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这"气味浓重"的逻辑有多双标。榴莲那玩意儿确实霸道,开个缝整节车厢都得跟着遭殃,禁了我举双手赞成。可泡面招谁惹谁了?红烧牛肉味、老坛酸菜味,哪个不是打工人加班熬夜的精神慰藉?再说了,高铁餐车卖的鱼香肉丝饭,那股子油腥味飘起来,不比泡面穿透力强?怎么不见规定说"请勿食用盒饭"?合着只要钱到位,油烟味就是"人间烟火",老百姓吃口泡面就是"污染空气"?
更搞笑的是所谓"密闭空间气味难散"的说辞。高铁车厢是密封的,没错,但空调系统是摆设吗?飞机比高铁还密闭,咋不见航空公司禁泡面?人家还知道在餐点时间提供热水让乘客泡呢!说到底,不是气味散不去,是有人不想让它散。你想想,要是大家都自带15块的泡面,谁还买50块一份的"移动米其林"?那餐车上堆成山的冷冻盒饭卖给谁去?
别跟我扯什么"为了多数乘客体验",真要为乘客着想,先把那盒饭质量提上去。去年我坐高铁买过一份35块的"香菇滑鸡饭",打开盖子一看,鸡肉比指甲盖还小,米饭硬得能硌掉牙,菜叶子发黄发蔫,合着我花35块买了份"减肥套餐"?后来学乖了,自带泡面,结果刚撕开调料包,乘务员就过来"温馨提示":"先生,这边建议您去餐车食用哦"——餐车?餐车不也是密闭空间?合着餐车的空气是特供的,能自动过滤泡面味?
有人说"禁食泡面是怕影响他人",这话听着没毛病,可执行起来全是漏洞。上次我邻座大哥啃了三个卤猪蹄,那股子肉腥味混着汗臭味,差点把我送走,咋不见乘务员去管管?前几天刷到个视频,大妈在高铁上跳广场舞,音响开得震天响,也没见规定说"禁止在车厢蹦迪"。怎么到了泡面这儿,就突然成了"众矢之的"?说到底,还是柿子捡软的捏——跳广场舞的大妈惹不起,啃猪蹄的大哥不好惹,只有老老实实吃泡面的打工人,最好欺负。
铁路部门总说"我们在改善餐食",可改善了这么多年,除了价格越来越高,味道越来越差,还有啥进步?前阵子推出的"网红自热米饭",68块一份,网友评价"不如便利店10块钱的便当";后来又搞"扫码点餐",结果系统卡得像老年机,等半小时餐还没送到,饿得眼冒金星。与其花心思禁泡面,不如把这功夫用在正地方——把盒饭降到20块以内,味道做得比泡面强点,谁还费劲吧啦带泡面?
最让人恶心的是某些人说的"坐高铁就该有坐高铁的样子"。怎么着?坐高铁就得饿着肚子?还是必须花高价买难吃的盒饭,才能彰显"高端"?高铁本质上是公共交通工具,不是五星级酒店,凭啥剥夺普通人吃泡面的权利?农民工大哥为了省钱,带桶泡面当午饭,咋就"没样子"了?学生党赶火车,啃个面包配泡面,咋就"影响市容"了?这些人怕是忘了,高铁票价里可没包含"强制消费盒饭"的费用,凭啥花了钱还得受气?
有人可能觉得"不就一碗泡面吗,至于这么较真?"可这不是泡面的事,是老百姓的"吃饭权"被随意侵犯的事。今天能禁泡面,明天就能禁面包,后天说不定连矿泉水都得买车上的。去年就有地方火车站禁止乘客带自热米饭,理由是"存在安全隐患",结果转头就卖起了30块一份的自热火锅——合着你们卖的就没隐患,我们带的就有?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操作,吃相也太难看了。
说到底,高铁禁食泡面,禁的不是泡面,是普通人"花最少的钱,吃口热乎饭"的权利。铁路部门与其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做文章,不如想想怎么把服务搞好:要么把盒饭价格打下来,味道提上去;要么开放车厢饮食区,装个好点的通风系统;实在不行,学飞机搞"付费选餐",20块一份的经济餐,50块一份的豪华餐,让乘客自己选,总比现在这样"禁这禁那"强。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谁不想在高铁上吃点好的?要是盒饭能做到20块钱两荤一素,热乎又好吃,谁还愿意啃干面包、泡方便面?可现实是,铁路部门一边赚着高价票钱,一边用难吃的盒饭收割乘客,现在连泡面都要禁,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希望铁路部门能早点明白:老百姓坐高铁,图的是方便、实惠、舒心,不是来当"待宰的羔羊"。与其花心思琢磨怎么禁泡面,不如多花点功夫改善服务——毕竟,民心不是靠"禁"来的,是靠"暖"来的。哪天高铁盒饭能做到"物美价廉",不用你禁,大家自然会把泡面扔进垃圾桶。可要是继续这么"一刀切"下去,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寒心:连一碗泡面都容不下的高铁,还能容得下老百姓的民生需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