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郫县三道堰,终于眉山仁寿县黑龙潭。
东风渠是从都江堰分流岷江而来的内江水,在郫县三道堰流进东风渠。东风渠始建于一九五六年,由人工挖掘而成,渠宽约50m,水深约4m。于一九五八年竣工通水;东风渠水流向成都,流经成都市西郊、北郊,进而向东流向龙泉驿区、简阳市、仁寿县。沿途衍生出成都北湖、十陵青龙湖、龙泉湖、简阳三岔湖、仁寿县黑龙潭湖等。为成都人民增加了大自然的情趣。更重要的是:都江堰岷江之水流上东山,惠泽千百万亩农田无干旱之忧,造福成都平原和成都东面山区县,为农业丰收保驾护航。成为多年来成都人民口中传颂的佳话。
不好钓鱼。成都东风渠为灌溉水渠,水深流长,流速急快,且季节性强。
我们知道,东风渠原名为东山灌溉工程。自都江堰府河引水自流灌溉成都市东、新都区南、龙泉驿区北、毗河以南至龙泉山西麓丘陵地带;又穿越龙泉山,入三岔、石盘等至简阳。从1956年3月开工建设,历时20多年,是一项宏大的水利工程。
成都的东风渠是很长的一段水域,适合钓鱼的是经过理工大学那一段,过了后街再过了那个小校门沿着往上走一点或者沿下游走,过了桥之后就可以钓鱼。这一段水流比较慢,鱼也比较多,比较适合钓鱼。最适合钓鱼的时间是春季,气候宜人,非常舒适。
干渠全长54.3公里。
东风渠总干渠是都江堰灌区的一条重要输水干渠。始于府河郫县安靖东风渠总干引水枢纽,东南流进入成都市城区,至南北节制闸、麻石桥节制闸、团结节制闸、罗家河坝分水枢纽分出北干渠、东干渠、老南干渠和新南干渠。东风渠总干渠全长54.3公里,进水闸设计流量80立方米/秒。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成都人民先后兴建了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总干渠及配套渠系,灌区范围覆盖成都平原全境,灌溉面积达600余万亩。
东风渠是一条沿河,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从都江堰府河饮水,途径成都市东、新都县南、龙泉驿区北、毗河以南至龙泉山西麓丘陵地带,包括龙泉驿区平坝丘陵,并提水灌溉部分深丘山区农田。
1951年春,川西水利局规划自郫县安靖乡(原名两路口)府河左岸引水穿凤凰山北,沿岷沱两江分水岭南入龙泉驿区,分灌龙泉山东面西江河流域及西面芦溪河流域,再开凿隧洞穿过龙泉山,灌溉沱江以西丘陵地区。
东风渠是一条沿河,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从都江堰府河饮水,途径成都市东、新都县南、龙泉驿区北、毗河以南至龙泉山西麓丘陵地带,包括龙泉驿区平坝丘陵,并提水灌溉部分深丘山区农田。
1951年春,川西水利局规划自郫县安靖乡(原名两路口)府河左岸引水穿凤凰山北,沿岷沱两江分水岭南入龙泉驿区,分灌龙泉山东面西江河流域及西面芦溪河流域,再开凿隧洞穿过龙泉山,灌溉沱江以西丘陵地区。
东风渠承担着成都市重要的灌溉、城市用水调节和防洪等多项重要功能
成都的东风渠是很长的一段水域,适合钓鱼的是经过理工大学那一段,过了后街再过了那个小校门沿着往上走一点或者沿下游走,过了桥之后就可以钓鱼。这一段水流比较慢,鱼也比较多,比较适合钓鱼。最适合钓鱼的时间是春季,气候宜人,非常舒适。
河北东风渠通过引卫河水源,穿漳河与滏阳河衔接,纵贯邯郸、邢台两专区的东部平原。总干渠南起魏县北善村,经广平县至曲周县东关入滏阳河,全长81.4公里,大部分流进田野里面,用于灌溉。
河北东风渠是1959年由邯郸专区统一组织群众开挖的一条平原灌溉大渠。 1958年由魏县自办,1959年由原邯郸地区接办,以引黄(河)济卫(河)为主要水源,以灌溉为主,结合航运、发电的大型综合灌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