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出国旅游成了很多人的选择。出去看看不同的风景和文化,本来是件开心的事。
可不少人到了国外景区或商店,却发现了一些中文标语心里顿时不是滋味。
德国的一些景点和商场里常能看到中文标语。比如 “请勿大声喧哗”“禁止吸烟” 这些,字比旁边的德语、英语大得多特别显眼。
当地人说这是因为中国游客多,方便提醒大家守规矩。可换个角度想,要是在故宫门口立个大大的英文牌子写 “禁止乱扔垃圾”,中文小字在下面,外国游客肯定也会觉得不舒服好像自己成了 “重点关注对象”。
英国的做法一开始看着挺友好商场招牌加了中文指引,货架上挂着中文标签。可仔细一看翻译得很生硬。“Please do not jump the queue” 被译成 “不得随意插队”,“不得” 两个字让人感觉像在被教训。
有些商店的中文提示更像规矩清单:“不得讲价,不得大声喧哗”,游客调侃说这哪是欢迎,分明是先给个下马威。更让人无奈的是不少标语有错别字或语序混乱,一看就是用翻译软件随便弄的根本没用心。
韩国的情况更直白甚至有点刺眼。济州岛景区的公共厕所门口,贴着 “禁止随地大小便” 的中文标语旁边连其他语言版本都没有。
首尔明洞还有餐馆直接贴 “中国人禁止入内”,老板说不想接待没素质的人。游客本来是来消费的,看到这种牌子,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有的干脆取消了行程。
有人说这些标语是因为个别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比如乱丢垃圾、大声喧哗。
确实出国后每个人都代表着国家,少数人的不当举动可能会影响整体印象。
但把所有中国游客都放进 “不守规矩” 的框里,对大多数守规矩的人来说太不公平了。
这些标语背后有偏见也有无奈。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被放大后,就成了整个群体的标签。
而有些商家遇到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贴标语没想过这会造成隔阂。全球旅游业也有责任,只负责把游客送过来,却很少做文化引导加剧了误解。
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的理解和改变。我们出国时要多注意言行,尊重当地规矩,这既是尊重别人也是保护自己。
而接待游客的国家和商家,也该用更包容的方式沟通,别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标语制造距离。
旅行的意义是看不同的风景交不同的朋友。希望以后在国外看到的中文,更多是欢迎和指引,而不是冷冰冰的警告。这样大家玩得开心也能让世界看到更真实的中国。
下一篇:23道 特色旺销融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