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泙漫学屠龙於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这则寓言是说,古代有个名叫朱泙漫的人,为学“屠龙之技”,典卖所有家产,得千金后,投师学艺于屠龙家支离益。三年后,朱泙漫学成归来,练就一身好武艺。有人问他:“哪里有龙,怎么施展你的屠龙之技?”朱泙漫无言以对,才醒悟到自己所学的屠龙之技毫无用处。“屠龙之技”。原指身怀杀龙之技艺。后喻人虽技能高超,但无所实用,常用此语。
首先,屠龙之技的成语,就其通常意义来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的哲学道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也可以通过读书学习的途径。而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这是实践发展的需要,这样也才能实现认识自身的价值。朱泙漫典卖家产举千金拜师支离益,耗时三年学屠龙之技,为什么?目的应当是相当的明确:屠龙。而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龙,学费白交了,三年白耗了,倒不如学杀猪宰羊的技术呢。成语讽刺了不懂实践决定认识、不懂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的人们。
这对我们中学生是有启迪意义的。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考试、分数、名次、上大学及与之相连的所谓的面子名誉。我们要学会从学习的终极意义上看问题并经常以此来校正一下我们的学习。
其次,反思屠龙之技的成语,我们还可以发现它本身又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哲学道理。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实践出真知。获得知识的途径可以是他人和课本,但是他人和课本得知识究其来源还是实践,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屠龙之技的成语得讽刺意义是建立在世界上本来没有龙这一前提之上的,那么,没有龙哪里来的屠龙之技?屠龙家支离益的屠龙之技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世界上本没有龙也就没有屠龙的实践,因此也就从来不存在什么屠龙的技术。如果说有,那就一定是骗人骗钱的骗术,也许就是杀猪宰羊的技术。这是我们根据所学的哲学道理对屠龙之技成语的反思,用这个成语还可以讽刺幻想学到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