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面与刀削面:悠悠麦香绕三晋
创始人
2025-07-23 08:43:28
0

刘鹏展示龙须面技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张龙弯刀削出三棱面 郭苑甫 摄

中国烹饪大师韩建忠(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走南闯北的人,论及华夏美食,山西面食是一座无法绕行的高山。它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凝结智慧的舌尖艺术。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孕育的璀璨面食文化,早已融入三晋儿女的血脉。其中,龙须面和刀削面尤为耀眼。2008年,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技艺,“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须银丝系古今

龙须面,曾是宫廷珍馐,后流入民间。因面条细若游丝,绵长不断,状似龙须,得名龙须面。韩建忠,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柔软的面团中,他倾注了四十载的心血。日复一日地揉、搓、抻、拉,汗水浸透衣衫,终将龙须面“细若游丝,绵长不断”的拉制神技锤炼至炉火纯青。

韩建忠徒弟王张龙,同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介绍道:“龙须面是功夫面,极其考验面艺师傅的手上功夫。品尝龙须面,可谓是难得的味蕾享受,而其制作过程,更是一场视觉盛宴。”

7月21日,王张龙现场演绎龙须面制作技艺。他用水精准调和上好面粉,快速将面团揉匀搓条后,便进入“抻”与“卷”的循环。只见他气定神闲,双手扣面,双臂舒展,手腕轻旋,如凤凰展翅,似双龙摆尾。随之,面条一扣变两股,两股化四缕……力道均匀,行云流水。面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韵律中“活”了起来。待其细若极致,移至案上,手腕轻抖,面条如银色瀑布自九天倾泻,丝丝分明,哗然泻落,蔚为壮观!煮熟的龙须面,根根分明,柔韧爽滑,麦香纯粹。浇上鲜醇高汤,佐以老陈醋、辣椒油、葱花,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老人过寿或者家人团圆聚餐时,龙须面必定会最后上场。”王张龙介绍,在晋阳大地,龙须面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吉祥与情感的象征。寿诞之喜、团聚之欢,一碗细长不断的龙须面,承载着人们最真挚的祝福——祈愿长寿,庆贺情谊永存。

柳叶乘风落玉盘

如果说龙须面以其精妙考究的工艺被称作山西“功夫面”,那么刀削面则以其豪放的制作、鲜明的线条和筋道的口感,成为三晋大地最耀眼的招牌。倾注毕生心血,韩建忠深得“飞削”技艺的精髓。

刀削面的灵魂,全在“削”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鹏,亦是韩建忠的得意门生,他深知其中门道:面团需经严苛工序,精准的水面比,搅成面穗,千揉万搓至筋道光泽,覆布醒发,复揉至外柔内韧,方成合格的“枕形”面团。

制作时,师傅立于沸腾的锅前,左手稳托面团,右手持特制弯刀。薄刃锋利,目光如炬,手臂挺直,手腕稳定。手起刀落,快如闪电,刀光划出清冷弧线。弯刀紧贴面团掠过,瞬间削出柳叶形面片,中厚边薄,棱角分明。面片如离弦之箭,似纷飞雪花,划着优美抛物线,精准跃入沸水。整个过程,面叶穿梭飞舞,宛如流星追月,在热气中交织成白色光带。落汤瞬间激起白浪,似银鱼欢腾翻飞。“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这几句民谚,正是“飞削”绝技的生动写照。

刘鹏凭借这手出神入化的刀削面技艺,将“柳叶乘风,银鱼落水”的豪放演绎得淋漓尽致。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曾带领全晋会馆的面点师傅,向世界展示了这令人叹为观止的飞刀技艺。其间,他用精湛的刀工、根根分明的三棱面,以及秘制卤汁,彻底征服了中外游客,刀削面日销上千碗,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让世界领略了山西面食的非凡魅力。来自山东的一名游客表示,刀削面制作技艺神乎其神,咬头筋道,让人念念不忘。

古韵长街飘面香

一缕龙须面,缠绕宫廷遗韵与长寿祈愿;一碗刀削面,挥洒黄河豪迈与故土眷恋。其制作看似朴实,却蕴含匠人的深厚情感、智慧与近乎苛刻的坚守。那千钧之力下的细若游丝,电光石火间的棱角分明,是时间、汗水与专注的结晶。

近年来,韩建忠多次代表山西省登上全国厨师节的舞台进行面食表演。他先后前往美国、日本、英国、新西兰等国家表演和推广山西面食。2007年,他荣膺中国烹饪界的最高荣誉——“中国烹饪大师”。

“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了!”对于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的传承,韩建忠极为重视。经他亲手培养的众多优秀面点师,如今已遍布三晋,辐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他们如同星火,将龙须面与刀削面的千年绝艺,在更广阔的天地传唱不息。如今,漫步山西古韵街巷,无论是豪华餐馆还是街头小摊,龙须面与刀削面的身影无处不在。在日复一日的氤氲中,这香气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山西饮食文化最闪亮的名片。

碗中乾坤,承载历史,凝结匠心,寄托美好。龙须面与刀削面,在时光流转中,早已将古与今、技与艺、味与情紧密联结。在韩建忠及其传人的守护与创新下,山西的文化精魂,于唇齿留香间,绽放出温暖而璀璨的光华。这是山西面食穿越千年的独特魅力,是舌尖上萦绕的淡淡乡愁,是血脉里流淌的文化基因。记者 张慧

记忆档案

龙须面,银缕千丝,细若游丝。以巧手抻拉,化面团为千丝万缕,如云雾垂落,轻盈曼妙。入口即化,尽显面食之极致纤柔与匠心工艺。刀削面,飞刀落银,柳叶翩跹。凭利刃削片,令面团飞入沸汤,形似柳叶,中厚边薄。口感劲韧弹牙,饱含绵长麦香,是力道与粗犷风味的完美诠释。龙须面如工笔细描,刀削面似泼墨写意。一者极尽纤细之工巧,一者极尽刀功之精湛,共绘山西面食美学的绚丽画卷。

来源:太原晚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碗涡阳干扣面,“是味”得很!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涡阳干扣面 周艺珣 绘   【至味人间】   在安徽,涡阳人的...
【要闻】广州海外联谊会七届二次... 9月20日, 广州海外联谊会七届二次理事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广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焕清当选广州海...
原创 李... 【甜蜜暴击!这对姐弟恋用行动打破世俗偏见】 当白衣小伙用捧花挡住双眼时,李喜梅正将十包中华烟精心...
秋天,最补的鱼,不是鲤鱼和鲫鱼... 导读:秋天,最补的鱼,不是鲤鱼和鲫鱼,而是它,鲜嫩少刺营养高! “秋风起,鱼儿肥”,秋天是享受美食的...
无人机点亮重庆夜经济 激发重庆... 原标题:无人机一飞,客流增两成!多元“夜”态激发重庆消费潜能 重庆作为全国夜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不...
痛骂西贝的年轻人,转头捧火了河... 现在的人,嘴上说不喜欢,身体却很诚实。换个好听的说法,总是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预制菜,也是这样...
泾阳茯茶,不止于“金花”,还有... 在陕西泾阳,有一种茶,它不仅是茶,更是一段流动的历史。泾阳茯茶,这个名字或许你并不陌生,但你真的了解...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海南旅游有哪... 9月17日至19日,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的2025年“发现海南大不同”全媒体采风第二期活...
深圳福田口岸广告多样式 深圳福田口岸广告多样式,咨询:可联系善道国际广告传媒(18898582528)获取价格及折扣。通过综...
原创 山... 导读:山东济南“10大名吃”,看着就流口水,好吃还美味,5块钱就吃撑 要说济南的烟火气,得从清晨一...
平安产险巴州中支深入铁门关景区... 为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金融教育宣传周”的号召,9月15日,平安产险巴州中支组织工作人员...
洛阳夜经济如何“圈粉”? 洛邑古城内,身着汉服的游客提着鱼灯行走于古风建筑间;老城十字街上,如织的游人穿梭在各种小吃店里;夜幕...
陕西非遗再创佳绩!3个项目入选... 近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幕。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
散酒市场年增速超12%,高端散... 纯粮固态,春开窖散酒的底线,也是您的起点。浓墨清溪,酱彩芝魂,醉美不过春开窖!春开窖·中国香——浓清...
道家常菜补铁补钙,爱吃个子蹭蹭... 秋天,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季节,也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充满收获的季节里,为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美...
“幸福汇·水润春城”惠民生活节... 央广网长春9月20日消息(记者舒震)20日上午,由长春市总工会、长春城建集团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打造“幸...
原创 7... 干锅鲈鱼 做法:鲈鱼切块加姜蒜,少许盐和生抽蚝油抓匀腌制~ 油热放洋葱,倒入鲈鱼块,盖盖焖5-6分钟...
一周吃几次“预制菜”会影响健康... 近日, 罗永浩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 引发社会各界讨论。 我们的日常, 正在被预制菜“包围”。 吃一...
敦煌:满城文博韵 热情迎盛会 敦煌东大门装扮一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摄 九月的敦煌,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第八届丝绸之路(...
陈刚、韦韬会见刘强东 广西云-广西日报消息,9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自治区主席韦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