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间经常有祭拜神仙的习俗。人们凭借自己的想象为神明塑造形象,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祭拜他们,中秋节的时候也不例外。
人们用纸给月亮画出神像,也就是太阴星君。太阴星君的形象与菩萨差不多,在神像的下方有月亮和玉兔,玉兔执着捣药的杵站立。
祭拜月亮的时候不仅需要神像,人们还需要为祭拜准备贡品,因为足够丰盛的贡品,才能够体现出人们的诚意。
人们通常会在桌上摆放肉类、水果等食物,祭拜完之后还可以食用,贡品中最重要的便是月饼了,现在还延续着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
关于月饼,不同的地区还会有不同的做法,月饼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称为月团。月饼用来祭拜“月神”,它象征着大团圆。祭拜完月神之后,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月饼,有着非常好的寓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月饼出现了“晋”、“广”、“苏”、“京”等形式,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而调节。最近几年出现了蛋黄月饼,也非常美味,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试一下。
继续说回祭月习俗,根据文献记载,赏月活动从魏晋时期开始,到了唐宋两朝,祭月赏月活动开始盛行。
文献记载说,中秋节当天,贵族或者富贵人家都会张灯结彩,在酒楼上举办活动。
元朝时期,人们除了祭月,还要举办许多活动来庆祝。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饮酒赏莲,在月光下泛舟。
其实不管是什么活动,人们的本意都是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在歌舞声中团圆。在中秋佳节的那一天,人们不仅向上天寻求庇佑,祈祷家人团圆,吉祥如意,更能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
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
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
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拜月由祭月而来,中国的祭月仪式从周代起就有,祭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 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
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扩展资料:拜月仪式:拜月仪式有严格的程序和道具,参加拜月的人员须准备汉服若干件,此外,还要布置供桌、供果、香、烛、月光纸、大瓦盆、火柴或打火机。
祭器有祭桌、席垫、香炉一只、烛台(2只)、高香一炷、散香若干、爵杯三只、果盘十二只、爆竹适量、小刀一把。
供品要准备莲藕、莲蓬、菱角、芋苗子、石榴、苹果、西瓜、毛豆角、柿子等时令水果,还要放上月饼、团圆(芝麻糖烧)饼、宝塔饼、子孙饼等食品及纯净水一碗、茶水一杯、酒一瓶。
请明扫慕,瑞五记念屈原过年大团圆。
待亲友所必需的食品,房屋建筑多系木质结构,历史上多为“千栏”式楼房,现在平房占多数。
水族热情好客,客人到家要主动打招呼,让坐、送水等。节日期间,客人到家,不论认识与否都要热情招待。待客饮食中以酒为贵,贵客则以杀小猪及鱼招待。猪头、鸡头象征尊贵,所以鸡头要敬给客人,猪头留作饯行席的供祭品。
水族的家庭形式为一夫一妻制的父亲
祭杜主是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等地。相传,蜀国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归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杜鹃为提醒人们不忘农时而号鸣,直至“啼血”。人们感激他教民务农有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县城南有他和丛帝的陵墓,称望丛祠。每到祭之日,人们便纷纷赶来开展祭祀活动,同时,赛歌跳舞,演戏娱乐,十分热闹。在川西平原等地,当杜鹃鸣叫时,人们便认为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误农时。
祭车最忌讳的是不诚心,祭车是中国的一种信仰活动,心诚最重要。在过去老百姓购买了新车都会举办简单的祭车活动,这样是为了保佑新车在日后的出行会得到更多的庇佑,也是祈祷安全出行的目的。不过很明显这些都只是期许或者说祝福,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真正科学的旺车是提高驾驶技术,深刻认知交通法规。
既然祭祀车辆最忌讳的是不诚心,那么祭祀车辆的正确方法要这样,新车自己在家祭车需要红布、贡品、香烛和鞭炮,祭车要把红布摆放在车头,车辆后视镜、四个车辆门把手都需要系上红绳,然后设祭车案台,摆上贡品。摆上一些好寓意的水果或者事物,做好香案要诚心祈祷,保佑日后出行安全,最后再车辆后面燃爆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在禁止燃放鞭炮区域进行,放鞭炮是为了传递购车喜悦至万物生灵,也警示不干净的东西不要来打扰。
关于祭车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1、祭车的时候,车头要对着门,并且车头朝向要朝东或者朝南,因为祭祀结束后需要把车往前开,不能倒车,倒车是不吉利的。
2、祭车的贡品需要重视,不能过于简陋,必须要有猪头、大公鸡、鲤鱼等等。
很显然,以上行为都只是美好祝愿,并不是实事求是地实现美好祝愿路径,作为机动车驾驶员遵纪守法、尊重一切道路交通参与者才是真正的旺道。
编辑推荐
在我国殷商时期也已有“燎祭”的存在。
最初,“燎祭”作为殷商时期祭祀制度中一种祭法,仅积薪而燎之。 燎祭是远古时期极其重要的一种祭祀神灵的仪式,属于当时整个氏族的头等祭祀典礼!燎祭是祭祀上天(主要是雷神),祈求雨水,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的一种祭天仪式 燎祭是非常古老的巫术仪式,其燎祭的原始对象是天神,而殷人盛行燎祭,其主要功利性目的是求雨。燎祭仪式有焚烧树枝和焚人这两种基本形态,可以这样说,燎祭仪式中焚人现象是焚烧树枝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从而使燎祭仪式显得更加虔诚和壮烈。
祭社,客家人叫担社,这是一种地方传统祭祀习俗活动,乡民们认为通过担社,祈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社祭,具体做法是用各种食材来祭祀土地神。社祭时大多以酒糕、鸡豚来奉祀社神,但也有的地方用其他祭品。社祭时的社饭虽然根据区域不同,会有不一样的食材,但是寓意都是一样的。
2、聚餐,祭祀仪式结束后,男女老少坐在一起聚饮也是许多地方的习俗,如黄州、武昌、蕲水、黄冈、沔阳等地皆有此俗。
社日节风俗: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古人认为土生万物,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以为该神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二月二是土地公的圣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南方二月二仍沿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1.在火把节进行时,不要在田地中随意走动,不然会招来虫灾。
2.不要用脚踩锅庄石,也不要直接从火塘上方跨过。
3.在参加火把节的时候要讲文明讲礼貌,不要和他人发生口角争斗,不要在景点乱涂乱写乱画,不要乱丢垃圾。
4.白天不能点着火把到处乱走,不要从屋里点着两个火把走出来。
下一篇:十堰的房县有哪些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