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湿气最重的时节,也是调理体质的“黄金窗口”。不少人习惯贴敷“三伏贴”,或是通过运动排汗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不过,所有人都适合贴三伏贴吗?三伏天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呢?
建议每次贴敷“三伏贴”间隔10天
专家介绍,今年“三伏贴”的贴敷时间是7月20日到8月18日。最佳时间窗口为每伏的前三天内任选一天,进行贴敷,最好每次贴敷间隔10天。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以皮肤感觉耐受为度。2岁以下儿童以及孕妇不建议使用三伏贴。不过,对于两岁以上,体质差、易感冒、患有鼻炎、咽炎的儿童来说,适当贴三伏贴,有利于身体健康。
有发热流涕等症状儿童需暂停贴敷
不过,专家也提示,儿童贴敷“三伏贴”需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贴敷后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出现小水泡,均属正常现象。但如有严重水泡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对于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或皮肤有破损及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此外,2岁以下婴幼儿皮肤娇嫩,不宜贴敷。如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儿也应暂停贴敷。
“夏练三伏”需避开10—16点高温时段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高温使得人体基础代谢率随之升高,不少人希望借此达到快速减脂减重的目的。不过专家提示,夏季户外运动是把“双刃剑”,需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10点至16点的时段,暑气正盛、紫外线强,应避免户外活动。建议在清晨5时至7时或傍晚18时后进行运动。
其次,运动中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建议每隔15~20分钟补水100-150mL,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口渴感是身体已经出现轻度脱水的信号。
建议多食用冬瓜薏米等除湿食物
饮食方面,三伏天建议大家多食用冬瓜、黄瓜、薏米、红豆等天然除湿的食物,或是羊肉、鸭肉等祛寒、消水肿的肉类。
在山西高平,当地有在三伏天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再和红糖搅拌后食用的习俗。这种食物被称为“伏姜”,也可有效驱除体内的寒气。在云南保山,当地习惯于将一张张带着露珠的荷叶采下,再把整只鸡放入荷叶中蒸制,清香化解了油腻,在三伏天来上一口,十分滋补。湖北洪湖的人们则将饱满丰腴的莲子,研究出不少吃法,视为夏日里的解暑良品。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