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黄崖子老作坊内的雕塑。
乔家大院正门。
□文/摄 张启东
今年暑期,家住肇州的我决定来次周边一日自驾游。选地儿的过程中,忽然想起在绥化上学时,每次路过兰西县,车窗外,远处都能看见那耸着宝塔的小山,匆匆驰过的波光粼粼的呼兰河,这么多年都没机会驻足欣赏,于是,定点兰西。又上网一搜,原来兰西的可去之处还真不少,其中热推的是“黄崖子民俗公园”,国家AAA级景区。介绍中的“乔家大院”跟电视剧《乔家大院》重名,这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为了保持新鲜感,我没有再详查。
跟着导航上绥兰路前行几公里,就到了黄崖子村的入口处。一座重檐仿木质门坊巍然挺立,顶层设计为东北老民房檐窗样式,刻有“黄崖子民俗村”几个土黄大字。门坊左侧两个圆滚的粮仓,像戴着草帽的大胖墩儿,他们的肚皮上勾画着文字图案:“怀旧之旅,一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原来,入口距村子还有几里路,这门坊和粮仓就像远道出迎的父老乡亲,我心头的暖意隐隐升起。
临近村口处,又过一座仿古单檐门坊。进入村子,主要村道两旁的民房院落墙头,都用茅草苫盖装饰,整齐舒展,自然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按指示牌指引,经过一个繁体门字造型、挂钱儿和打开的书本组合的雕塑,立即右转,就到达村中心文化广场。我下车的空儿,又开进两台旅游大巴,下来一大群人,广场一下热闹起来。我想,一个村子居然能引来旅游团,看来不可小觑。
随人流出广场东行不远,一座顶部东北民房样式的门楼耸立。门楼上刻“黄崖子老作坊”。进去,院子南侧房屋分设着豆腐坊、老粉坊、豆包坊和烧酒坊等东北传统老作坊,展示着制作的流程和工具,让传统工艺得以立体保存和延续。院子北侧为木质长廊式休息餐饮区,纯实木长桌长凳,廊檐外侧,椭圆红灯笼轻摇,使这一处看起来既纯然又喜感,不失为拍照打卡的佳选。而专门的留影处为庭院西侧的“光阴故事”背景墙,墙底色瓦蓝,一侧仿树木造型,沿墙摆设贴有福字的大小、高低、圆扁不一的瓦缸坛罐,极具艺术感,拉满了光阴的记忆。院子东侧为民居室内展示。推雕花门而入,迎面是一整铺东向大炕。炕上置方桌、火盆、针线笸箩、炕南侧格柜摆着挂钟、马灯等老物件,营造出浓郁的老东北风情味道。
在此品尝过纯正香浓的豆浆,出院门随人群继续东行二三百米后就到达核心景点——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宅门为屋宇式,门楣、门扇及两侧刻有家训楹联,国家AAA级景区标志闪光耀眼。跨进门槛,脚下依次排列着蝙蝠、铜钱、仙鹤造型的圆形图案,意为福禄寿三星俱全。穿门厅,过影壁,一座大院豁然眼前。整个大院地势北高南低,场院北侧,前后三进正房,东西四纵厢房。第一重正房中间挂有“济善堂”的牌匾,走进去,中心位置展示着当年乔家开仓放粮的胶像人物雕塑场景。东墙贴有乔氏前几代族人照片及乔氏家训,历史的真实与沧桑感悠悠而来。西墙布置为乔氏家史,从中得知:大院始建于十九世纪初,乔恒章三兄弟从山东迁徙至黑龙江兰西县定居,通过农耕和商贸逐渐发展为地方望族。而现在所见,为2016年结合电视剧《闯关东》的部分情节,复建的民俗文化景区,再现了当年乔家的生产生活场景。
第二座正房为“德孝堂”,主要展示了乔家子弟敬拜长辈的情景,体现了家风中的德孝思想。第三座正房“明德堂”,摆放着字画等器物。东墙连环画,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伪满时期,乔家族人乔德富坚守民族气节,拒绝为日本人做事最终被杀害的故事。这为乔家辉煌的家族史又增添了厚重一笔。明德堂东间房屋,展示了卧室起居情形,西间婚房,再现了当年洞房场景。整个院落东西两侧为功能性用房,包含账房、堂屋、长工屋、酒伙坊、炮楼等,让人感受到当年乔家的望族气象。回头再望,仿佛从历史中穿越而出。虽然是复建,但其历史和民俗文化价值却丰厚饱满。
出乔家大院,我们正位于东北民俗景观大道上。据介绍,大道两侧建有再现关东民俗民风的景观雕塑60余组……你看,卖瓜的老汉,笑容憨憨:做手影的祖孙,其乐融融。磨菜刀、钉马掌、锔大缸、杀年猪、做大酱等一系列塑像群,生动地再现了早年间农村生活。塑像和村民院墙上的图文相得益彰。漫步在民俗大道之中,生动、质朴的童年记忆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悠远的民俗风情画卷。
赏玩间,发现路边立一标牌,东西方向分别指示着“崖米乐谷”和“露营”。我本以为已应观尽观,却没想到还有洞天。这时,一年轻人从庭院走出,我迎上去一探究竟,年轻人热情介绍。询问得知:这村中还设有“民俗文化博览馆”“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挂钱儿展览馆”等。距村子不远,还有“崖米乐谷”“露营地”等露天活动游乐场所,深受年轻人和孩子们的喜爱。原来,这里不但民俗历史丰富深厚,时尚多元的游乐项目也走进了乡村,生动诠释了民俗历史文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完美融合。
景不可赏尽,留一些期待再来。黄崖子民俗村享有的“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示范点”“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等荣耀,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