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卖江湖可谓是风云变幻,一场激烈的 “大战” 让消费者们狠狠地过了一把 “薅羊毛” 的瘾。
上海某商圈,00后白先生抱着19杯免费奶茶的照片冲上热搜。这场由平台补贴引发的"0元购"狂欢中,有人晒出塞满冰箱的奶茶,有骑手日赚1700元,更有商家因爆单被迫歇业。
打开社交平台,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分享着自己在外卖补贴中的 “战利品”,从 0 元的奶茶到几块钱的大餐,这场由平台引发的补贴大战,就像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消费狂欢,热闹非凡。
可在这狂欢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一唠。
事情得从 7 月 5 日说起,美团率先打响了这场补贴大战的第一枪,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 “0 元购” 活动。在这个活动里,消费者只要完成一定的任务,就能用 0 元兑换喜茶、蜜雪冰城等热门茶饮。这可把大伙给乐坏了,谁能想到平日里十几块甚至几十块一杯的奶茶,如今能免费喝到。一时间,美团外卖的订单量呈爆发式增长,那些茶饮店的出单量更是高得惊人,取餐号常常排到几百甚至上千号。
这边美团刚热闹起来,淘宝闪购和京东外卖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战局。
淘宝闪购推出 “满 18.8 减 18.8” 的神券,这意味着原本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外卖,消费者只需支付几块钱就能到手。京东外卖也毫不含糊,推出了 16.18 元抢小龙虾,还免配送费的活动。这一系列的补贴政策,让消费者们彻底疯狂了。
在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网友们分享自己 “薅羊毛” 的战果。
有人兴奋地晒出自己 0 元囤了 19 杯奶茶和 6 份汉堡,冰箱都被塞得满满当当;有人一天点了 9 单外卖,从早餐到宵夜,顿顿不重样,还调侃自己 “喝到扶墙走”“一周胖 3 斤”。
据统计,活动峰值时日订单总量直接突破 2 亿单,其中美团达到 1.2 亿单,淘宝闪购也有 8000 万单。如此庞大的订单量,足以看出这场补贴大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多大。
那平台们为啥要下这么大血本搞补贴呢?
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京东外卖在今年 2 月带着 “商家 0 佣金 + 骑手全社保” 的诱人政策强势杀入外卖市场。靠着 “零佣金” 这一杀手锏,京东外卖迅速吸引了 20 万商家入驻,到了 6 月,订单量更是飙升到 2500 万单,这一数据已经逼近美团的四分之一。京东外卖的这一入局,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打破了原本美团和饿了么(淘宝闪购背后有饿了么的支持)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
美团和淘宝闪购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奋起反击。美团砸下重金推出 “0 元购”,淘宝闪购则狂发 188 元券包。它们这么做,归根结底是为了争夺 “即时零售” 这块大蛋糕。据相关数据显示,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高达 2 万亿,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自然引得各大平台纷纷眼红。
为了这场战斗,平台们烧钱的速度可谓惊人。
就拿 7 月 5 日这一天来说,美团和淘宝闪购合计亏损就超过了 10 亿元。美团每天放出 10 万份免单,按照每份免单平均 20 元来算,成本就超过 200 万。
京东外卖每晚拿出 10 万份小龙虾进行补贴,虽说靠着批发价下跌节省了一部分成本,但这补贴的力度依然不小。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平台们都明白,谁能在短期内吸引更多用户,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当消费者沉浸在"薅羊毛"快感,平台们为了市场份额杀得眼红时,鲜少有人关注背后的生态代价。
有两个群体却陷入了艰难的处境,那就是商家和骑手。
对于商家来说,订单暴增看似是好事,可实际上却苦不堪言。以某奶茶店为例,在补贴活动期间,一天接到了 1600 单,可算下来实收却只有 1000 元。利润被压缩得极低,甚至有些订单还出现了亏损。更让商家无奈的是,很多消费者因为补贴而来,只点低价商品,导致商家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到了临打烊的时候,店里还有 30 杯饮品因为消费者没来取而只能扔掉,这对商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某茶饮店长透露,周末爆单时原料损耗率高达30%,"鲜果茶隔夜只能报废";面对这样的情况,部分商家只能选择直接关门避战,以减少损失。
更讽刺的是,某用户晒出的0元咖啡订单下,站着时薪18元的兼职打包员。
骑手们也没好到哪儿去。订单量的大幅增加,意味着他们要更加忙碌地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的骑手一天要送 127单,虽然收入能达到 1700 元,但这背后却是付出了巨大的体力代价。他们连休息的时间都不敢有,生怕错过订单。
而且,由于订单量过于庞大,外卖系统时不时就会崩溃,一旦系统崩溃,骑手们就会被迫接收超量的订单,身心俱疲。
骑手小王在日赚1700元的狂欢后,因超时投诉被扣掉三天收入。
在这场外卖大战中,骑手们虽然看似赚了不少钱,但他们的辛苦和压力却鲜有人知。
说到底,这场仗哪是抢外卖生意,各平台分明是盯着未来2万亿的即时零售市场。
不过,正如人民日报说的:外卖补贴换不来忠诚。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这波羊毛倒是能薅个够,只是补贴一停,大家还是会挑性价比高质量又好的。
总之,最后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把烧出来的流量,变成真能留住人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