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西部,有一个地域,东西跨度大约2800千米,南北宽度从300千米到1500千米不等,面积大约达到250万平方千米,占据了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片神秘的土地就是青藏高原。在许多人眼中,青藏高原仿佛是一片被冰雪和冰川覆盖的荒凉之地,似乎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难以与文明相关联。然而,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正是这片看似荒芜的高原,间接地滋养着中国14亿人口的生活。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和“第三极”。它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处亚洲的心脏地带,南部连接着喜马拉雅山脉,北界则是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西边与帕米尔高原接壤,东边则延伸至秦岭和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总面积达到了250万平方千米,其地形大致可以划分为羌塘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六个区域。从地质演变的角度来看,2.8亿年前的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直到大约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亚欧板块逼近,在两者的剧烈碰撞下,青藏高原逐渐向上隆起,脱离了海面,形成了今天的陆地。
大约在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再次引发了强烈的地质运动,这让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迅速上升,藏南、藏北的平原也逐渐转变为高原。那个时期,青藏高原不仅有广阔的湖泊和河流,还有雄伟的山脉和冰川,气候湿润,森林覆盖广泛,高原的地貌逐步接近今天的面貌。大约在一万年前,青藏高原的抬升速度更为迅猛,曾达到每年7厘米。如此的地质演变和气候变化,最终塑造了如今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至今这片高原依然在持续“升高”,因此它也被誉为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
深入了解了青藏高原的历史后,我们可以再探讨它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耕文明的兴起与气候密切相关。俗话说“靠天吃饭”,正是指气候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境内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北方属于温带气候,而南方则是亚热带地区,具有适宜耕作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华东、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平原,非常适宜农业大规模开垦。
中国适宜农业发展的气候,离不开青藏高原的巨大影响。青藏高原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它在大气对流层的中低部位就像一座庞大的“岛屿”,成为影响中国气候的重要因素。印度洋的水汽流经青藏高原南侧后,逐渐升温,并转变为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着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每年来自印度洋的湿气增加了中国南方的降水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江南和华中地区大多位于北纬30°线上。如果我们看看世界地图,会发现这个纬度附近的地区,如撒哈拉沙漠、阿富汗沙漠等,几乎都属于极端干旱的区域。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存在,西南季风可能会直接影响中亚地区,而不至于拂过中国南方。假设没有青藏高原的屏障,原本高温的夏季气候将会加剧,降水稀少,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以及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可能也会和撒哈拉沙漠一样变成一片荒凉的沙漠。
幸运的是,青藏高原的庇护让中国的北纬30度地区免于干热季风的侵袭,保持了相对湿润的气候。因此,青藏高原成为了我国气候的“调节器”,它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导入南方,有效保障了丰沛的降水资源,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在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之外,青藏高原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堪称“宝藏”之地。青藏高原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水资源不仅以河流和湖泊的形式存在,还包括地下水和冰川融水。青藏高原总共有1500多个湖泊,其中有300多个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总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公里,占据了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青藏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家园,纳木措、色林措等也是重要的咸水湖。除此之外,长江、黄河的源头都位于青藏高原,这两条河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澜沧江、湄公河、怒江等东南亚和南亚的主要河流,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因此青藏高原也被誉为“亚洲水塔”。可以说,青藏高原滋养了中国及整个亚洲多个民族。
那么,青藏高原为何能够被称为“亚洲水塔”呢?这主要得益于它特殊的气候条件:青藏高原常年气温低于零度,夏季最高气温也不过20℃左右,这使得该地区的冰雪融化水汇聚成河流,而极低的气温又减少了地表水的蒸发量。因此,青藏高原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区。根据统计数据,青藏高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达到6386.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占比28.35%。此外,青藏高原的冰川储备占到了亚洲冰储量的近30%。
除了水资源外,青藏高原的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由于海拔高,水流在从高山流向低地的过程中产生巨大落差,长江和黄河的中上游地区蕴藏着大量水能资源。中国的葛洲坝、三峡大坝等水电工程,虽然没有直接建设在青藏高原上,但其水能利用的效益,仍然得益于青藏高原带来的高海拔落差。
青藏高原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由于人类活动较少,这里的动植物得以较好地保存和繁衍。这里的陆生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已知的物种约有1047种,占中国陆生脊椎动物总数的近44%。而且,青藏高原还是众多珍稀濒危植物的栖息地,有超过170种濒危植物。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维管束植物达到1500属、12000种以上,约占中国总属数的50%。
此外,青藏高原地下资源也十分丰富,已发现的100多种矿产资源中,近70种出自青藏高原。其中,铬、铜、铅、锌等矿藏储量丰富,另外,银、金、锡等贵金属矿也有一定储量。而且,青藏高原的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年辐射量高达5000~8500兆焦耳/平方米,尤其是65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的地区,其光照充足,季节分布均匀,适宜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不仅在气候调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为中国和亚洲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及太阳能资源。它是中国的自然宝库,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撑。青藏高原与内地的文化和历史密切相关,它不仅滋养了14亿中国人,还间接促进了整个亚洲地区的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