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迎新
创始人
2025-07-24 06:13:13
0

航拍北京中轴线。 本报特约摄影 马文晓

本报记者 李祺瑶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匆匆1年,管弦乐奏响中轴京韵,前门飘来咖啡香气,老戏楼上演时尚大片,网红龙脊公交载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领略文化遗产保护为古老中轴带来的全新活力。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文本团队负责人,他曾多次表达观点,申遗的最终目的是让文化遗产最核心的价值“活”起来,成为社会的精神财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令他兴奋的是,这个观点正在照进现实,“中轴线保持着强大生命力,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文化遗产融入日常

随着申遗成功,坐落在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参观热潮持续不断。

作为该馆馆长,薛俭每个开放日的“小确幸”,就是看到观众走进博物馆,了解中轴故事和北京历史。

太岁殿展厅升级了,薛俭有空儿就会主动担任志愿讲解员。有观众笑着评价,“这是馆长提供的深度游服务”。

“大家抬头看,这就是有着‘最美天花板’美誉的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也是古建馆的镇馆之宝。照明系统更新了,您可以清楚地看到,藻井中精雕了68座天宫楼阁。顶板上的明代仿唐代星宿图,绘有1400多颗星星,可谓琼楼玉宇、满眼星河。如果您感兴趣,可以数一数。”

乘着申遗保护工作的东风,先农坛的历史风貌逐步恢复。从太岁殿到素有“一亩三分地”之称的耤田,再到去年开放的神仓院落和庆成宫,开放面积不断扩大,观众量更是成倍增长。

这条线上,更是“顶流”辈出。最火的两个文创都堪称现象级。一个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今年3月底的销量就已经突破100万件,带动凤冠IP全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跨越亿元,创下该馆近20年来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另一个是古建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980万元,带动该馆文创产品销售总额突破3450万元。

好的文创让观众可以把中轴故事“带回家”,也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观众“带回博物馆”。以凤冠冰箱贴为例,在这件成人手掌大的文创带动下,九成以上国博观众都会去参观展出凤冠文物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

展厅里,古代珍藏以时间为序排列,等待观看这件明代凤冠的观众,队尾经常排到“宋元”,甚至更早。

移步间,观众穿越时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当观众举起手机和相机,定格下文创与文物同框的画面时,古与今,甚至是与未来的大门打开了。

薛俭说:“观众的热情,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创新。未来,古建馆的开放面积将由现在的8万平方米扩大到20万平方米,我们希望持续挖掘先农坛的文化元素,让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

700余岁中轴线添新看点

700余岁的中轴线,新看点不断。爬长城、看故宫、吃烤鸭、逛中轴线,已经成为北京游玩新“四件套”。

永定门城楼前的小广场,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团体游客可以预约登城楼。

“最近1年来,永定门城楼的接待量持续增加。”东城区文物研究中心综合部部长田雯雯说,这里举办了多场活动启动仪式。2025年东城区文化探访活动也在这里启动,通过发布10条文化探访线路、组织“1+N”沉浸式体验活动,展现文商旅科体深度融合的新图景,做好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半篇文章”。

先农坛庆成宫,经常会举办不同主题的音乐会,推出夜场活动。神仓院落内,“一亩三分好吃店”开业,一系列与“吃”和传统农耕文化有关的文创产品,让观众饱口福享眼福。

当下,中轴线周边可以找到30余处类似露台。鼓楼西大街33号,人们喝咖啡、吃西餐,坐拥全景钟鼓楼;赵府街20号,被打造成天然的戏剧舞台,素描喜剧、剧本演读等时常上演;隆福大厦屋顶,宛若空中四合院,国际时装秀、文化沙龙轮番登台……

一处处中轴观赏新视角下,人间烟火慢品,万事岁月静观。

故宫博物院恰逢建院百年,“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彩画千年——中国官式彩画传承与创新展”“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等大展精彩纷呈。不仅中国游客,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也穿起汉服,徜徉在古建筑群,打卡拍照。

一座万宁桥,跨了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与大运河。古桥上,车水马龙。古桥下,流水潺潺。

中轴线上的一条条文化探访线路将网红打卡点串珠成链。

公众“续写”中轴故事

中轴线最北端,钟鼓楼重启“时间秩序”。鼓楼一层,“时间的故事”展厅,数字技术助力,古老的“晨钟暮鼓”重响,青少年观众扎堆。VR(虚拟现实)体验区,家长带着孩子感受“中轴奇妙夜”。

“我们特意趁暑假带孩子来北京旅游,中轴线是必逛的。”观众黄女士一家来自广东,她说,“我在社交平台做了充足的功课,对鼓楼的击鼓表演和夜场活动非常感兴趣。真到了鼓楼才发现,还有更精彩的!我和孩子都收获颇丰。”

“最近1年,青少年研学团队数量持续上升。大家很愿意参与体验活动,深入了解北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副所长余慧举例,“我在鼓楼”生活节系列活动会定期举办小型音乐会、放映电影等,“我们还运用VR技术设计了一款《时枢秘钥》解谜游戏,邀请观众一起探索中国独有的时间文化。”

2025年故宫—香港青年文化从业者“文化+科技训练营”最近启动。4所香港高校的大学生和故宫博物院的青年员工将化身斜杠青年,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不只是在15处遗产点里,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中轴线上,发挥所长,续写生生不息的北京故事:大栅栏街道携手前门街道,推出“中轴线文化探访路线”,助力前门大栅栏商圈发展;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采用新型仿古铛铛车,分日游、夜游双线运营,邀游客沉浸式品读古都文化底蕴;天桥艺术中心“传统焕新计划”开幕,7部小剧场作品及4部公共空间作品将接连上演,一场融合古韵与新潮的文化盛宴就此展开……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创新推出了遗产监测公众参与项目。人人都可以成为遗产保护的直接参与者。过去1年,近1000名志愿者在钟鼓楼、万宁桥、正阳门、先农坛等处开启常态化的遗产监测巡检巡查,保障文物监测周周有数据。

7月上旬,该中心又发出邀请,希望公众为中轴线绘制文化地图、拍摄影像、创作微纪录片,共同守护壮美中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多吃动物血可以补血吗? 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但贫血还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
占领价值链高点:鸽肴创新背后的... 中山已经举办三届“鸽肴”大赛,图为中山市第二届“鸽肴”大赛现场。叶志文 摄 中山“粤菜师傅”获证超...
最怕吃这样的家常菜,太容易减肥... 在减肥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总是对那些高热量、高脂肪的美食敬而远之,小心翼翼地计算着每一口食物的热量。然...
中老年人别太省!少吃南瓜,多吃... 中老年人的饮食健康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还能增强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今...
三伏天要忌口,建议中老年少吃西... 三伏天,酷热难耐,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是个不小的挑战。饮食在这个时期尤为关键,西瓜虽爽口,但性凉,中老年...
原创 厨... 煎锅上的华尔兹 周末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在厨房的大理石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轻轻旋开燃气灶的旋钮...
陕西4日游玩指南,西安4天3晚... 西安,这座承载着十三朝兴衰的千年古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的西北部。从威严壮观的兵马俑...
去重庆要怎么规划路线?重庆4天... 重庆,这座被誉为“山城”、“雾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诱人的美食和热情好客的...
陕西四日游详细行程安排,去西安... 一直以来,我都梦想着能带孩子去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走走,让他亲身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
重庆最佳4天3晚详细旅游攻略,... 重庆,这座魔幻般的山城,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诱人的美食而闻名遐迩。从错落有致的高楼大...
“19度的清凉山城” 宜君县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薛凯岳 文/图 盛夏时节,当各地纷纷进入酷暑...
原创 多... #多少度的白酒算是好白酒?是不是度数要50度以上才算好白酒? 从酿造工艺的角度来看,高度白酒(通常...
原创 外... #外部酥松可口,内部柔软湿润的蓝莓司康简单做法! 在慵懒的午后,来一份自制的蓝莓司康,再配上一杯香...
原创 夏... 夏季天热出汗多,常吃5种零食,含钾高又解馋,天再热也精神十足! 随着夏季气温不断攀升,人体通过排汗...
原创 9... 在忙碌的生活中,一顿可口的家常饭菜,往往能带来满满的幸福感。无论是独自用餐,还是与家人朋友相聚,几道...
一杯荔枝冰酿为何能成为微博热搜... 炎炎夏日,喝上一杯冰饮,非常清爽。茶饮品牌爷爷不泡茶最近升级了其经典产品——荔枝冰酿,作为一款产品,...
三伏天使劲吃,一健脾,二消暑,... 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天气炎热潮湿,人体易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状况。中医认为,三伏天是养生的黄金...
来汉口 逛江汉—江汉区小龙虾烹... #俊俊导食#搜狐号是华中地区最有影响力,粉丝量最大的美食旅游自媒体平台 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弘...
原创 多... #多煮这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很好吃 在季节交替、气温多变的时节,感冒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