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庆市丰都县的一家麻辣鸡加工厂,一场工人与机器的“协奏曲”正在上演:在刀片与案板碰撞的“噔噔”声中,工人将鸡肉精准分割;真空包装机“滋滋”作响间,一袋袋色泽诱人、油香四溢的丰都麻辣鸡新鲜出炉,通过冷链物流奔向全国各地的餐桌。
麻辣鸡是丰都传统特色小吃,富有浓厚的巴渝文化底蕴。如今,它已从街头巷尾的小食摊,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800余家实体门店、年营业额超7亿元的大产业,成为丰都县一张亮眼的“味觉名片”。
品质为先,守住舌尖美味
“做好丰都麻辣鸡,原料是关键。”丰都县麻辣鸡产业协会会长范淑英道出美味密码,原料须选用林下散养6至8个月的跑山鸡,这种土鸡肉质紧实,造就了入口脆嫩、鲜香味浓郁的独特口感。
坚守手工切片技艺,保证了鸡肉嚼劲十足。“我们目前95%的生产环节已实现自动化,但切片必须由人工操作。”重庆渝都麻辣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厂长杨家辉解释道,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将鸡肉精准切割至3毫米左右的薄片,“这样既整齐美观,又确保鸡肉更加入味,提升了整体口感”。
7月17日,在重庆市丰都县的一家麻辣鸡加工厂里,工人正在将整鸡切割成块。新华社记者雷明宇 摄
让食客们欲罢不能的麻辣滋味,则源自丰都麻辣鸡的“灵魂”调料。范淑英告诉记者,丰都麻辣鸡以麻辣为主打味,调料使用当地土花椒提炼的花椒油,搭配5种辣椒、3种花椒与28种天然香料炒制而成。入口瞬间,层次分明的“麻辣三重奏”便席卷味蕾:初尝麻香扑鼻,细品辣味回甘,余韵醇厚悠长。
“丰都麻辣鸡正是以肉质细脆有嚼劲、色泽红亮鲜艳、味道麻辣鲜甜等特点,征服了无数食客。”范淑英说。
技术护航,破解保鲜难题
要让丰都麻辣鸡跨越巴山蜀水、香飘全国,除了严把原料关、保证地道口感,突破保鲜技术瓶颈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走进全封闭式的麻辣鸡生产车间,光洁无缝的耐腐蚀壁板可抵御高强度消杀;臭氧杀菌系统与新风系统协同运作,打造了近乎无菌的安全环境;全自动清洗机、液压式自动蒸汽锅等设备有序运转,大幅提升了自动化生产水平。
7月17日,在重庆市丰都县的一家麻辣鸡加工厂里,工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雷明宇 摄
“通过建造标准化车间、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我们在延长食品保质期方面不断实现技术性突破,为丰都麻辣鸡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范淑英说。
同时,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促进丰都麻辣鸡产业发展,2024年10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丰都麻辣鸡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为这一地方美食确立了涵盖原辅料、感官要求、微生物限量等全方位的安全技术规范,推动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还引进了新型冻眠设备,30分钟即可将加工后的麻辣鸡快速冷冻,实现高效锁鲜。”丰都县麻辣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文康说,“经冻眠技术处理的产品,保质期从冷冻30天左右延长至6个月,解冻后口感还原度高达95%以上。”
从地摊美食到全国飘香,技术赋能让丰都麻辣鸡突破了地域限制。“我们将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建设检验检测中心、统仓统配中心和辅料分拣配送中心,让这一巴渝风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丰都县商务委员会负责人说。
渠道多元,香飘千家万户
原料保证口感、技术锁住风味。如何让远方的顾客方便快捷地品尝到“丰都味道”?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7月17日,在重庆市丰都县的一家麻辣鸡加工厂里,工作人员在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雷明宇 摄
在距离丰都县城100多公里外的重庆观音桥步行街,涂鸦风格的麻辣鸡移动售卖车前排起了长队。依托“前置仓”与移动终端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重庆城区的市民也能随时品尝到来自丰都的麻辣鸡。
“前置仓”位于城区,集城市中央厨房和转运配送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既是麻辣鸡的区域配送站,也是品牌的销售旗舰店。“我们以移动售卖车为节点,以前置仓为枢纽,通过数字技术串联成网络,实现覆盖全域的移动零售。”杨家辉表示,移动售卖车还开向了成都和昆明等地,每个点位日均出摊3小时、销售额超千元。
移动售卖车前人声鼎沸,麻辣鸡的线下门店和直播间里也同样火热。“麻辣鸡可以下酒、拌饭,消费场景丰富多样。我们还在不断发展新的销售模式,推动麻辣鸡香飘全国。”范淑英说。(记者吴梦桐、雷明宇、周滨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