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人,去了趟浙江温州,有三个疑问一直不明白,忍不住问下
创始人
2025-07-22 18:04:33
0

说起来也是巧,六月初的时候,女儿幼儿园放了短假,老公说不如带爸妈出去走走,上海周边城市里,温州早听朋友念叨过,说那地方有山有海,吃食也独特,不像苏杭那么挤,便收拾了行李,一家五口自驾去了。从上海开过去四个多小时,车子一进温州地界,高速两边的景致就变了,不再是平原上整齐的稻田,而是连绵的青山,山坳里藏着白墙黑瓦的房子,远远看像水墨画里点染的景致,心里就先有了几分新鲜。

头一遭疑惑:这房子怎么都长着“走廊”?

我们先住到了鹿城区,想着离老城区近,方便逛逛。头天下午去五马街,刚拐进旁边的小巷子,我就愣住了。那巷子两边的房子,跟上海的石库门完全不同,二层三层的小楼,临街的一面都挑出个走廊来,木柱子支着,廊顶遮着,下头能走人,下雨也淋不着。我爸腿不好,走几步得歇着,见着这廊子,正好在底下坐了,看着来往的人。

“这房子怪有意思,咋都带个走廊呢?”我妈也好奇,伸手摸了摸那柱子,上头刷的红漆有些剥落了,露出里头的木纹,摸着粗糙,却透着股年月的厚实。旁边一个卖鞋垫的阿婆听见了,笑盈盈地说:“这是骑楼呀,老早以前就有了,温州雨水多,日头也毒,有个廊子,走路做生意都方便。”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那骑楼一间连着一间,走廊蜿蜒出去,像条长长的带子,把整排房子串起来。廊下有卖馄饨的摊子,有修鞋的师傅,还有几个老人坐着马扎子聊天,旁边放着鸟笼,画眉在里头扑棱翅膀。女儿觉得新鲜,在廊子底下跑来跑去,脚步声咚咚地响,跟上海弄堂里的 quiet 完全不一样,这里的声音是热闹的,带着生活的烟火气。

后来去了朔门古街,那里的骑楼更老,墙面有些斑驳,木梁上结着蛛网,可廊下的铺子照样开着,卖古玩的、做皮具的、卖本地小吃的,人来人往。我就想,上海的老建筑多是石库门,讲究个独门独户,关起门来自成一家,可温州的骑楼却这样敞亮,走廊是公共的,人在底下走,楼上的人探出头就能打招呼,这是不是跟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到底是先有了这样的房子,还是先有了这样的相处方式呢?这事儿我没琢磨明白,想着下次来得找个懂历史的人问问。

再一个疑惑:这鱼丸咋不是圆的?

要说吃,温州可真是个让我开眼的地方。在上海,我们家也常吃海鲜,但温州的吃法太不一样了。头天晚上在民宿附近找了家小店,老板推荐他们的鱼丸汤,我心想鱼丸谁没吃过,上海的鱼丸汤多是雪白的丸子,漂在清汤里,撒点葱花。可端上来一看,我跟我老公都对视了一眼——这哪是丸子啊,分明是一条条的,像小鱼一样蜷在汤里,汤是奶白色的,飘着香菜和醋香。

我妈先尝了一口,“哟,这味儿鲜得很,跟上海的不一样。”我夹了一条放进嘴里,不用嚼,舌头一抿就化了,是实打实的鱼肉味,带着点韧劲,汤里加了醋,去腥又提鲜。问老板这鱼丸是咋做的,他说用的是鮸鱼,去了骨刺,鱼肉剁成泥,加了盐和淀粉,用手捏着从虎口挤出来,直接掉进滚水里,所以形状不规则。“我们温州人吃鱼丸,就讲究个新鲜原味,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第二天去了菜市场,更是开了眼界。那菜市场里海鲜多得叫不上名,螃蟹、虾蛄、海螺堆成小山,还有一种叫“鱼饼”的东西,金黄的,切成片,看着像上海的午餐肉,可凑近闻是鱼香。买了一块尝尝,紧实有弹性,带着葱姜的香味,老板说这是用鲳鱼做的,煎一煎配粥吃最好。

最让我疑惑的是,温州人好像啥海鲜都能做成小吃。灯盏糕里包虾仁,猪脏粉里加蛤蜊,还有一种叫“江蟹生”的,是生腌的螃蟹,看着红通通的,我没敢吃,可我老公尝了说鲜得很,就是有点辣。我就想,同样是靠海,上海人吃海鲜讲究清蒸、红烧,突出个原汁原味,可温州人咋就能把海鲜玩出这么多花样呢?是因为过去海边人生活不易,得变着法儿吃,还是有啥独特的饮食文化?这事儿我也没弄明白,想着下次来得找个本地的厨子请教请教。

还有个疑惑:咋满大街都是“老板”?

在温州待了几天,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在商场里,还是在小巷子里,跟人聊天,三句不离“做生意”。在民宿跟老板聊天,他说自己除了开民宿,还在老家包了片山种杨梅,杨梅季的时候给上海的超市供货;在五马街买皮鞋,卖鞋的大姐说这店是她老公开的,她过来帮忙,他们老家全村人都在做鞋,有的在外地开厂子,有的在本地搞批发。

有天傍晚在瓯江边散步,遇见一个推着小车卖棉花糖的大爷,我女儿吵着要买,大爷手脚麻利地转着糖,跟我聊起来。“我儿子在义乌做小商品批发,我闲着没事,出来卖点这个,一天也能挣个百八十块。”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笑,透着股自足。在上海,街上也有摆摊的,但很少有人会主动跟你说家里还有啥生意,可温州人好像把“做生意”当成很平常的事,不管是大老板还是小摊贩,都透着股活络劲儿。

我老公说,早就听说温州人会做生意,“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可亲眼见了才觉得不一样。走在温州的街上,你能感觉到那种勃勃的生气,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不管是卖衣服的、卖鞋的、卖小吃的,老板都很热情,跟你介绍东西的时候,眼睛里是亮的。有次在一家小超市买水,老板看我们是外地口音,还跟我们推荐附近的景点,说“你们上海人见得多,但我们温州也有自己的好”,那语气里带着股自信。

我就琢磨,为啥温州人这么会做生意呢?是因为以前地少人多,不得不出去闯荡,还是跟他们的文化有关?我爸说,可能跟性格也有关系,温州人肯吃苦,脑子活,不挑活儿,从小就跟着家里学做生意。可具体为啥,我还是没弄明白,就像瓯江的水,看着平静,底下不知道有多少弯绕。

在温州待了五天,走的时候,后备箱里塞满了鱼饼、杨梅干、鸭舌,女儿还抱着个在街边买的小瓯塑摆件。车子开出温州的时候,回头看了眼那连绵的青山,心里有点舍不得。这趟来,没去啥著名的景点,就是在城里瞎逛,跟当地人聊天,吃了些地道的小吃,却生出了这许多疑惑。

这些疑惑,不像做数学题有标准答案,倒像是瓯江边上那些老房子的窗户,你隔着玻璃看里面的生活,能看见影子,却不知道里面的细节。可也正是因为这些疑惑,让我觉得这地方有意思,不是那种一眼能看透的风景,而是像本厚书,得慢慢翻。

我跟我老公说,下次再来,得去乐清看看雁荡山,去洞头看看海岛,再好好跟当地人聊聊,说不定能把这些疑惑解开一二。旅行这事儿,有时候就是这样,看了不一样的风景,吃了不一样的饭,遇见了不一样的人,心里存了些问号,反倒成了再去的念想。就像温州人做生意,讲究个“活络”,旅行也一样,别想着一次把啥都看明白,留些余味,下次再来,才更有滋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城记·BYD|兰州:谁信西行从... 黄河之黄,名不虚传。 7月18日离开兰州时正值清晨,在皇冠假日酒店23层拉开窗帘,一条黄色带状河流平...
风味觉醒时代,柳林酒业以“酒海... 文 | 蒋冰雁 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白酒风味的个性化也愈发重要,酒业消费逐步进入到品文化、品价值...
感受特色啤酒节 7月22日晚,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老城区会场(大鲍岛),不少市民在体验“加油站”式打啤酒,一旁还...
坐南京-巴黎航线都能吃上什么美... 飞机上也能尽享美食!7月22日,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机上餐食品鉴会,重点展示了近期开通的南京-巴...
这些不到20万的车,都堪比露营... 随着露营热潮的持续升温,一辆既能满足城市通勤又能胜任户外探险的全能座驾成为刚需。20万级市场中,新能...
鲜花、云海、草甸 四川米易“云...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近段时间,四川攀枝花米易县的马鹿寨有点“火”。夏日炎炎,马鹿寨的高山草甸一片绿意,...
白酒与音乐浪漫邂逅,国台与郎朗... 好的音乐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它能够跨越时间周期,打破心灵,让平凡的时刻变得动人难忘。 7月20日,大连...
白酒中有沉淀物,是品质”报警“... 古人饮酒讲究 “观色、闻香、品味”,《酒谱》中便有 “酒有沉渣,香不减而味愈醇” 的记载。 倒酒时,...
原创 0... 最近,外卖江湖可谓是风云变幻,一场激烈的 “大战” 让消费者们狠狠地过了一把 “薅羊毛” 的瘾。 上...
“中原豆腐第一宴”在中和豫宴圆... 7月21日,豆状元、中和豫宴与联合利华饮食策划联合举办“状元豆香,豫宴健康”豫菜品鉴宴,将豆腐这一沉...
原创 入... 老话说得透亮:“入伏不补,秋冬受苦”。为啥?这酷暑就像个“抽水机”,大汗淋漓间,不知不觉就把咱们体内...
找回“稳稳的幸福”:特发性震颤... 您是否因不自主的颤抖而感到困扰?那些不请自来的“手抖”,不仅影响着日常生活,更可能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与...
赵立坚为青岛国际啤酒节打cal... “与世界干杯,你会来吗?” 近日,赵立坚连发多条微博 为青岛国际啤酒节打call! 盛夏畅爽,啤...
原创 我... 夏天大家都喜欢吃各种的凉拌菜,在我们家素菜凉拌比荤菜凉拌更加受欢迎,尤其是凉拌茄子,是全家都喜欢吃的...
天津市宝坻区举办第九届津宝音乐... 7月18日至21日,第九届津宝音乐嘉年华在天津市宝坻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泰国、马来西亚的30支行进...
哈尔滨:“十八般凉艺”引客消夏 迎着3米高的奔涌“巨浪”,游客的欢呼与浪花的“轰鸣”交织,瞬间驱散了暑意——在哈尔滨波塞冬旅游度假区...
紫牛热点∣重庆万州一水上乐园漏... 扬子晚报网7月22日讯(记者 郭一鹏)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重庆市万州区威尼斯水上乐园漏电...
白城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指南:解锁... 想找片草坪晒晒太阳、带娃撒欢?想约上朋友野餐露营、记录美好瞬间?安排!白城市5处公园绿地正式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