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曾出现于乾隆八年,热死近万人
创始人
2024-06-09 10:44:27
0

夏天在很多人眼中是美好的。老舍就在《北平的夏天》中写道:“什刹海畔借着柳枝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爽适地吃半天茶,咂几块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宝荷叶粥。”好不惬意。

谈及夏天,总记得儿时和长辈坐在被树荫遮蔽的院落里乘凉,石桌上摆放着一碗又一碗的冰镇绿豆汤,这消暑佳品绿豆汤无疑和炎炎夏日最为相配。

街上总有些老人三三两两摇着老蒲扇慢吞吞地走,而年幼的我在傍晚时总是捧着半个西瓜,用勺子一点点挖着吃,风扇呼呼地转着,空调的冷气渐渐浸透整个房间。

对于今日的我们而言,这样的夏天可真是美好又清爽,那蒸蒸的炎热之气仿佛都被种种趣味消散了。可是,对于古人呢,没有迎来科技时代的他们又是如何在盛夏里安度呢?

据说,在乾隆八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最热夏天”,那段时间夏日温度的持续高升,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史上最热的夏天

人们可以享受四季的美好,但如果四季的气象表现越了界限,就不会使人感到惬意了。过度的炎热和过度的严寒都会使人不堪忍受。

在乾隆八年的时候,迎来历史上破天荒的“最热夏天”。这一年的高温持续飙升,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都受到了“热灾”。

据气候变化研究所的专家研究换算,在那一段时间里,下午的平均气温基本高于40℃,甚至有一日高达44℃。

整个华北地区都异常炎热,其中北京受灾最为严重。据统计,当时北京城里有近万人被热死,树木枯死,许多走在路上的行人有的直接暴毙而亡。

在古时那个封建时代,有着一种说法。如果民间突降天灾,就被认为是统治者的行为激怒了上苍,所以灾祸降临人间就代表上天对统治者做出了惩罚。

当时爱民心切的乾隆,同时也着急于挽回自己的名誉,他便实施了一系列的救灾措施。那时候最朴实的办法就是在京城中的每处街道分散冰块和消暑汤药,这一措施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乾隆还向上天祷告祈雨,希望早点结束这场灾难,让无辜的百姓归于平安。在当时那个不发达的时代,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所以在那一年无论做了怎样的防护措施,还是死亡惨重。

人间就像是蒸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是在大地上被炙烤,没有人能解释这场灾难是如何突然降临的。但是那段炎热夏日,给千千万万的子民们带来了不幸。

古时老百姓的消暑方式

如今处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可以通过制冷的空调、风扇来躲避炎热的酷暑。没有这些东西的古人又是如何消暑呢?

顾太清在《菩萨蛮》中写道:“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而苏轼也在《菩萨蛮》中写道:“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悠长的夏日只能用小扇子扇风兀自纳凉,或者喝上几碗把手都冰红了的冰碗,在这炎热天气里也显得畅快无比。

早在汉朝的时候,人们就懂得通过饮食来避暑。当时,有一种食物叫“汤饼”,它不是冰冷的而是热腾腾的,人们通过食用这种热食流汗,消耗体内的热量,颇有“以热消热”之意。

在古人的字典里,“夏天”是与“冰块”直接挂了钩的。在清朝的时候,人们就在冬天把冰块放入地窖中存储,等到来年夏天,再取出使用。这是最主要又最实用的消暑方法。

而在长安地区,人们有的选择用中草药消暑,他们把消暑解渴的中草药熬制成汤,或者直接饮用冰水,这也是他们的消暑方式之一。

后来,人们又在夏日爱上了莲子汤,一碗甜而不腻的莲子汤自古以来就满足了中医学上的养生意义。

这些都是民间通俗的消暑法子,朴素而又实用。那么宫廷之中又是如何消暑呢?

君王的消暑大法

宫廷之中的消暑法子还是略比民间奢华一点的,尊贵的君王也自有一套消暑大法。

到了清朝时,宫廷里的消暑冷饮种类愈发地多了起来。冷饮中所用之料也是颇为丰富,比如杏仁豆腐、葡萄干、枣泥糕等等。这些精美的冰镇冷饮都供皇帝和后宫嫔妃们惬意享用。

冬天有水果果脯,夏天就会有“甜碗子”,这些“甜碗子”的每一步都需要精心制作,才能有较好的口感。

除此之外,据说皇帝本人在夏日睡觉所用的凉席是用象牙劈成的丝编织而成,象牙是何等名贵之物,它常常被作为贡品进献给君王。

象牙本是坚硬之物,要想做成凉席,就必须劈成细丝,打造柔软细腻的质感,其中也自需要一番手艺。

君王躺上被象牙制成的柔软凉席,其舒适度可想而知。

我们或许在《延禧攻略》这种清宫剧中见到过一种“冰箱”,箱身是用木料做成的,冰块被放入其中,这种“木冰箱”与现代的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

木冰箱在如今看来似乎是简陋的,但是在当时那个朝代,只有地位最尊崇之人以及权贵大臣才可以享受得到。除了木冰箱之外,还有一对更为名贵的珐琅冰箱陈列在故宫博物馆之中。

要说起这木冰箱的原始之祖,又要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将冰块装入青铜器皿之中,被称为“青铜冰鉴”。

结语

不论是古时,还是今日,人们总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各种新奇实用的玩意儿,来应对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

而现代很多高科技的产品,灵感和初心都源自古时,这种古老的智慧被后世子孙们代代延续了下来。古时的人们何尝不是伟大的呢,现代化科技产物的面世犹如在同另一个时空的他们对话。

过去人们无法理解“最热夏天”的缘由,只认为是上天降临的灾祸,而今日研习地理知识的我们,又能从知识储备里找到一切“无厘头”的源头。

勤于思考才能衍生智慧,智慧才能让一切‘新鲜’出炉面世,而这其中,又离不开积累的学问了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什么巴厘岛成为了健身天堂? GymSquare是一个原创精品健身内容平台 在巴厘岛街上,不同肤色的女孩穿着瑜伽裤、挎着瑜伽垫正赶...
新疆夏塔景区“将军桥”发生倾斜...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钟晓璐 8月6日,新疆伊犁昭苏县夏塔景区内,一座吊桥(将军桥)绳索部分断裂并引发...
集丰照明丨重庆一江两岸古建筑亮... 灯光亮化已超越照明功能,成为激活夜间经济、打造文旅IP的关键。重庆一江两岸古建筑亮化项目通过传统色彩...
我和重庆有个约会(文/陈柳香) 我和重庆有个约会 文/陈柳香 与五月的长春失之交臂,我有些遗憾,但数日后青年作家网总编汪鑫老师发来的...
8月8日徒步苍山,领略大理风光... 活力山水 户外云南无户外 不云南来云南 必户外这里是“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
隔夜炒饭加热居然“拉丝”了,网... 隔夜炒饭加热居然“拉丝”了 还以为是商家用了糯米 网友:原来是坏了 我还吃过 来源:#小羊拍客
夏日唯美感拉满!四川德昌60亩... 唐槐敏 毛辉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时下,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民主村,60余亩向日葵正在灿烂盛...
“中国游”持续火爆!广州白云机... 8月6日,暑运刚刚过半,记者从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了解到,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实现2025年出入境人员突...
公园夏令营来袭,解锁公园暑期的...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丹 文/图 暑期以来,深圳公园“快乐不放假,公园玩一夏”夏日嘉年华活动精...
原创 在... 这两年上海的云贵bistro开得遍地都是, 但上海人的贵州菜启蒙,应该都是黔香阁。 虹中路上的这一家...
太甜了!美团请所有骑手喝“秋天... 8月6日,立秋前夕,全国百万美团骑手收到“秋天第一杯奶茶”。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联合二十多家头部...
一景区300元招大学生兼职“野... 近日,多个网络视频显示,河北秦皇岛一景区多名大学生兼职演“野人”,300元一天包吃住。8月6日,极目...
蛋白质含量比鸡蛋高,还能促消化... 如果你有减肥、健身经历,那么,有一种食物你或多或少会有些了解,那就是藜麦。在轻食或沙拉里,藜麦一般以...
早读效果有多重要?掌握这个方法... 早读的质量对于我们掌握知识的深度以及学习效率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合理利用早读时间,往往能让我们在今后...
原创 无... 每次回家,妈妈总能端出一桌让人垂涎欲滴的家常菜。那一盘盘冒着热气的菜,没有复杂的摆盘,也没有昂贵的食...
这4款高纤美食,不开玩笑,就是... 同学们好~~ 大家总说想要一些健康但是依然好吃的东西。今天 我们上了4款高纤美食,不开玩笑,都很好吃...
(图表·漫画)立秋养生有讲究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8月6日 8月7日将迎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中医专家介绍,立秋后阳气渐...
洛南杨洁:让传统花馍焕发时代风...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赵晓翔 文/图)在洛南县城,一位90后女孩正用她的巧思与执着,让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