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出品】
在时光的长河中,30年只是一瞬,但也正是在这瞬间,西藏沧桑巨变。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重大决策。30年来,青岛市共派出十批60余名党政干部、16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前赴后继奔赴雪域高原,有力助推对口帮扶地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经济社会发展。
30年的时间,从基础设施到产业项目,从文化教育到医疗保障,在一批批援藏干部的奉献中,一幅幅奋进画卷在这个“青稞之乡”铺展开来。
30年援藏青岛情,跨越山海,让两座城紧紧相连。
在对口支援西藏30年的时间节点,“山海相望——援藏青岛情”大型融媒活动应势启动,通过多元形式,多角度展现三十年间全方位共建的援藏新道路,并同步举办“山海相望·雪域青岛”系列公益活动,切实参与援藏行动,为援藏工作助力。
公益是流动的善意,每一场活动、每一个项目的背后,离不开爱心企业的支持,青岛银行便是“山海相望·雪域青岛”系列公益活动的全程公益伙伴:
设立“青岛银行圆梦公益金”,组织“雪域青银·圆梦高原”计划,支持“雪域青银·高原‘青’训行”活动……在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组支持下,以“山海相望——援藏青岛情”大型融媒活动为载体,青岛银行通过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等,释放着城市的善意,也彰显着青岛本土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在爱的浇灌下,开得愈发鲜艳。
01
以爱为名,跨越山海,圆梦高原
盛夏的岛城,海风轻拂,满目葱茏。一位来自日喀则市的小姑娘,在海边忘情地舞蹈——这是8岁的索朗曲珍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在这个暑假,她“圆梦”了。
青岛之于索朗曲珍,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从未来过,却一直记在心里。
索朗曲珍就读的日喀则市青岛小学,是由青岛市第九批援藏组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2022年,小学正式揭牌招生,完善了周边的教育配套设施,解决了日喀则市学位紧张的困境;2023年,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在此基础上,邀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著名专家对青岛小学进行全方位文化打造,将这所“解当地燃眉之急”的学校打造成一所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有特色的现代化、信息化学校。
如果说,这所青岛援建的学校,让优质教育资源的种子扎根雪域高原,那“雪域青银·圆梦高原”计划,则聚焦孩子个体,助力他们的“小梦想”落地开花。
热爱唱歌的大扎西拉姆第一次在录音棚录制歌曲,实现了“一日歌手梦”;正在备战全国航模比赛的桑珠孜区第三中学航模比赛团队收到了从青岛“远道而来”的航海模型,解决了制作过程中的难题;成绩优秀但家庭困难的德吉央拉,渴望通过接受教育去了解更大更远的世界,“雪域青银·圆梦高原”团队送去一台电脑,为她打开一扇连接广阔世界的窗口……
本次“圆梦”公益计划,10名雪域高原的孩子在青岛银行的支持下,让梦想照进现实,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奋进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
“圆梦”之外,青岛银行亦聚焦当地孩子们的成长,捐赠图书文具,让孩子们从书本中看见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4000多公里的距离,斩不断两城的情谊。一个个圆梦计划的实现,亦诠释着青岛与日喀则的“山海情深”。
02
在“足球之城”,逐梦未来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体育运动”,是链接不同文化、沟通不同情感的纽带。
作为全国开展足球活动最早的城市之一,青岛对足球的热爱刻入基因,城市内现有各类足球场达1077块(含240块标准足球场),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1.07块,在全国位居前列,足球氛围浓厚。
不仅如此,青岛还坚持把青少年足球作为足球事业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环,狠抓足球青训工作,大力推进青训中心建设,组建了以白沙湾基地为青训中心总部,市北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平度市和莱西市6个青训分中心的青训组织架构,培养更多高水平的足球后备人才。
图源:青岛市体育局
在平均海拔超3800米的日喀则,同样有一群热爱体育、热爱足球的少年。但受高海拔环境和区域教育资源等因素影响,西藏地区体育运动事业发展相对受限,足球青训体系建设也相对不那么完善。尤其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世界屋脊”的孩子们对未来有了新的想象,渴望更精进的技术、更广阔的机遇与“赛场”。
“雪域青银·高原‘青’训行”项目搭建的,便是一个用足球链接西藏体育教育与青岛足球产业的桥梁。
项目依托青岛足球青训资源,将从青岛对口支援西藏的重点学校中,选择当地热爱足球的青少年来青参与青训,邀请青岛相关青训机构的专业教练进行技术指导,让青岛的足球力量,注入高原足球少年的成长中。
当然,此次青训行的意义,并非只是一次“足球研学”,也不是简单地来青岛“切磋技能”,于西藏的足球少年们而言,踢足球是一项体育运动,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走出雪山大地、通往更广阔世界的一把钥匙。
山海相望,大爱同行。支援西藏,青岛一直在行动,成长于青岛的企业,亦在默默作出贡献,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援藏精神。
03
“益”路前行,品牌向“善”,唱响青银之歌
英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最先发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认为企业应承担满足人类需求的责任,主张企业的经营应促进社会利益。而践行公益,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山海相望·雪域青岛”系列公益活动只是青岛银行投身公益事业的缩影之一,事实上,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多年来,青岛银行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守“品牌向善”的力量传递:
推出岛城首张公益性质的“微尘卡”,不断扩容公益服务平台,助燃公益善行的星星之火;
在多所高校设立“青岛银行教育基金”,为莘莘学子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责于心,践于行。青岛银行始终秉持回馈社会的理念,不仅是公益事业的行动者,也是爱心活动的传播者:
2014年,青岛银行设立“青银梦想爱心基金”,以“助学育才、扶贫帮困、奉献爱心、成就梦想”为主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2017年,又发起成立青银慈善基金会,为行内员工、行外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搭建起传递爱与正能量的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对外捐赠5000万元;
2023年,发起困境儿童关爱“微心愿”项目,旨在帮助青岛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低保边缘家庭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提升困境儿童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青岛银行保持对公益的常态化热情,彰显着企业的温度与格局,同样,一系列公益行动的参与,也不断扩大着企业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赋能企业品牌传播。
连续多年跻身世界银行500强,连续多年上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亚洲品牌500强”,八度荣膺服务业最高荣誉“五星钻石奖”……在责任与担当中,青岛银行正铸就着更高的品牌价值。
图源:微青银
如今,公益与慈善早已镌刻入青银基因,青岛银行凝聚向善力量,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播撒青银大爱,以赤子之心书写金融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