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飯店也許是成都最火爆的餐廳之一,每天上午十點半開始取號,到晚瞭就有得好等瞭,為瞭吃這傢,我們也是拼瞭,像彈簧一樣卡著點兒沖到飯店,拿下瞭最後兩個位子,剛剛坐定,嬢嬢沖著後腳到的人來瞭句:“掃碼取號……”好險!
門口一溜兒等位的小板凳,瞬間就坐滿瞭,而且看起來沒什麼外地遊客,也沒有追網紅店的小年輕,都是成都本地人,滿街的人比店裡還熱鬧。
據說永樂飯店早在1985年就開瞭,起初不過三四張桌子,後來搬到瞭肖傢河,生意越來越好,逐漸吃下瞭隔壁鋪子,眼下有五間門面,堅持的,還是老成都的味道。
看菜單,葷菜不過二三十塊,最貴的魚也隻要四十多塊,心裡再度生出感慨:飛來成都吃川菜,絕對值回機票錢。
涼拌土雞,給瞭好多腿肉,還能夾出幾粒雞肝,肉片薄薄的,也能吃出彈性,肉縫裡吸滿瞭紅油,這復合味調得很是老道,微麻、不辣,主打一個香,拌開來底下還有筍尖和花生,更加討人喜歡。
肝腰合炒是店裡的看傢菜,但我們這份好像失瞭手,腰花開鳳尾尚美觀,豬肝的刀法就隨意瞭些,上漿偏厚且不勻,而且炒老瞭,失瞭內臟的滑嫩和脆口,底味也偏咸。
傳統川菜講究“一線油”,這裡變成瞭一汪油……肝腰合炒這道菜,我有幸吃過幾傢:彭鎮李四哥狂野不羈、重慶傢常味細膩拿捏、自貢“橋頭三嫩”畢生神功(點擊可見)。
事後我跟老板聊起今天的肝腰合炒好像不盡如人意,他答:“菜都是人燒的,人都會犯錯嘛!”體現瞭成都人的處世哲學。
糖醋脆皮魚,草魚開大花刀,看不出是麥穗還是牡丹,開得很透,裹粉炸出一層脆殼,吃的時候拆殼裡的魚肉、蘸底下的芡汁吃,成都特色的二流芡,糖醋味型、先甜後酸。
這魚燒得豪邁,頗有幾分魯菜裡糖醋鯉魚的風采,不過在我看來,殼稍許厚瞭些、芡略微稠瞭點,不像是現代川菜,更帶有復古的感覺。
店裡還有一道招牌的圓子湯,同樣充滿瞭北方風味,像是受瞭清朝滿人入川的影響,每天新鮮做的肉圓,肥瘦四六開的樣子,既不像揚州獅子頭般綿柔,又不是潮汕牛肉丸那種Q彈,松軟與緊致兼有,咬開來有鮮明的顆粒感,肉裡還加瞭醬油和蔥調味,配上番茄和豆芽,說是成都的傢常做法,我看跟上海人的番茄小排湯倒是異曲同工。
蔬菜照例選瞭我在成都的最愛:豌豆尖,燒在豆湯裡,豌豆都燒耙瞭,還加瞭蘑菇增鮮,清清淡淡的就很美。
吃得太激動瞭,喉嚨忽然被魚刺卡住,隔壁桌的嬢嬢特別熱心,讓我趕緊到隔壁藥房買維他命C含片,我說倒不必那麼麻煩,她急得快要把白米飯塞我嘴裡……好在我身經百戰,喝瞭半碗醋涉險過關,嬢嬢也是實惠人,臨走打包瞭涼拌雞的紅油,說拿回傢下面,“這傢做的就是我們小時候吃的味道,沒有改良!”
你要問我永樂飯店有多好吃?我會說,相比時下眾多精致改良的川菜,很難簡單地用美味來形容,它的味道很特別,是不隨大流的固執己見,是日復一日地復刻經典,在紛紛擾擾的川菜江湖裡,顯出一份可貴的淡定,也許這就是大傢所追求的老成都情懷吧。
周末飛瞭趟成都 聽陳奕迅演唱會
更多川菜,歡迎點擊文首的合集。
微博:吃心一片兒
小紅書:一片吃心
更多美食請點擊一片吃心主頁
搜索欄輸入關鍵詞或有驚喜發現