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来到南方的街头吃饭,很可能会看到一种印着大公鸡的碗。
小红书上就有网友发帖,表示自己在广东地区吃过很多家店铺,其中大多数都用的是这种带着公鸡的碗。
网友去广东旅行吃饭时看到的碗|图源:小红书@Do vis(拉丁语)(已授权)
这种碗还成了不少人来到南方旅游的“伴手礼”,买一个印着公鸡的餐具,既好用,还有纪念意义。
图源:小红书@婉婉记录美好生活(已授权)
那么,这种印着大公鸡的碗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南方地区爱用这种碗?
“鸡公碗”的来头
这种印着公鸡的碗有自己的专属名字,叫作“鸡公碗”。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叫“公鸡碗”,这就和它的主要发源地和分布地区有关了。
2023年,发表于《陶瓷科学与艺术》上的《碗中“潮味”:文化认同视野下的潮州鸡公碗探究》一文中提到,“鸡公碗”是潮州窑的传统产品,潮州窑就位于现在的潮汕地区。
潮汕地区的方言属于闽南语系,在方言中,人们通常把“公鸡”叫作“鸡公”,因此印着公鸡的碗就被叫作“鸡公碗”。我们现在还能经常在福建闽南及广东地区看到“鸡公碗”的身影,“鸡公碗”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代表客家文化的符号之一。
除此之外,在不少经典的香港影视作品中也能看到“鸡公碗”的身影。
比如,TVB拍摄的电视剧《巾帼英雄》中就用过这种碗。
图源:《巾帼英雄》截图
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赌城大亨》里,也多次出现用“鸡公碗”吃饭的场景。
图源:《赌城大亨》截图
这种碗还是周星驰电影里的“经典配角”。电影《功夫》中的“三大高手”就用过“鸡公碗”,电影《赌侠》中,周星驰也用了“鸡公碗”来吃面,《食神》中比赛的桥段,用来盛“黯然销魂饭”的碗也印着大公鸡。
图源:电影《功夫》、电影《赌侠》、电影《食神》截图
可以看到,这些鸡公碗上虽然都有公鸡,但公鸡并不是随随便便画的,而是有着相对固定的外形特征。
鸡公碗上的公鸡主要用红、黑两色来表现,鸡头与鸡的背部覆羽用红色,鸡的腿部以及尾羽则用黑色。此外,鸡的腿部通常十分健壮,尾部羽毛高高竖起,看起来十分有生命力。
图源:参考资料1
《碗中“潮味”:文化认同视野下的潮州鸡公碗探究》一文中还对公鸡的姿态进行了统计。鸡公碗上的公鸡不仅有单脚站立的,还有奔跑、行走等姿态的,其中较为经典的公鸡姿态是单脚落地阔步向前奔跑,主要为了展现公鸡的活力与生命力。
鸡公碗上除了公鸡的图案主体,还会用花卉、芭蕉树等图案来营造真实自然的背景,经典构图就是“左花右蕉、公鸡居中”。也正是因为“公鸡+芭蕉”的图案组合太过经典,闽南地区也会把“鸡公碗”称作“鸡蕉碗”。
画有芭蕉树的鸡公碗|图源:参考资料1
随着历史的发展,鸡公碗也跟随走出家乡打拼的潮州人在外落地生根,在东南沿海地区也常见鸡公碗的身影。
此外,鸡公碗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东南亚,比如由广东人陈森裕于 1955 年在泰国创建的塔那磨里陶瓷博物馆,至今仍保留着流传海外的鸡公碗文化,讲述着潮汕文化与海外华人的联结。
不论鸡公碗流传到哪儿,碗上的公鸡图案都不曾改变。
那么,到底为什么要在碗上画“公鸡”呢?
“鸡公碗”上的公鸡是什么意思?
在日常器物、服饰上绘制动物纹样作为装饰是人们祈福、追求美好生活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碗上画公鸡,主要就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祈福。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引导》一书中提到,“所有一切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他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就是把文化变成符号的一种形式。
人们创造吉祥图案、纹样,本质上都是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凝练成视觉符号的过程。无论是雕刻在器物上的祥云瑞兽,还是绘制在织物上的花卉纹样,抑或是现代人佩戴生肖吉祥物、转发锦鲤表情包等都是如此。
而在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中,动物纹样是人们结合现实生活所创造的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纹样。《史记》中曾记载道:“神灵之休,佑福兆祥。”说的就是古代人们对天地有着极大的敬畏,会将动物归为神灵来崇拜的普遍观念。
“鸡公碗”上的公鸡,就象征着一种吉祥和福佑。
古书中有不少与鸡有关的记载。《周易纬•通卦验》中就曾这样描述:“鸡,阳鸟也,以为人候四时,使人得以翘首结带正衣裳也。”从中可以看出,在古代民间,人们将鸡尊称为“阳鸟”,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汉代的思想家韩婴也曾在《韩诗外传》中提出“鸡有五德”之说,认为鸡这种动物“首带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
鸡的习性所表现出的“文、武、勇、仁、信”的美好品德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的道德观相契合,因此也经常被用来进行书画、装饰等艺术创作。
比如,画家徐悲鸿就曾创作《公鸡竹石图》《鸡鸣图》等画作,通过描绘公鸡的形神姿态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感悟。
《公鸡竹石图》(徐悲鸿)|图源:参考资料3
在古代,人们还会取动物名称中的“谐音”来表达一些吉祥的寓意。
比如蝙蝠的“蝠”和“福”同音,蕴含着福气、福泽之意,蝴蝶经常与猫同时出现,则是因为“猫”与“耄”同音、“蝶”和“耋”同音,组合起来与“耄耋”谐音就象征着对老人长寿健康的美好祝福。
而南方人爱用“鸡公碗”也是因为有谐音的美好含义。
在普通话中,“鸡”与“吉”、“冠”与“官”的谐音象征着生活的吉祥如意,做官者能够平步青云。
而在南方的方言中,“鸡”相关的谐音寓意则更多。
比如,在闽南话中,“鸡”与“家”谐音,吃鸡就意味着“起家”,因此“鸡公碗”也被称作“起家碗”,闽南地区还有“吃鸡会起家”的俗语。相对而言,北方这种说法不多,“鸡公碗”在北方也并不常见。
同时,在民间也有“金鸡报晓天下知”的俗语,因此公鸡也象征着每天新的开始,是极具生命力的动物形象,表现出人们努力奋斗起家、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
前文还提到,“鸡公碗”上的公鸡常与芭蕉同时出现,这也是因为在潮汕方言中,芭蕉的“蕉”与“招”谐音,象征招来财运、好运,和公鸡的吉祥寓意相结合,更增添了一层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不同民族的人们会使用某种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达文化认同。鸡公碗作为福建闽南以及广东等地区的传统器物,盛放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餐一饭,也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生活观念。
如今人们使用鸡公碗,更多的也许是习惯性捧起那份熟悉的温热,既是对旧时光的怀念,也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惯性。老物件不只有使用功能,更是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无声纽带。
参考资料:
1.邢晓虹.地方精神符号的物象表达[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5,(01):73-78.
2.林华英,陈文怡,沈嘉怡,等.碗中“潮味”:文化认同视野下的潮州鸡公碗探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03):50-51.
3.陈嘉欣.从绘画题材谈徐悲鸿“鸡鸣图”系列作品[J].艺术市场,2025,(03):86-89.
4.黄青.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载体——吉祥图案[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04):67-71.
作者:敏敏 徐可心
编辑:陈燕妮
值班编辑:敏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