轮岗制,并在关键位置投放救生浮标绳,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游客可第一时间取用,救援人员也能快速抵达。”景区安全管理人员李大伟一边调试塔上的监控屏幕,一边介绍。“现在看到塔上有人值守,岸边有人巡逻,心里特别踏实。”正在沙滩上陪孩子的王女士笑着说。
万平口景区安全负责人介绍,当遭遇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景区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实时关注海浪、风力及降雨情况,一旦达到预警阈值,立即关闭沙滩、浴场等涉海区域,暂停运营所有海上游乐项目,逐一检查船只系泊和码头设施加固情况,并利用广播系统、电子显示屏和巡逻车喊话等方式,及时疏导和劝离游客。救援队伍全员备勤,冲锋舟、救生艇定点待命,消防与医疗力量前置部署,确保突发险情快速处置。同时,景区与气象、海事、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提前获取天气预警信息,动态调整管控措施。
《人民日报》(2025年8月19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