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段时间接孩子放学的时候,他突然很想吃鸡肉卷,那天我也是莫名的想吃鸡肉卷了。
结果我们买的时候,人家老板就只剩下三个了。
在路上我就和儿子讨论着三个鸡肉卷怎么吃。家里有做好的饭,是儿子点名要的烧土豆配米饭。
但是我不喜欢吃米饭,我问儿子这样是不是他可以吃一个鸡肉卷,我吃两个鸡肉卷。
儿子说「 这样不公平,可以一人一个鸡肉卷,剩下的那个用到切开一人一半。既然是我们都很喜欢吃的,那一人一半的分最合适了啊。 」
回到家后,我把另外一个鸡肉卷一分为二,就这样我们一人吃了一个半。他没吃饱,又吃了一小碗米饭,那天他吃的很满足。
如果不把鸡肉卷切开也是可以的,我也能吃两个鸡肉卷,但是在孩子心里会有一种原则被打破的感觉。
从他小时候起,他手里只要有食物,都先会举到我面前,让我吃一口。
所以他现在一直都是这样,只要手里有吃的,不管是吃过的还是没吃过的,他都是先递到我嘴边让我吃第一口。
有的时候,他会说「 女士优先,来,老妈先吃。」
有时候他会说「 来老妈,你先尝尝什么味道的。」
每次他让我的时候,我都会吃,哪怕吃一口尝一下后,都给他吃,他让我的那一口我是肯定要吃的。
如果我当时没时间吃,他也会给我留一半,或者等我说我的那半不想吃了他才会吃。
吃西瓜的时候,不用提醒他,他会给我留一半,下勺子的时候会从一侧挖着吃。
出去吃饭的时候,如果看到我们俩个都喜欢的菜,我吃的少,他中途就会给我夹菜。如果盘子里最后剩下三块,那他会先给我夹一块,给他爸爸夹一块,自己再夹一块。
如果就剩两块,那就先问问他爸爸吃不吃,不吃的话,他会和我一人一块。
儿子说「 一人一块,这样大家都能吃到。」
有时候他总会一脸认真地告诉我「 妈妈,我们都不允许吃独食哦。」
出门他拿着零花钱去买饮料,回来的时候手里肯定拿着两瓶,他会观察我喜欢喝的口味,每次买的时候就会选我喜欢喝的。
而我买小零食或其他吃的,虽然经常买一份,但是每次都是我们俩个一起吃。
所以在我们家,自己很喜欢吃的东西,孩子也很喜欢吃,我即使全部给孩子他也不会接受。每次我如果说不吃了,他也会说「 你多少尝点嘛。」
用儿子的话说,「 既然大家都喜欢吃,那为什么要让给一个人呢,每个人都吃到不是更好吗?」
小时候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太多父母自我牺牲、自我感动式的爱了,等我们成了父母,不希望自己再用这种方式爱孩子。
那时候条件不好,物资匮乏,好东西就一点点,父母想着都留给孩子。但是也正是这样,好多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自我感动式的。
等孩子长大以后,一旦某一方面不如父母的意,总会说「 想当初我为了你...」
我们是父母,但我们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喜好。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喜好,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也是我们给孩子的「 课程」吗?
所谓成长,就是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过程,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会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我们希望孩子能更坦诚,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学会爱自己,那我们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也应该这样。
上一篇:开个麦多馅饼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