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志恒
烤肉店内,一桌探店博主正举着手机对着餐桌上的菜品拍照,时不时调整菜品的位置,更换拍摄角度;咖啡店的落地窗外,不少打扮靓丽的博主拍下一张张照片,而咖啡店内的客人却寥寥无几;新开业的熟食摊前,视频博主精心拍摄剪辑了视频,十分钟后淹没在上千条同质化视频中,仅收获了零星几个点赞。
这既是博主和店家们时常碰到的情况,更是整个探店经济的缩影。截至2024年11月,抖音上有超过336万人依靠探店获得收入,而截至2025年4月,小红书上的博主数量也超8000万名。随着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探店内容逐渐增多和探店达人数量的增多,流量争夺战正演变为一场残酷的生存游戏。店家和探店博主似乎都被困在了流量的迷宫之中。
流量突围与内容竞赛
“当时只是去餐厅吃饭,商家让我在大众点评上写好评,就能送一份甜品。”大学生小杨回忆起自己成为“兼职博主”的起点。从大众点评的霸王餐活动到小红书的种草达人,小杨的博主生涯见证了探店行业的起伏。2021年,小杨开始主做小红书,凭借分享宝藏美食和旅行日常,粉丝增长迅速,月收入一度达到1.5万元。然而,如今的他却陷入了困境:“现在不好做了,一个月涨不了几个粉丝,广告报价也低了,每周只能接四五单。”
(资料图)
从事新媒体运营多年的章先生也有着相似的经历。“探店博主行业最早兴起于大众点评和微信公众号。2017年,我和朋友一起做本地美食类微信公众号,当时单一账号报价能到6000元左右,确实赚了一笔钱。”章先生说道,“后来公众号逐渐衰落,抖音探店兴起,大量人员涌入这个赛道。如今,相比抖音博主,不少商家更青睐小红书的探店达人。比如有1万元推广预算,投放抖音可能只能合作5个账号,而投放小红书,达人号加素人号能投放30多个,只要有几条帖子流量高,吸引来大批消费者,就算成功了。”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博主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小杨无奈地说:“现在做探店太难了,每天都在发愁拍什么、怎么拍。同样类型的店铺,别人都拍过无数遍了,再去拍很难拍出亮点。而且,平台算法也在不断调整,以前那种靠量取胜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流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了探店博主的收入。广告合作机会变少,合作费用降低,许多中小探店博主甚至面临生存困境。为了维持生计,一些博主不得不接下质量不高的广告,这又进一步损害了他们的口碑和粉丝信任度。
数据造假也是一大顽疾。由于探店博主依据粉丝量报价,假数据的风气愈演愈烈。有些博主通过刷量营造数据繁荣假象,欺骗商家;更有甚者,商家自己拍摄素材,素人博主无需到店,直接合成剪辑发布视频,导致假分享博主横行。对于认真经营、注重口碑的商家和博主来说,这是极大的不公平。
投入与产出的悖论
咖啡店主老许对于探店博主的态度显得有些复杂。他表示:“对于专业博主,只要亮明身份,还是很欢迎的,博主的正向曝光对店面来说是好事。但有些博主既不表明身份,也不消费,就一直占座拍摄,向其提出消费入座,动不动就在网上曝光,这个度真的不太好拿捏。”他提到,自己店铺的差评中有95%都是因为博主不消费占座引发的,这也让他对探店博主群体又爱又恨。
“店面小,需要翻台提高盈利。对于有些占着座位拍照不消费的客人,真的有些头疼,但又不能说什么。店里利润有限,之前拿出一部分预算去请过探店博主,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老许说,“有的博主来了,随便拍个视频或者几张图片,根本没有深入挖掘店铺特色,吸引来的顾客也只是一次性消费或者只是来拍照打卡,并没有形成复购。与其把大量资金花在探店上,不如实实在在地把店里的东西做好。顾客吃得满意、用得开心,自然会主动帮我们宣传。”
拥有多年品牌运营的王女士表示:“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品牌基本上都会缩减预算,采取针对性投放,也会对品牌的私域运营下功夫,目前各流量平台的付费产品增多,不管是针对C端还是B端,都能通过流量付费的方式完成获客,也就是说,达人对于我们来说就剩一个品宣曝光的作用,而随着达人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和Ai的发展,对达人的内容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看重达人的产出已经不仅局限于带货交易或者曝光量,而会更全面。
(资料图)
美食爱好者张先生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小红书和抖音上,能客观评价店铺的博主太少了,全是夸赞之词,消费者对探店内容的信任度逐渐降低。以前跟着抖音推荐去吃饭,很多都言过其实。现在我会对比抖音和小红书的内容,再看看大众点评的最新评价,才决定是否去一家店。那些全是五星好评的新店,很可能是在做推广,毕竟众口难调,哪能全是五星好评呢?”
2025 年,探店经济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机遇。店家和探店博主不应过度依赖流量,而应回归商业本质,不断创新。正如王女士所说:“真正的美味从来不需要 500 个机位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