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的时候总要搭配一下薯片可乐才算满足,加班回到家总需要一顿美食犒劳一下自己,逛街的时候手里不拿一杯奶茶就好像少点什么……有的人有三个胃,吃饭一个胃,饭后甜点一个胃,喝奶茶一个胃,明明吃饱了却还能再吃两口。为什么有时候明明不饿,嘴巴却停不下来呢?
饿了吃东西是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本能行为,受到大脑边缘系统和下丘脑的控制,人的下丘脑中存在摄食中枢和饱中枢,二者交互抑制。此外,边缘系统的杏仁核和隔区也起到调控摄食行为的作用。
有时候遇到喜欢的食物会多进食或者为了减肥采取节食行为等,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同时脑内多种神经递质也会影响摄食行为,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促进摄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想要吃更多东西;瘦素、缩胆囊素等则抑制摄食行为。
当一个人忍不住想吃东西时,要么就是因为长时间缺少食物而迫不及待想要获得食物,也就是真的饿了;要么就是由食物的刺激特性引起的针对某种食物的食欲,也就是“嘴馋了”,而这时吃东西已经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嘴馋的背后,是人们想要通过摄入食物来实现精神和情绪上的“饱满”,此时的进食行为实际上是人们寻求安慰,缓解压力,奖励自己的一种方式。大脑中的多巴胺作为体内的一种神经递质,可以称为“快乐因子”,它会影响人的情绪和感觉。如果人体内的多巴胺浓度过低,就可能会引起抑郁症、肥胖、疲劳综合征等,甚至还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等,而多巴胺浓度提高,就会让人有愉悦的感受。
摄入高糖高热量食物会促进身体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这样就激活了大脑中相关脑区的奖赏机制,也使人们常常在受到情绪困扰时,会将吃一顿美食作为一种宣泄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激活奖赏系统的行为可能被重复,奖赏系统的过度激活会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机体对高糖食物的需求和耐受性增加,当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冲动就是找吃的,久而久之会演变成情绪化进食,同时伴随体重过重甚至肥胖,威胁身体健康。
所以,千万不要被大脑的奖赏机制蒙蔽了双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
科学规律进食。尽量做到每天准时进餐,并按照早、中、晚餐的不同需求做好膳食营养搭配,保证身体健康。吃饭要做到专心,很多人都会习惯吃饭时看“下饭剧”,然而追剧的同时注意力会被分散,人就会不知不觉吃更多。
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释放心理压力。当人体长期心理压力过大时,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会增加,会使人更无法控制食欲,更容易暴饮暴食。同样,长时间过于清闲无聊,也会使人想要让嘴巴忙碌。因此一定要学会疏解情绪,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END
参考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