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之后,澳大利亚在惩治战犯方面也是战胜国中最毫不留情的,根据战后日本厚生省的统计,澳大利亚处决了140名日本乙丙级战犯,在同盟国中是最多的。日本的乙级丙级战犯遇到了澳大利亚人几乎就死定了,因为澳大利亚人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他们在战前和日本人甚至连经济上的冲突都没有,完全是被拖进这场战争的,而且英国在新加坡的守军中有一万多是澳大利亚人,这些澳大利亚俘虏后来被日本人折磨死了八千多人。
澳大利亚不仅为这些死难同胞报了仇,而且从组建审判甲级战犯的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就坚决主张把天皇作为战犯来审判,但这个和美国的方针相抵触,美国是要庇护天皇而使得美国对日本的占领能顺利进行,为了说服澳大利亚人,美国人不得不把首席法官这个极为荣耀的位置让给澳大利亚人威廉·韦伯。
因为有这些瓜葛,在战后一段时间里日本人最恨的是澳大利亚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发行的老版的《日本沉没》电影里都能够看出痕迹:日本要沉没了,全世界各国都伸出手帮忙,唯独澳大利亚人在勒索了大量财宝之后别过脸去装没事人,原因就在这里。
郭艾伦是我国优秀的控球后卫,也是亚洲屈指可数的优秀篮球运动员,在亚运会对阵跟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全场勇砍得分二十分,篮板五个,助攻十个,抢断一个,失误两个,盖帽一个,用全面的数据回击了澳大利亚男篮,表现非常全面。
这里的风景真是是太优美了,下次我还要带朋友来
风光摄影的看点主要是美。或者说:赏心悦目。
我认为风光片首先要构图完美。构图讲究视觉冲击力,或对称,或对比或放射。
其次画面简洁。画面中出现的每个要素都应该是有用的,不该出现的物体坚决舍弃。比如要避免出现半个人或物。
第三注意色彩悦目,或五彩斑斓或二三色对比即可。
从宋江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职业这三方面来分析他。
1、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响。 小说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2、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3、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4、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5、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他像一座孤独又耀眼的灯塔,曾经照亮以及正在照亮着很多人的人生。前路凶险,灯塔沉寂,对不少人来说,这犹如人生的至暗时刻。
养花陶冶性情,美化环境,会让你越来越上瘾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
为此,后人崇敬和纪念他,把他称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论语》虽然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但同时却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这首先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
《论语》以当时通俗平易、明白晓畅的口头语言为主,又吸收古代书面语言精粹洗练、雍容和顺、迂徐含蓄、典雅严谨的长处,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朗朗上口的独特风格。《论语》词汇丰富、新鲜、生动、活泼,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大量出现。句式灵活多变,舒展自如,长短不拘,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善于把深邃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说理文字具有某种诗意。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
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
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虽然这些史料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