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X贝事件,“预制菜”在国内成了最热的话题之一。有人说它是餐饮业的未来,有人却觉得这是餐桌的危机。身处不同文化的我,亲身经历了中西两种饮食模式的差别,也越来越有了新的体会。
在我原来的城市,十多年前餐厅里大部分还是现炒,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用预制菜。可到了今天,八成甚至九成的餐馆都依赖工厂化加工的肉类、蔬菜和调料。
厨房的功能越来越弱,很多菜只需从冰箱里拿出,加热,再撒上浓油重盐的调料,就能端上桌。
西班牙的冷静态度与食品安全文化
三年多前我来到地中海小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里的食品安全透明可靠。
第一超市的严格管理
水果、酸奶、牛奶,全都有清晰的保质期。今天到期的马上打折,明天到期的今晚下架。超市老板娘告诉我:如果查到一次卖过期食品,超市可能直接关门,还要重罚。过期食品都会统一回收销毁,不会再流入市场
第二“盲盒”文化
当地的酒吧、熟食店会把当天卖不掉的食品打包,三分之一的价格出售,比如3.99欧元买到15个面包和3个披萨。唯一的条件是——必须当天吃掉。这样既减少浪费,也让消费者得实惠。
第三鸡蛋的保质期管理。
超市的鸡蛋都贴着有效日期:还有七天到期卖原价,还有三天打七折,只剩一天立刻下架。顾客永远不会买到过期产品。
中国和西班牙的饮食模式,折射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逻辑:
中国:快节奏生活,预制菜满足了效率和规模化的需求,却让餐桌失去了“烟火气”;
西班牙:慢生活文化,坚持新鲜与手作,把吃饭当作社交与享受,宁可花时间,也不要被工业化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