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鲜鸡、鸭、排骨等煮汤时,必须待水沸后下锅;如果用经过腌渍的肉、鸡、火腿等煮汤,则须冷水下锅。
煮汤时忌早放盐,因为放盐过早会使原料,尤其是畜肉原料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从而导致汤色发暗,浓度不够,外观不美,汤品营养成分降低。
煮制菜肴时,适当加入一些葱、姜等,可以有效去除原料中的腥膻味道,但用量一定要适当,过多地放入葱、姜等香辛料,会影响汤汁本身的原汁原味。
煮汤时常会发觉汤凉了以后,在表层会凝结一层浮油,感觉很油腻,可用洁净纱布包裹冰块,在汤锅里绕两圈,浮油就会被吸收,汤就可以清而不腻。
煮鱼时需要沸水下锅。这是因为鱼的质地细嫩,沸水下锅能使鱼体表面骤受高温,体表蛋白质凝固,从而保持鱼体形状完整,不易破损。
多数人煮粥时习惯将所有的原料全部放入锅里,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同煮片刻,且绝不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浑浊,每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又不串味。特别是辅料为肉类及海鲜时,更应粥底和辅料分开来煮
没有冷水煮粥糊底的担忧,为什么还要搅呢?为了“出稠”,也就是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搅拌的技巧是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用小火熬至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持续约10分钟,至呈酥稠状时出锅。
煮不熟的鸡蛋危害很大,因为生鸡蛋不但存在沙门氏菌污染问题,还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两种有害物。前者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后者能与食物中的生物素结合,导致人体生物素缺乏,产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状。而鸡蛋经煮熟后,上述两种物质会被破坏,因此,在煮鸡蛋时一定要把鸡蛋煮熟,时间为5~7分钟为宜。
汤煮又称油水煮,是把原料经多种方式的初步熟处理,包括炒、煎、炸、滑油、焯烫等预制成为半成品,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汤汁(鸡汤、肉汤、清汤、奶汤、素汤等)中煮制成熟的一种煮法。汤煮所烹调的菜肴汤宽汁浓或汤汁清鲜,通常汤与原料一起食用,常见菜肴有砂锅羊肉、鸡汁煮干丝、连锅汤等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