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面与刀削面:悠悠麦香绕三晋
创始人
2025-07-23 08:43:28
0

刘鹏展示龙须面技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张龙弯刀削出三棱面 郭苑甫 摄

中国烹饪大师韩建忠(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走南闯北的人,论及华夏美食,山西面食是一座无法绕行的高山。它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凝结智慧的舌尖艺术。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孕育的璀璨面食文化,早已融入三晋儿女的血脉。其中,龙须面和刀削面尤为耀眼。2008年,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须银丝系古今

龙须面,曾是宫廷珍馐,后流入民间。因面条细若游丝,绵长不断,状似龙须,得名龙须面。韩建忠,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柔软的面团中,他倾注了四十载的心血。日复一日地揉、搓、抻、拉,汗水浸透衣衫,终将龙须面“细若游丝,绵长不断”的拉制神技锤炼至炉火纯青。

韩建忠徒弟王张龙,同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介绍道:“龙须面是功夫面,极其考验面艺师傅的手上功夫。品尝龙须面,可谓是难得的味蕾享受,而其制作过程,更是一场视觉盛宴。”

7月21日,王张龙现场演绎龙须面制作技艺。他用水精准调和上好面粉,快速将面团揉匀搓条后,便进入“抻”与“卷”的循环。只见他气定神闲,双手扣面,双臂舒展,手腕轻旋,如凤凰展翅,似双龙摆尾。随之,面条一扣变两股,两股化四缕……力道均匀,行云流水。面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韵律中“活”了起来。待其细若极致,移至案上,手腕轻抖,面条如银色瀑布自九天倾泻,丝丝分明,哗然泻落,蔚为壮观!煮熟的龙须面,根根分明,柔韧爽滑,麦香纯粹。浇上鲜醇高汤,佐以老陈醋、辣椒油、葱花,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老人过寿或者家人团圆聚餐时,龙须面必定会最后上场。”王张龙介绍,在晋阳大地,龙须面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吉祥与情感的象征。寿诞之喜、团聚之欢,一碗细长不断的龙须面,承载着人们最真挚的祝福——祈愿长寿,庆贺情谊永存。

柳叶乘风落玉盘

如果说龙须面以其精妙考究的工艺被称作山西“功夫面”,那么刀削面则以其豪放的制作、鲜明的线条和筋道的口感,成为三晋大地最耀眼的招牌。倾注毕生心血,韩建忠深得“飞削”技艺的精髓。

刀削面的灵魂,全在“削”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鹏,亦是韩建忠的得意门生,他深知其中门道:面团需经严苛工序,精准的水面比,搅成面穗,千揉万搓至筋道光泽,覆布醒发,复揉至外柔内韧,方成合格的“枕形”面团。

制作时,师傅立于沸腾的锅前,左手稳托面团,右手持特制弯刀。薄刃锋利,目光如炬,手臂挺直,手腕稳定。手起刀落,快如闪电,刀光划出清冷弧线。弯刀紧贴面团掠过,瞬间削出柳叶形面片,中厚边薄,棱角分明。面片如离弦之箭,似纷飞雪花,划着优美抛物线,精准跃入沸水。整个过程,面叶穿梭飞舞,宛如流星追月,在热气中交织成白色光带。落汤瞬间激起白浪,似银鱼欢腾翻飞。“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这几句民谚,正是“飞削”绝技的生动写照。

刘鹏凭借这手出神入化的刀削面技艺,将“柳叶乘风,银鱼落水”的豪放演绎得淋漓尽致。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曾带领全晋会馆的面点师傅,向世界展示了这令人叹为观止的飞刀技艺。其间,他用精湛的刀工、根根分明的三棱面,以及秘制卤汁,彻底征服了中外游客,刀削面日销上千碗,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让世界领略了山西面食的非凡魅力。来自山东的一名游客表示,刀削面制作技艺神乎其神,咬头筋道,让人念念不忘。

古韵长街飘面香

一缕龙须面,缠绕宫廷遗韵与长寿祈愿;一碗刀削面,挥洒黄河豪迈与故土眷恋。其制作看似朴实,却蕴含匠人的深厚情感、智慧与近乎苛刻的坚守。那千钧之力下的细若游丝,电光石火间的棱角分明,是时间、汗水与专注的结晶。

近年来,韩建忠多次代表山西省登上全国厨师节的舞台进行面食表演。他先后前往美国、日本、英国、新西兰等国家表演和推广山西面食。2007年,他荣膺中国烹饪界的最高荣誉——“中国烹饪大师”。

“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了!”对于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的传承,韩建忠极为重视。经他亲手培养的众多优秀面点师,如今已遍布三晋,辐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他们如同星火,将龙须面与刀削面的千年绝艺,在更广阔的天地传唱不息。如今,漫步山西古韵街巷,无论是豪华餐馆还是街头小摊,龙须面与刀削面的身影无处不在。在日复一日的氤氲中,这香气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山西饮食文化最闪亮的名片。

碗中乾坤,承载历史,凝结匠心,寄托美好。龙须面与刀削面,在时光流转中,早已将古与今、技与艺、味与情紧密联结。在韩建忠及其传人的守护与创新下,山西的文化精魂,于唇齿留香间,绽放出温暖而璀璨的光华。这是山西面食穿越千年的独特魅力,是舌尖上萦绕的淡淡乡愁,是血脉里流淌的文化基因。记者 张慧

记忆档案

龙须面,银缕千丝,细若游丝。以巧手抻拉,化面团为千丝万缕,如云雾垂落,轻盈曼妙。入口即化,尽显面食之极致纤柔与匠心工艺。刀削面,飞刀落银,柳叶翩跹。凭利刃削片,令面团飞入沸汤,形似柳叶,中厚边薄。口感劲韧弹牙,饱含绵长麦香,是力道与粗犷风味的完美诠释。龙须面如工笔细描,刀削面似泼墨写意。一者极尽纤细之工巧,一者极尽刀功之精湛,共绘山西面食美学的绚丽画卷。

来源:太原晚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制造假房卡冒充迪士尼“早享卡”... 以80-100元收购迪士尼主题酒店住客的房卡,次日再以120-150元的价格售卖给非酒店游客,只为提...
黄山旅游三天两夜需要多少钱?黄... 黄山,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名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一直以来,它都是我心...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边境小城到文...   随着暑期到来,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的边境小城吉林省珲春市迎来了边境游、跨境游热潮。  近年来,珲春...
原创 “... 今世缘的全国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每日财报 杜康 这个夏季,作为苏超赛事的独家白酒赞助商,...
三伏天用它包饺子,比韭菜还香,... 三伏天!这菜包饺子比韭菜还香,排毒护眼又解暑 刚入伏这几天雨水特别多,空气潮湿又闷热,这导致人体出...
湖北微波炉蒸蛋:3分钟做出布丁... 湖北人爱蒸蛋,讲究“滑如凝脂、嫩若布丁”,而微波炉的便捷性让这道传统菜更易实现。掌握以下技巧,3分钟...
腐竹制作设备有哪些?分别控制哪... 在美食的世界里,腐竹是一道备受喜爱的传统豆制品。它口感独特,营养丰富,无论是凉拌、炒菜还是做汤,都能...
热浪退散!趁热集合、北京稻香村... 10.17-19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看2025秋季焙烤展 get更多全年节令烘焙产品方案和灵感~ ...
三伏养生正当时!快来解锁这份“...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与健康。那么,三...
原创 国... 西红柿这东西,真是厨房的 “万能选手”—— 炒鸡蛋时扔两个,酸甜汁裹着蛋香;煮汤时丢几块,汤底立马鲜...
剩饭逆袭:5分钟江苏蛋炒饭的3... 江苏蛋炒饭以“粒粒分明、金黄裹香”著称,剩饭反而是其灵魂——隔夜饭脱水后更易炒散,口感弹牙。掌握以下...
品牌认证:提升糖洒领域品牌影响... 糖洒(又称彩糖粒、糖针或“彩糖豆”)是用于装饰和增加甜点口感的极小型糖果颗粒,常用于纸杯蛋糕、甜甜圈...
徐凡:一瓶盐汽水的时光回溯 盐汽水见证了人们对清凉与健康的追求,也承载着从远古盐泉到现代工厂的漫长旅程。 “还有盐汽水不?” ...
张家界五天四晚父母颐养行 ,暑... 张家界五天四晚家庭游:让欢笑在张家界峰林间绽放 【第一天】初遇张家界:探秘天门山的云端仙境 清晨,...
新疆太远,不如帝都3H就到的“... 新疆太远,“阿勒泰”蔚县就在眼前,遍地高山草甸、风车牛羊,当北京在40℃里蒸腾,这里盛夏只有20℃,...
北京旅游攻略4天3夜,北京十大... 嘿,宝子们!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历史巨著,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它是...
呼伦贝尔草原探秘,曲水边城漫游... 呼伦贝尔草原探秘,曲水边城漫游,这条线路必火! 如果说有一种旅行能把人瞬间拉入诗画般的意境,那一定...
赛里木湖景区公厕被曝脏乱差,景... 近日,有游客发视频称,赛里木湖服务区公厕脏乱差,厕所被粪便堵满了。随后他向附近一家医院借用厕所,遭工...
镜头里的青海|丹山碧水中领略黄... 央广网西宁7月23日消息(记者)7月22日,跟随着“灵动江河·山宗水源之大美青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