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广西有很多人造板厂,像我的老家贵港,但是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评论说,广西人造板厂的管理人员很多都是福建和江西人。
广西人不擅长做生意吗?广西肯定有人做生意,但是做生意的人数肯定和福建、广东这些地方不一样。广西人在商界实在找不到几个有影响力的人。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广西没有古代中原那样经常打仗。很少有人喜欢突破。
事实上,第一个原因导致了第二个原因。能安居乐业,谁愿意出去经商?古代没有像今天这样的高铁,商人的态度在古代是被打压的。“重农抑商”这个成语的由来大家都知道吧?
有进取心其实是一种冒险精神,是当老板必备的品质。那么广西什么样的人有攻击性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我下面说的都是历史上的广西人,不是现代人。
广西人的祖先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是广西的原住民,即原住民;第二类,受湖湘文化影响的桂柳人;第三类第三类,广府人,主要是讲白话的人。广府人分为两派。一组是秦始皇攻打岭南时留下的士兵,一组是从中原迁来的秦始皇;古代因战乱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客家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这四种人,哪些可以成功,哪些适合经商。
先看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给我的感觉是,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们生活所需的一切都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无论他们出生在哪里,他们都可以吃东西。他们需要突破吗??不,他们需要的是:外人不干涉生活!
再看看桂柳人
桂柳人主要来自湖南。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他们从破碎的楚国来到广西。到了之后,他们发现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发,桂柳一带就是他们的了。广西在古代,没有楚国那么多战乱,有农业。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去哪里?你总不能回到战火纷飞的楚国吧?
又见粤语广府人中,从陕西跟随大军的,好打仗,不做生意;离开中原的人都是朝廷安排的,不是跑路的,所以没有商人的那种咄咄逼人。这两组人和桂柳人一样,一到就有土地,而且比较平坦,比如贵港的旬榆平原。朝廷早有安排,谁不想做生意?再次提醒,旧时“重农抑商”。
终于见到客家人
虽然寄宿家庭也像一些广东人一样从中原走来,但广东人是秦始皇招待的;而客家人则是因为后代的战乱来到了广西,中原也留不住。坐下,你自己过来。问题是,到的时候不一定是空的,因为来不及了,这块地已经有了主人。当然现在人人都有地,那是因为解放后我们这里发生了土地流转。
问题是初来乍到没有地怎么办?要么想办法拿地,拿不到地,就只能选择中间商的生意,赚取差价,这就是做生意。
古代没有高铁,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广西。他们在没有土地的情况下生存了数千年。
广西有一个客家人口众多的县,那就是博白县。据说博白有很多老板。博白人到底有多厉害?比如以前在广西到处都是陆川修轮胎,现在几乎变成了博白修。
不过话说回来,广西的客家人口比例远不及广东和江西。再加上历史上很少有战争,广西能攻破的人其实也没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