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傍晚,海口观海台凉风习习,海浪卷着白色浪花涌向岸边。倚靠栏杆,听着音乐,远眺城市天际线,独享这份浪漫;或者约三五好友小聚,吃烧烤,喝啤酒,方不辜负这样的周末。
海口城市那么远,感觉那么远
然而,个人直观感觉,观海台灯光亮了,游客数量少了。白晃晃的灯光投射在空荡荡路面上,甚至有点刺眼。
一个月之前,我在海边散步,发现这里就是一个音乐天堂,歌手都可以称之为海口“张学友”,海口“张宇”,海口“张柏芝”……在这里听歌基本上挪不开脚,他们唱歌的设备很简单,两个音响一支麦就是表演舞台。例如,一个小伙子把彩灯环绕舞台,游客扫码点歌,一首歌大概16元;隔壁一个摊位高级一点,增设投影幕布,在这里唱歌,和着大海节拍,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估计是一份难得经历。
今天,这两位重磅的歌手都没有看到。只有一位歌手带的投影仪更精巧,字幕投屏在围墙跺上,正好面朝大海,一展歌喉。
来的时候走蓝城大道过马路,回去不想走回头路,只能在永万路过马路。早一个月之前,这中间是有一个人行横道。反正散步,无所谓距离远近。
2025年7月12日,滨海大道从海港路到长滨路多处路口设立栏杆禁止机动车左转,还取消部分路口的人行横道。观海台附近的市民发现蓝城大道等路口不能左拐上滨海大道后,极大影响了他们出行,要么去永万路掉头,每天都多几公里,要么一部分车辆涌入附近的学校路段左拐。好在测试时间正值暑假,他们不敢想象开学后的景象。
媒体第一时间做了相应报道,交警部门回应:此次调整是为测试滨海大道快速通行效果,测试期截止7月底。
如今到了8月中旬,还有半个月就开学。蓝城大道左拐的路口还是没有做出相应调整,交警部门也没有具体说明哪些路口会整改,调整是否结束,悬着心总是让人揪心。
从快速通行调整到观海台游客数量减少,这里面还延伸出几个问题,一并提出供大家讨论。
一、快速通行测试的参考维度是什么,测试指标能否更全面点?
滨海大道连接海口火车站到海口市中心,此外还是一条城市主要景观带。
2006年,小邝第一次乘火车到海口,然后坐37路公交车进入市区。公交车行驶在滨海大道,小邝这才真正看到大海,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对于一条十几公里的城市景观带,通行快慢两分钟,只要风景好,其实可以缓解司机焦虑。如今的快速通行方案,让渡的了部分人过马路、左拐的权益,这部分的意义在哪里?
提升一条路的快速通行能力,得综合考虑这条路的附加功能,周边群众的反馈,一味追求快而不考虑连带效应,这肯定不合适。
二、观海台失去了活力?
市民不想多走一段路而不想去海边,这肯定不是市民、游客减少的主要原因。更多的因素是,观海台夜生活的消费场景在消退。
为什么有这点担忧?小曾就住在海边,平时生活日用品就在
恩祥生活广场购买,但是他喜欢在路边购买一个临高大哥的玉米,十元钱5根,临高大哥的玉米新鲜,同样的价格超市也有售卖,要么是打折商品,要么玉米颗粒饱满度不够,吃起来不甜。
恩祥生活广场路边摊规模日益扩大,从卖果汁冷饮、烤生蚝、卷饼,扩大到湿牛肉,麻辣烫等餐饮小吃。一到晚上,这里烟熏火燎,游客占据过道,甚至在草坪上大快朵颐。
最近一个月,城管等人员定期检查,恩祥生活广场马路边上的小摊贩起初还藏藏躲躲,以游击战术应对检查。屡次被骚扰之后,投入的成本打了水漂,他们就彻底不来了。
小曾买不到便宜实惠的玉米了,他很怀念这个勤劳果敢的大哥。
夜生活如果占道经营,相关部门适当划定场地,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从小到方面来说,这帮助一些家庭寻觅到了生计,从大的方面来讲,激活城市夜生活,这不就是一个产业链的萌芽么?
观海台这样的季节,本该小摊贩云集,不知道是不是同样受限当下的管理思维所致?消费场景少了,游客滞留的时间也会减少。游客少了,摊贩赚不到钱也会减少。两者相互影响,观海台的海浪盖过音乐之声。
三、海口这个城市该慢还是快?
海口这个城市在很多领域都主打一个“慢生活”,海口为城市烟火气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当时为了达到亚洲高度而在白沙门公园投资三千万建立白沙门文创集市,事实也证明,强扭的瓜不甜。市民烟火气本该就发轫于市井,萌芽小街小巷,以需求来取信市场,以口碑来激活消费主体。相关部门也可以节约试错成本,方便在一地打造特色夜经济。
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只能说明海口的城市管理手段还是太硬,硬到不近人情,没有考虑到普通人的基本需求。
城市管理是一门艺术,一条道路的整改,一条街道的整治都关乎市民的幸福指数,一个部门从本职工作出发而不考虑市民综合需求做出调整,表面看起来,他们完成了相应的工作,这世道清净,而诸多的机遇也在这个过程中消弭了。
有时候,一位追求快并不是好事,孩子和洗澡水一同泼掉了。用像那句老话,灵魂走得太快,是否停下脚步等一等了?
据说,戴荃唱《悟空》最好听,他唱出齐天大圣的无力感,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强者再强,也会面临诸多无奈。
(应先生,潮海南特邀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