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07年,一位台湾商人到沈阳大帅府,对售票员说:我还需要买票吗
创始人
2024-09-07 13:02:15
0

文|

论法谈事儿

编辑|

论法谈事儿

在2007的3月26日,一位来自台湾的商人,操着一口台湾腔的男子来到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的

张氏帅府

张氏帅府在本地人眼里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那个时期大帅府已经对外开放浏览了,想要进大帅府的人的人,都需要购票才能进去参观浏览。

这位大言不惭的男子究竟是谁?

但是这位有着一口台湾腔的男子,却在大帅府的售票处对售票人员说:“我想进去看看大帅府,应该不用买票了吧?”

售票处的工作人员惊讶的抬头看了他一眼,心想:

为什么你不用买票?

顿时让售票员有些摸不着头脑,哪怕你是

台湾同胞

,到了旅游景点也是要买票才能进去参观啊!这些难道不应该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吗?

男子的身份竟然是!!!

而且从男子的穿着举止上来看,也并不是买不起门票的人啊?又怎会说出不用买票这种话呢?或许是看着售票员有些疑惑的神情。

这名男子又接着说了一句:“

我其实是张作霖的孙子

,我的祖母寿夫人,我此次回来就是想给爷爷扫扫墓,完成伯父没能回来的遗憾。”

此言一出,售票员立马就不淡定了,如果他真是张作霖的孙子,回到自己的家,好像确实不用购票。

但是现在大帅府早已经是国有财产了,更何况也没有任何规定说明张作霖的后人回来参观可以不购票。

没有办法,工作人员只能找来了当时的负责人,负责人听说此事之后,为了稳妥起见,张力热情招待了张闾实,展现了

祖国人民的好客之情

随后再三确认了张闾实真的是张作霖的后代后,又领着张闾实参观大帅府,参观完后

设宴款待

了张闾实。

在1993年有一名叫张忠诚的男子向当地公安局申请改名为“张学忠”,并且自称是张作霖的儿子,随后这件事经过许多记者媒体的披露,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学者向他询问一些没有被记录在册的情况,其中许多事件的具体情况都无从知晓。

可能只有张家人才知道这段往事的真实情况,而且

寿夫人

是他的祖母,肯定会告诉他一些别人所不知道的情况。

张作霖在死前留下了几句遗言。

第一句遗言,他说他知道自己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也知道有可能此次事件是日本人搞鬼,与是说哪怕是自己死了,日军也休想得到东三省。

第二句,他让奉天的人稳住阵脚,向外面做出只是受了伤,依旧还活着的假象。并且还让府里的夫人们像平常一样。

让日本的特务相信错误的信息,让他们失去先机,这样日军就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句,张作霖吩咐让自己的大儿子张学良尽快赶回来,稳住现在东三省的局势,防止日本人在这时趁虚而入。

那么这几句遗言究竟是真是假呢?

对于这几句话,张闾实直接就说

没有这一回事

,张闾实说他的祖母告诉他,张作霖被带回来没多久就已经不行了,什么话也没有留下。这些情况对大陆方面研究张作霖家族的事迹有着一定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张大帅的事迹,张作霖自小就是穷苦出身,他少时做过一些小买卖,英雄大多出于草莽。而张作霖能在乱世之中独霸一方,成为当时的最高掌权者。

所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后来的做法也的确是做到了这句话,哪怕成为一方掌权者,也没有忘记初心。此次回乡祭拜的孙子是张学浚的儿子张闾实,

张学良

是他的大伯。

在危难关头是谁撑起了整个张府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作霖的火车被日本人炸后,五夫人就接过府邸的重担。

替张大帅操持着府中的大小事务,既要照拂好家中每个人的情绪,也要确保张作霖逝去的消息没有走漏不该泄露的消息出去。

寿夫人在对儿女子孙的教育上比较重视,祖母对行为举止、做人处事的教育十分看重。张闾实深受书香礼仪的熏陶,有着较好的家庭教育。

张作霖本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也知道

教育的重要性

。每年的孔子诞辰纪念,军阀张作霖便会脱下军装,换上

长袍马褂

,然后跑到各个学校去。

向老师们打躬作揖说:我们是大老粗,什么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馈诸位老师偏劳,特地跑来感谢。

张闾实的大伯张学良

可以说张家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张作霖也是子孙繁茂。张闾实第一次到台湾的时候,当时他才五岁。

小时候的他,对父亲从事工作没有过了解,他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自己原来就是是张作霖的孙子。

他只是记得,有一次父亲带着他去一个大别墅,别墅有许多人把守,甚至还要度过重重关卡才能见到大伯。

在张闾实儿时的记忆里,在那座大别墅里,父亲与他独处了一段时间,他们聊了很久。

走之前,张学浚对他说:“

那个人是你的大伯

,你要知道尊重和敬爱他。”在儿时,张闾实还处于一个懵懂的时期,对父亲的叮嘱也只能记住部分。

他不明白为什么大伯不能从别墅里出来见他们,也不清楚这么多人把守大伯居住别墅的原因,更不懂他为什么不能离开别墅。

幼时的张闾实虽然有很多疑惑,但是还是十分喜欢去看望自己的张学良,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或者是亲情的力量,又或许是每次去大伯那里,大伯都会拿出许多没有吃过的来招待他。

张学良对后辈的教育

而且,大伯是一个善于谈论,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人,大伯平时说话风趣诙谐。每次去看望大伯,大笔也时常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哪怕到了如今也时常回忆起来。

后来,他记得去见大伯张学良时候,大伯也对他说:

“张家的男人都要靠自己往前走,不需要依靠别人”

。大伯的这句话,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无限的信心,为他提供了精神支柱。

一直到张闾实上小学后,上到三年级的时候,张闾实从课本上看到了一个身穿军装的男人,忽然想起家中也挂着一幅相差不大的画像。

张闾实带着疑惑回到了家里,他向父母询问为什么历史课本上会和家里画像那么相似。

张家的家风教育

这时候,家里的长辈觉得没必要在接着隐瞒下去,就告诉了他自己家族的身世,也提醒他不要对外宣扬,要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

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西安事变后,东北军也被瓦解了。

张氏一族的命运自此变得风雨飘摇起来。张学良被迁往台湾软禁。

一场来之不易的家宴

一直到1964年的夏天,张学浚与大哥张学良见面,张闾实的祖母寿夫人举办寿宴,借此机会,兄弟两人相见。

他与大哥一度

阔别数十载

,如今终于能借着母亲寿夫人的寿宴得以见面,哥俩再酒席上拥抱落泪,悲喜交加。

张学浚与张学良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可是他心里却对大哥有着深刻的印象,

特别兵谏事后张学浚对大哥的壮举

,张学浚感到深深地佩服。

张学浚从小就对日本人十分憎恶,大哥此举在张学浚的心中形象更是伟岸。但他见到从前英姿飒爽的少帅,经过数十年时光的蹉跎和禁闭,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内心不禁愈发伤痛。

张学浚的一生

迫不得已,张闾实的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存难题,张闾实的父亲张学浚不得不外出工作,供养一家人。

张学浚他曾经做过许多工作有翻译,也教过篮球和当过中文老师,也在工地上当过监工,经济方面上也算还可以。

本来以为生活可以一直平淡的生活下去。然而不久,有人举办揭发出张学浚曾参加过军统,现在为台湾工作,还因为这件事而一度被当局列入黑名单列表。

有一次他的朋友从北京过来找他,晚上出去吃饭时,回来就在张家门口被人开枪打死了。

张学浚知道,澳门已经不能久留了,处境愈发危险,张学浚一家只好

偷渡回台湾

。因为船只不大,走到公海时又遇到了台风,几经波折,好不容易再次回到台湾。

张学浚带着一家人回到台湾后,作为张学良的六弟,张学浚成了台湾各路团体争相巴结的对象。

张家人的回台生活

当局也有意让张学浚出面为他们工作,但张学浚明白这些人都心怀鬼胎,无非都是想利用自己的身份,行危害祖国大陆的龌龊之事。

因此面对台湾当局的利诱,张学浚坚定自己的立场,让蒋介石和他爪牙们无可奈何。

回台的生活也并非是一帆风顺。因为是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的六弟,在找工作上经常遇到或大或小的麻烦。

在外人看来,张学浚一家的生意是依靠着张学良的名字才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

实则不然,张学良弟弟的这个身份。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一些麻烦,为了避免身份带来的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张学浚一直告诫儿女们,做事一定要谨小慎微,不要多说话,也不要乱问问题。在张家家训中,也曾经有一条:

“不再涉足政坛”

奶奶寿夫人也告诉他,张家的子孙后代不再参与政,也不消费先辈的名利资源,对外严于律己,做一名守法的公民。

张家子孙身份是好是坏?

因为是张作霖孙子,张学良侄子的这件事甚至对张学浚的儿子张闾实的

婚姻都有一定的影响

。张闾实认识了一个女该,二人已经相处到

谈婚论嫁

的时候。

女方父母听说了张闾实是张学良的侄子,立马就不同意这门婚事,几经波折,也没能让女方父母同意这门婚事,无奈,二人分手。

后来张家的一众子女都长大成人,在台湾开枝散叶,个个生活幸福,家庭美满。但是在这幸福的表面下,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病。

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落叶归根,漂泊在外,祖母对故乡的回忆也一直牵动着张闾实的心,让张闾实对回到故乡看看有着深深地执念。

这或许也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执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终究也没能回去一次。

回家之路

后来大陆和台湾达成了共识后,很多人都回到了大陆寻亲,张闾实曾经有过的回乡的念头,又逐渐重新苏醒了过来。

特别是听到1993年张忠诚假冒张作霖第九子的事件后,张家一家无比气愤,更是坚定了张闾实回到沈阳的决心。

但是事业上的忙碌加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张闾实一直没有精力去完成这件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时间流逝的飞快,眼看父母逐渐老去,张闾实知道,回乡认祖这件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回到大陆后,他最牵挂的墓地便是张作霖的,只是不清楚墓地具体在哪里。原本张闾实和朋友相约好,由他做向导去给张作霖扫墓的。

但是朋友有事耽搁,他无计可施,才前往大帅府。

远居港台和海外的张氏家族并不清楚,早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第二年,张学良的老家划分为盘山县。

盘山县经过这么多年,早已是

沧海桑田

,就连行政区名字都换了好几次。唯一没有改变的,也只有张学良在叶家村的祖坟。

时间飞逝,沧海桑田

等到张闾实赶到的时候,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在回大陆之前,张闾实以为张家祖坟会因为没有人扫墓而变得荒芜,而眼前的张氏墓园气势宏伟。

在墓园迎面醒目的石碑上,还镌刻着张学良亲笔题写的“张氏墓园”四个字,墓园甬道的两方望柱上整齐地写着“前人卧一方瑞地,后世出千古功臣”的字样。

4月2日,张闾实在张力和赵杰的陪同下,来到盘山县,找到张氏墓园。张氏墓园的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后,对张闾实做了详细解说。

当听到他们讲述长辈坟墓的变迁史时,张闾实流下两行热泪。

在台湾,张作霖的形象是反派人物,但是在大陆,人们对张家的评价很高,是非公断,自在人心。过去的事情许多已经竟无人知晓,但是为国奉献的忠义之人,仍被人铭记在心。还好现在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回乡已经不再是困扰台湾同胞的难题。现在只要你想回家,祖国母亲的怀抱就会永远向你敞开。在此也衷心的希望更多同胞回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风味香菇肉沫蒸蛋,蛋羹嫩滑... 一道热气腾腾的香菇肉沫蒸蛋将蛋羹的嫩滑、肉沫的鲜香与香菇特有的山野气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一种平...
金秋十月,呼和浩特等你来! 5... 这个国庆,呼和浩特不再只是你印象中的“草原之城”——它将成为一座充满音乐、灯光、美食、非遗与沉浸式体...
千年水文述文明 2025白鹤梁... 9月20日,2025白鹤梁旅游文化节在重庆涪陵启幕,以“世界的白鹤梁·幸福的新涪陵”为主题,从9月至...
“一条价值600多万元的建议” 来源:人民网(作者:施云娟) 黄山北站到歙县的时间从1小时50分钟缩短到40多分钟; 新增调整的公交...
文化和旅游部:第五批次文化和旅...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先后组...
长城汽车致敬敦煌文化,传承“万... 穿越河西走廊的风沙,聆听丝路驼铃的回响。敦煌,这座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用千年历史见证了东西方...
秋燥缠人别硬扛!3款茶轻松泡,... 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刚入 9 月,秋天的干燥劲儿就慢慢显出来了 —— 早上醒来喉咙干得发...
原创 入... 入秋后多准备几道汤的做法,隔三岔五地换一个口味也是很不错的,就比如前几天分享了一道佛手瓜山药排骨汤的...
原创 山... 山东德州的特色美食以德州扒鸡最为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鸡”,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
晶莹剔透的烧卖皮:用饺子皮也能... 烧卖皮的“透光感”源于其薄而韧的质地,传统做法需用热水和面、反复擀压,而用现成饺子皮改造,虽无法完全...
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烤鱼消费... 9月22日晚,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万州站)三峡美食文化暨万州烤鱼消费季活动在万州江南新区会展广场...
吃“土”不土:土菜的上桌哲学 当土菜从田间地头来到城市餐厅,走入大门的客人们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样的消费体验?是原汁原味,还是升级创...
平乐板栗鸭:秋日里的滋补佳肴 秋季养生,重在滋阴润燥。鸭肉成为众多百姓餐桌上的首选养生食材,板栗鸭更是众多平乐百姓的首选佳肴和过节...
冰城秋韵引客来 文旅市场热潮涌 游客秋游中央大街。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哈尔滨文旅市场进入“升温模式”,呈现出预订火热、客群...
江西小炒,预制菜的克星 作者:Lily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三联生活实验室 有人说,在打工人的“穷饱饭”领域,美味、便宜和健...
原创 中... 中秋节快到了,街上到处都飘着月饼的香味。咱们中国人过中秋,哪能少了月饼呢?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团圆美满,...
受天气影响,青岛多个浴场、景区... 注意啦 受天气影响 青岛多个浴场、景区临时关闭 具体详情快来了解 前排提醒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如有变...
河源所有A级旅游景区、公共文体... 河源所有A级旅游景区、公共文体场馆 今日下午1时起暂停开放 “万绿河源”公众号刚刚从市文广旅体局获悉...
安徽双飞4日游行程推荐,国庆黄... 黄山,是一处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之一。它的奇松,或挺拔于山峰之巅,或扎根于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